缝合线放置器、缝合线夹取器及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516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合线放置器、缝合线夹取器及缝合装置。该缝合线放置器包括:主杆体、外套管和折叠支撑组件,外套管沿主杆体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主杆体上;折叠支撑组件的一端与主杆体连接,折叠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外套管连接,外套管沿主杆体的轴向移动时驱动折叠支撑组件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或闭合以将缠设在主杆体和外套管上的缝合线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从而在对肥胖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能够准确、快速地缝合全层肌肉,有效地避免造成术后肌肉层渗血、失血性休克、贫血以及肌肉层愈合不佳等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腹腔镜切口肌肉缝合器在腹壁较厚时难以准确、快速地缝合全层肌肉的问题。

Suture placer, suture clipper and su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ture placer, a suture clamp and a suture device. The suture placer includes a main rod body, an outer sleeve and a folding support assembly, the outer sleeve is slidably sleeved on the main rod body along the axis of the main rod body, one end of the folding support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rod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folding support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sleeve, and when the outer sleeve moves along the axis of the main rod body, the folding support assembly is driven to open or clos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main rod body to wrap it up. The suture line arranged on the main rod body and the outer sleeve extend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main rod body. Thus, when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performed on obese patients, the whole muscle can be sutured accurately and quickly, which effectively avoids the situation of muscle leakage, hemorrhagic shock, anemia and poor healing of muscle layer after operation,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laparoscopic incision muscle suture devic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o suture the whole muscle accurately and quickly when the abdominal wall is th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合线放置器、缝合线夹取器及缝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缝合线放置器、缝合线夹取器及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腹腔镜手术应用日益广泛,在进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对于肥胖患者,由于其皮下脂肪丰富、肌肉深、腹壁较厚,加之腹腔镜手术切口小,用常规缝合针不能准确、快速地缝合全层肌肉,可造成术后肌肉层渗血,严重者并发失血性休克及贫血,肌肉层愈合不佳常并发切口疝。另外,现有的腹腔镜切口肌肉缝合器一般都是针状器械,其针头部有凹槽,可将缝合线带入和带出,但是这种器械存在的问题是针头部必须在腹腔镜监视下进入腹腔的,在进入腹腔的时候即便再小心用力都存在刺穿或损伤腹腔内脏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合线放置器、缝合线夹取器及缝合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腹腔镜切口肌肉缝合器在腹壁较厚时难以准确、快速地缝合全层肌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线放置器,包括:主杆体;外套管,沿主杆体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主杆体上;折叠支撑组件,折叠支撑组件的一端与主杆体连接,折叠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外套管连接,外套管沿主杆体的轴向移动时驱动折叠支撑组件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或闭合以将缠设在主杆体和外套管上的缝合线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进一步地,折叠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折叠臂,第一折叠臂的第一端与外套管铰接;第二折叠臂,第二折叠臂的第一端与主杆体铰接;第一折叠臂的第二端和第二折叠臂的第二端相互铰接,以在外套管沿主杆体的轴向移动时使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以将缠设在主杆体上的缝合线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进一步地,第一折叠臂具有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的第一位置和闭合的第二位置,第二折叠臂具有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的第三位置和闭合的第四位置,第一折叠臂位于第一位置以及第二折叠臂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折叠臂与主杆体相互垂直,第二折叠臂与主杆体的夹角小于90°;第一折叠臂位于第二位置以及第二折叠臂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与主杆体均平行。进一步地,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折叠臂沿主杆体的径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折叠臂沿主杆体的径向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折叠支撑组件还包括:线卡,设置在主杆体上,用于在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撑开缝合线时将缝合线卡住。进一步地,主杆体、外套管、以及折叠支撑组件上均开设有夹取器穿孔,折叠支撑组件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时,主杆体、外套管、以及折叠支撑组件上的夹取器穿孔相互对准以使缝合线夹取器穿过。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线夹取器,用于与上述内容的缝合线放置器配合使用,包括:手柄体;穿刺套管,沿其轴向可伸缩地设置在手柄体内;夹取钩针,沿穿刺套管的轴向穿设在穿刺套管内;其中,夹取钩针具有沿穿刺套管的轴向移动的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穿刺套管具有沿其轴向移动的第七位置和第八位置,第五位置为夹取钩针在穿刺套管内的初始位置,第七位置为穿刺套管在手柄体的初始位置;夹取钩针位于第五位置时,穿刺套管位于第七位置以使夹取钩针的头部位于穿刺套管内;夹取钩针移动至第六位置时夹取钩针的头部由穿刺套管伸出,穿刺套管能够移动至第八位置以使夹取钩针的头部位于穿刺套管内。进一步地,缝合线夹取器还包括:第一弹簧,穿刺套管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手柄体上;第二弹簧,夹取钩针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在手柄体上;挡板,设置在夹取钩针上;其中,夹取钩针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移动至第六位置时挡板与穿刺套管抵接推动穿刺套管由第七位置移动至第八位置。进一步地,夹取钩针的头部具有钩针部和挡片,挡片和钩针部相对设置。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装置,包括缝合线放置器和缝合线夹取器,缝合线放置器为上述内容的缝合线放置器,缝合线夹取器为上述内容的缝合线夹取器。