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车轮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811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泄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提高到以往水平以上的轮胎/车轮组装体。轮胎/车轮组装体在充气轮胎2的空腔部内的轮辋1上配置有将外周侧形成为支承面的泄气保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保用支承体为在内部包含发泡体3的袋体4,并且沿着轮辋外周侧配置成环状。

Tyre/Wheel Assembly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ire/wheel assembly that improves the durability of the exhaust gas-guaranteed driving to above the previous level. The tire/wheel assembly is equipped with a deflation retaining support which forms the peripheral side as a supporting surface on the rim 1 in the cavity of the pneumatic tire 2. The deflation retaining support is a bag 4 which contains the foaming body 3 inside and is arranged in a ring along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ri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车轮组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泄气保用行驶(runflatrunning)时的耐久性的轮胎/车轮组装体。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在充气轮胎的内压减少时或漏气时等紧急状况下能够行驶的泄气保用轮胎,一般采用配置于侧壁部的增强层支撑内压减少时的轮胎胎面部分的构造(胎侧增强形式),但是,与通常的无内胎轮胎相比,轮胎的刚性高,担心因轮胎重量的增加等导致操控性、乘坐舒适性、轮胎噪声等恶化。此外,提出了如下方法:对设于轮辋主体的内侧凸缘部分的形状进行设计,形成紧急时通过该内侧轮辋凸缘部分来支撑胎面部分的构造;或者,在轮胎内部设置与轮胎分体的型芯,在轮胎内压减少时或漏气时通过该型芯来支撑轮胎,由此能够使其紧急行驶;等。作为在轮胎内部以支承于轮辋的形状设置型芯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设置具有碟状横截面的环状体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在将型芯设置于轮辋时,为了防止内压减少时轮胎脱离轮辋(轮辋脱离),必须设置为将轮胎胎圈部分从内侧强力支承于轮辋的凸缘部分。因此,提出了通过采用将其支承要素分成多个的构造或改变材质来进行应对的方案。然而,在轮胎内部设置这些型芯,即,将轮胎胎圈的一个轮辋组装后,将这些型芯从另一个轮胎胎圈和轮辋凸缘间微小的空间插入,设置于规定的位置,之后必须将另一个胎圈同样地嵌入轮辋凸缘,这是非常复杂的且需要特殊的夹具和技术。此外,作为具有碟形横截面的环状体之外的方法,在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增高轮辋的内侧凸缘部分来防止轮辋脱离,另外在两内侧凸缘部分间的轮辋部分设置环状的泄气保用轮胎支承体。然而,在该方法中,必须制造具有比通常更高的内侧凸缘的轮辋这一特殊形状的车轮,另外由于沿着轮辋的外周具有预先设置的泄气保用支承体,因此,将轮胎装接于此非常困难,大多由于轮胎的形状、尺寸而无法实现。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也针对该泄气保用支承体的构造、材质提出了聚氨酯泡沫弹性体,此外,在专利文献5以及专利文献6中,针对耐久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包含由树脂发泡体形成的基材部、以及非发泡树脂外层部或其增强层的复合结构体,但这些丝毫没有解决所述轮胎设置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以及专利文献9等文献中,以轻量化、改善乘坐舒适性等效果提出了如下构成的支承体作为泄气保用轮胎行驶支承体,在沿着车轮的轮辋外周面的内周面体与外周面体之间沿径向结合加强筋(rib),但这些也没有解决将轮胎装接于车轮轮辋时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972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1-51927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3692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29172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313736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313791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06-305310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7-237904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8-2967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通常情况下维持与以往的无内胎轮胎同等的驾驶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同时在泄气保用行驶时也会通过胎侧增强形式提供泄气保用轮胎以上的行驶稳定性。