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266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它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己内酯55‑80份、黄芪胶20‑25份、明胶14‑18份、纤维素11‑14份、甘油5‑15份、维生素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3‑7份、氮酮3‑8份、甘薯淀粉20‑30份、纳米氧化锌10‑15份、金盏花油6‑10份、甘草酸二钾6‑10份、紫草粉8‑10份、茶多酚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具有良好的镇痛抗菌功效,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好,无炎症反应,在人体内无排异性和不良反应,使用方便,降解吸收且降解产物对人体安全无毒,无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
技术介绍
生物材料是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即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或人造材料,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生物材料能执行、增进或替换因疾病、损伤等失去的某种功能,而不能恢复缺陷部位。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生物材料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即使在当今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生物材料依然保持着每年13%高速增长,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医学正向再生和重建被损坏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恢复和增进人体生理功能、个性化和微创治疗等方向发展。传统的无生命的医用金属、高分子、生物陶瓷等常规材料已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大有可能将赶上药物。因此,加强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推广应用,重点发展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体系是当务之急。实际上,国家当前在生物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展,走在了世界先进行列,但产业化水平尚待提高,产业规模小、发展相对
滞后,还不能满足全民医疗保健的实际需要。在国家政策、经济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将提速。企业应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进一步解决依靠进口的局面,同时加大出口力度,实现跨越发展,扩大中国生物材料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生物材料应用广泛,品种很多,其分类方法也很多。生物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如碱金属及其合金等)、无机材料(生物活性陶瓷,羟基磷灰石等)和有机材料三大类。有机材料中主要是高分子集合物材料,高分子材料通常按材料属性分为合成高分子材料(聚氨酯、聚酯、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其他医用合成塑料和橡胶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胶原、丝蛋白、纤维素、壳聚糖等);根据材料的用途,这些材料又可以分为生物惰性(bioinert)、生物活性(bioactive)或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材料,高分子聚合物中,根据降解产物能否被机体代谢和吸收,降解型高分子又可分为生物可吸收性和生物不可吸收性。根据材料与血液接触后对血液成分、性能的影响状态则分为血液相容性聚合物和血液不相容性。根据材料对机体细胞的亲和性和反映情况,可分为生物相容性和生物不相容性聚合物等。其中,医用缝合线就属于生物降解材料中的一种,用于伤口愈合、组织结扎和组织固定,对伤口的初期愈合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不可吸收缝合线在体内不降解,如不取出则作为身体异物留在组织中,较容易引起组织感染;可吸收缝合线在身体组织内通过酸、碱或酶作用降解,降解速度取决于组织的温度、PH值及缝合线周围的液态环境,降解后产物转化为
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排泄物,无毒无害。然而医学界常用的可吸收缝合线多为羊肠线、高分子化学合成线,使用时存在生物相容性差,易引发组织免疫性反应,吸收不充分及机械性能差等问题。同时目前医学界常用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虽然在可吸收性方面比较突出,但是效果较为单一,故在使用上受到限制,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机械性能高、组织反应低并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己内酯55-80份、黄芪胶20-25份、明胶14-18份、纤维素11-14份、甘油5-15份、维生素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3-7份、氮酮3-8份、甘薯淀粉20-30份、纳米氧化锌10-15份、金盏花油6-10份、甘草酸二钾6-10份、紫草粉8-10份、茶多酚5-10份。其还包含氧化锌3-5份。其还包含芦荟素3-7份。其还包含海蜇胶原12-18份。其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原料加入反应釜中,于室温下超声1-6h后,然后加热至50-90℃,搅拌1-3h,得到共混物;共混物经挤出、水冷、风干、切粒,得到母粒;母粒加热至120-150℃,
通过喷丝板喷丝,制成初生纤维,再经过拉伸定型,得到成品纤维,灭菌包装,即得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具有良好的镇痛抗菌功效,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好,无炎症反应,在人体内无排异性和不良反应,使用方便,降解吸收且降解产物对人体安全无毒,无刺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己内酯55份、黄芪胶20份、明胶14份、纤维素11份、甘油5份、维生素1份、十二烷基硫酸钠3份、氮酮3份、甘薯淀粉20份、纳米氧化锌10份、金盏花油6份、甘草酸二钾6份、紫草粉8份、茶多酚5份。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己内酯80份、黄芪胶25份、明胶18份、纤维素14份、甘油15份、维生素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7份、氮酮8份、甘薯淀粉30份、纳米氧化锌15份、金盏花油10份、甘草酸二钾10份、紫草粉10份、茶多酚10份、氧化锌5份。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己内酯55份、黄芪胶20份、明胶14份、
纤维素11份、甘油5份、维生素1份、十二烷基硫酸钠3份、氮酮3份、甘薯淀粉20份、纳米氧化锌10份、金盏花油6份、甘草酸二钾6份、紫草粉8份、茶多酚5份、氧化锌3份、芦荟素3份。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己内酯80份、黄芪胶25份、明胶18份、纤维素14份、甘油15份、维生素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7份、氮酮8份、甘薯淀粉30份、纳米氧化锌15份、金盏花油10份、甘草酸二钾10份、紫草粉10份、茶多酚10份、氧化锌5份、芦荟素7份、海蜇胶原18份。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己内酯55‑80份、黄芪胶20‑25份、明胶14‑18份、纤维素11‑14份、甘油5‑15份、维生素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3‑7份、氮酮3‑8份、甘薯淀粉20‑30份、纳米氧化锌10‑15份、金盏花油6‑10份、甘草酸二钾6‑10份、紫草粉8‑10份、茶多酚5‑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己内酯55-80份、黄芪胶20-25份、明胶14-18份、纤维素11-14份、甘油5-15份、维生素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3-7份、氮酮3-8份、甘薯淀粉20-30份、纳米氧化锌10-15份、金盏花油6-10份、甘草酸二钾6-10份、紫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荣琴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科达化工燃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