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缝合线放置器,包括:主杆体、外套管和折叠支撑组件,外套管沿主杆体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主杆体上;折叠支撑组件的一端与主杆体连接,折叠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外套管连接,外套管沿主杆体的轴向移动时驱动折叠支撑组件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或闭合以将缠设在主杆体和外套管上的缝合线沿主杆体的径向撑开。从而在对肥胖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能够准确、快速地缝合全层肌肉,有效地避免造成术后肌肉层渗血、失血性休克、贫血以及肌肉层愈合不佳等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腹腔镜切口肌肉缝合器在腹壁较厚时难以准确、快速地缝合全层肌肉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缝合线放置器的撑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缝合线放置器的闭合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缝合线夹取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主杆体;20、外套管;30、折叠支撑组件;31、第一折叠臂;32、第二折叠臂;33、线卡;40、夹取器穿孔;50、手柄体;60、穿刺套管;70、夹取钩针;71、钩针部;72、挡片;80、第一弹簧;90、第二弹簧;100、挡板;110、推压头;120、卡扣;130、凸缘;140、后端头;150、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合线放置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杆体10、外套管20和折叠支撑组件30;外套管20沿主杆体10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主杆体10上;折叠支撑组件30的一端与主杆体10连接,折叠支撑组件30的另一端与外套管20连接,外套管20沿主杆体10的轴向移动时驱动折叠支撑组件30沿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或闭合以将缠设在主杆体10和外套管20上的缝合线沿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缝合线放置器,包括:主杆体10、外套管20和折叠支撑组件30,外套管20沿主杆体10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主杆体10上;折叠支撑组件30的一端与主杆体10连接,折叠支撑组件30的另一端与外套管20连接,外套管20沿主杆体10的轴向移动时驱动折叠支撑组件30沿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或闭合以将缠设在主杆体10和外套管20上的缝合线沿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从而在对肥胖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能够准确、快速地缝合全层肌肉,有效地避免造成术后肌肉层渗血、失血性休克、贫血以及肌肉层愈合不佳等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腹腔镜切口肌肉缝合器在腹壁较厚时难以准确、快速地缝合全层肌肉的问题。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外套管20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头140,后端头140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缝合线的线槽,主杆体10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拉动主杆体10的拉环150。折叠支撑组件30包括:第一折叠臂31和第二折叠臂32,第一折叠臂31的第一端与外套管20的下端铰接;第二折叠臂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合线放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体(10);外套管(20),沿所述主杆体(10)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主杆体(10)上;折叠支撑组件(30),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0)的一端与所述主杆体(10)连接,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20)连接,所述外套管(20)沿所述主杆体(10)的轴向移动时驱动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0)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或闭合以将缠设在所述主杆体(10)和所述外套管(20)上的缝合线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合线放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体(10);外套管(20),沿所述主杆体(10)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主杆体(10)上;折叠支撑组件(30),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0)的一端与所述主杆体(10)连接,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20)连接,所述外套管(20)沿所述主杆体(10)的轴向移动时驱动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0)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或闭合以将缠设在所述主杆体(10)和所述外套管(20)上的缝合线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放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0)包括:第一折叠臂(31),所述第一折叠臂(31)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套管(20)铰接;第二折叠臂(32),所述第二折叠臂(32)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杆体(10)铰接;所述第一折叠臂(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折叠臂(32)的第二端相互铰接,以在所述外套管(20)沿所述主杆体(10)的轴向移动时使所述第一折叠臂(31)和第二折叠臂(32)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以将缠设在所述主杆体(10)上的缝合线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线放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臂(31)具有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的第一位置和闭合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折叠臂(32)具有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撑开的第三位置和闭合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一折叠臂(3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折叠臂(32)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折叠臂(31)与所述主杆体(10)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折叠臂(32)与所述主杆体(10)的夹角小于90°;所述第一折叠臂(3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折叠臂(32)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折叠臂(31)和所述第二折叠臂(32)与所述主杆体(10)均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线放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臂(31)和所述第二折叠臂(32)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折叠臂(31)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折叠臂(32)沿所述主杆体(10)的径向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线放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组件(30)还包括:线卡(33),设置在所述主杆体(10)上,用于在所述第一折叠臂(31)和第二折叠臂(32)撑开所述缝合线时将所述缝合线卡住。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王东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