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是,专利技术了如下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在将轮胎嵌入车轮时,将环状的袋体设置于轮辋外周部,向袋体中注入发泡性的液体后使其发泡,由此能以与通常的轮胎车轮装配几乎没有差别的容易性进行轮辋组装,在轮胎内部形成泄气保用行驶时支承轮胎胎面以及胎圈部分的支承体而成。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在充气轮胎的空腔部内的轮辋上配置有将外周侧形成为支承面的泄气保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保用支承体为在内部包含发泡体的袋体,并且沿着所述轮辋的外周侧配置成环状。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中,由于将由在内部包含发泡体的袋体构成,并将外周侧形成为支承面的泄气保用支承体沿着轮胎空腔部内的轮辋的外周侧配置成环状,因此,能将泄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提高到以往水平以上。所述袋体具有5%以上的伸缩性,并且所述袋体的内部的发泡体的密度为0.05g/cm3~0.3g/cm3为好。所述发泡体的10%应变时的压缩强度为20N/cm2以上,并且5%应变时的弯曲强度为30N/cm2以上为好。通过将发泡体的压缩强度及/或弯曲强度设在上述范围,能使泄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变得更优异。对于轮胎/车轮组装体,在充气轮胎的子午线方向剖面中,内含所述发泡体的袋体的截面积为充气轮胎的空腔部的截面积的1/4以上为好。此外,所述袋体至少与轮胎空腔部内的所述轮辋表面以及轮胎的胎圈部内侧相接为好。所述袋体内部的压力为1.5kgf/cm2以上为好。此外,所述充气轮胎的空腔部内的压力为1.5kgf/cm2以上为好。所述袋体为可配置于轮辋外周部的环状的伸缩性的管状袋体,作为该伸缩性管状袋体,可以由选自由橡胶、软质塑料、伸缩性布、网状网眼结构体以及金属构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包含该至少一种的复合体形成。此外,所述伸缩性管状袋体的一部分构件及/或这些构件附带的构件由金属构件等辅助构件构成为好,能通过该袋体的增强效果来抑制支承体表面的磨耗,提高耐久性。此外,在所述轮辋的外周上配置多个伸缩性管状袋体而成,这些伸缩性管状袋体成为环状的泄气保用支承体为好。所述发泡体为由以多元醇、多异氰酸酯以及水为主要成分的发泡性化合物形成的聚氨酯泡沫为好。此外,所述发泡性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选自填料、纤维、粘接性赋予剂、表面活性剂、抗老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具有向所述充气轮胎的空腔部填充空气的空气注入口为好。此外,具有向所述袋体内部填充空气的袋体用空气注入口为好。而且,除了包含所述发泡体的袋体之外,所述附带的构件也由金属构件等辅助构件构成为好。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车轮组装体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在图1中,在轮胎/车轮组装体中,将充气轮胎2轮辋组装于车轮的轮辋1,在该充气轮胎2的空腔部内的轮辋1上配置袋体4,将液态的发泡性化合物注入该袋体中来形成发泡体3,即配置为由在内部包含发泡体3的袋体4形成的泄气保用支承体(run-flatsupport)。该泄气保用支承体的外周侧形成为在泄气保用行驶时支撑充气轮胎的内周面的支承面。由于将由在内部包含发泡体3的袋体4形成的泄气保用支承体沿着轮胎空腔部内的轮辋的外周侧配置成环状,因此,能将泄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提高到以往水平以上。此外,与由环状壳(annularshell)的型芯形成的泄气保用支承体相比,能大幅改善轮辋组装操作性,并且能实现轻量化。泄气保用支承体由在内部包含发泡体3的袋体4构成,由此能相互独立地调节充气轮胎的气压和袋体4的内部的气压。此外,能使泄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变得更优异。在本专利技术中,发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车轮组装体,在充气轮胎的空腔部内的轮辋上配置有将外周侧形成为支承面的泄气保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保用支承体为在内部包含发泡体的袋体,并且沿着所述轮辋的外周侧配置成环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29 JP 2016-1283731.一种轮胎/车轮组装体,在充气轮胎的空腔部内的轮辋上配置有将外周侧形成为支承面的泄气保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保用支承体为在内部包含发泡体的袋体,并且沿着所述轮辋的外周侧配置成环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具有5%以上的伸缩性,并且所述袋体的内部的发泡体的密度为0.05g/cm3~0.3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体的10%应变时的压缩强度为20N/cm2以上,并且5%应变时的弯曲强度为30N/cm2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轮胎的子午线方向剖面中,包含所述发泡体的袋体的截面积为充气轮胎的空腔部的截面积的1/4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至少与轮胎空腔部内的所述轮辋表面以及轮胎的胎圈部内侧相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内部的压力为1.5kgf/cm2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车轮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的空腔部内的压力为1.5kgf/cm2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和资岛田源一郎影山裕一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