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建锋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底盘及应用该底盘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216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底盘,包括主车部分、副车部分、辅助转向部分,主车部分包括主车底盘1、前铰接架2、前回转支撑3,其中主车底盘包括前桥4、主车车桥5;所述的副车部分包括副车底盘6、后铰接架7、后回转支撑8,其中副车底盘包括副车车桥9;前铰接架2与后铰接架7连接,从而实现主车部分与副车部分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汽车底盘上各承载点、连接点的位置关系,以及车辆的转向角度进行了优化,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底盘具备优良的转向和脱困能力;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汽车底盘的汽车,能够在严苛的路况条件下正常行驶。

A Vehicle Chassis and the Vehicle Applying the Chassi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chassis, which includes the main car part, the auxiliary car part and the auxiliary steering part. The main car part includes the main car chassis 1, the front hinged frame 2 and the front rotary support 3. The main car chassis includes the front axle 4 and the main car bridge 5. The auxiliary car part includes the auxiliary car chassis 6, the rear hinged frame 7 and the rear rotary support 8, in which the auxiliary car chassis includes the front hinged frame 2 and the rear hinged frame 9. The articulated frame 7 is connected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ain vehicle part and the auxiliary vehicle part; the position relationship of each bearing point and connecting point on the automobile chassis and the steering angle of the vehicle are optimized, so that the automobile chassis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excellent steering and difficulty-free ability; moreover,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automobile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automobile chassis, which can be harsh. Drive normally under road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底盘及应用该底盘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驱动、及转向功能的汽车底盘。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物流运输的需要,对商用车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设计要求,特别是要求车辆在严苛路况下具有优良的转向、脱困能力,但目前的大部分商用车辆由于底盘设计的局限性不能在一些特殊路况下行驶。在本专利技术之前,存在一些不太成熟的相关技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CN104843098A公开了一种带转向的半挂车,通过底盘的设计可以使车辆具有一定的转向功能,但底盘本身不具有驱动能力,在特殊的路况下因驱动力不足无法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献CN104859733A公开了一种带驱动的半挂汽车列车,具有一定的脱困能力,但在特殊的路况下的转向能力不足,限制了其的使用;此外,中国技术专利公告文献CN202966468U公开了一种半挂列车,车辆后挂部分具有简单的驱动与转向能力,但机构设计较为粗糙、缺乏更科学合理的优化,在应用过程中问题较多,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稳定、可靠的,能够使车辆在严苛路况下具备优良的转向和脱困能力的车辆底盘及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底盘,包括主车部分、副车部分、辅助转向部分,其中主车部分包括主车底盘、前铰接架、前回转支撑,其中主车底盘包括前桥、主车车桥;副车部分包括副车底盘、后铰接架、后回转支撑,其中副车底盘包括副车车桥;其特征在于:前铰接架的后端套装有前伸缩臂,前伸缩臂能够在前铰接架内前后滑动;后铰接架的前端套装有后伸缩臂,后伸缩臂能够在后铰接架内前后滑动,后伸缩臂前端连接前伸缩臂的后端;辅助转向部分包括转向拉杆总成和连接主、副车部分的上装,拉杆总成一端连接上装,一端连接后伸缩臂的后端,上装与主车部分通过前回转支撑连接、与副车部分通过后回转支撑连接;以车辆正常行驶的水平方向为X向;主车部分驱动为4×2或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底盘,包括主车部分、副车部分、辅助转向部分,其中主车部分包括主车底盘、前铰接架、前回转支撑,其中主车底盘包括前桥、主车车桥;副车部分包括副车底盘、后铰接架、后回转支撑,其中副车底盘包括副车车桥;其特征在于:前铰接架的后端套装有前伸缩臂,前伸缩臂能够在前铰接架内前后滑动;后铰接架的前端套装有后伸缩臂,后伸缩臂能够在后铰接架内前后滑动,后伸缩臂前端连接前伸缩臂的后端;辅助转向部分包括转向拉杆总成和连接主、副车部分的上装,拉杆总成一端连接上装,一端连接后伸缩臂的后端,上装与主车部分通过前回转支撑连接、与副车部分通过后回转支撑连接;以车辆正常行驶的水平方向为X向;主车部分驱动为4×2或4×4形式,将主车车桥的中心为作为Z点,或主车驱动6×2或6×4或6×6形式,将两个主车车桥中心连线的中点做为Z点;前回转支撑与上装的连接处为A点;后回转支撑与上装的连接处为B点;转向拉杆总成与上装的连接处为C点;转向拉杆总成与后铰接架伸缩臂的连接处为D点;前铰接架伸缩臂与后铰接架伸缩臂的连接处为O点;A点、Z点、C点、O点、D点、B点从汽车行驶的前方向向后方依次排列,汽车底盘在非转向的状态下:A点、Z点、C点、O点、D点、B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B点与A点之间在X向上的的距离为L;Z点与A点在X向上的距离为L1,且0<L1≤700mm;O点与A点在X向上的距离为L2,且2.5/7L≤L2≤3.25/7L;C点与O点在X向上的距离为L5,且0<L5≤250mm;C点与D点在X向上的距离为L7,且2.5/10L≤L7≤3.5/10L;C点与A点在X向上的距离为L4,L4=L2-L5;O点与D点在X向上的距离为L6,L6=L7-L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车辆在转向状态下,副车部分转向中心与主车部分转向中心基本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车桥为一根或两根贯通式驱动桥,所述的主车部分和副车部分之间还设置中间驱动装置,中间驱动装置分别连接贯通式驱动桥和副车车桥,所述的中间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中间传动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第二中间传动轴与第一中间传动轴之间设有前辅助支撑、第二中间传动轴与第三中间传动轴之间设有后辅助支撑,所述的前辅助支撑、后辅助支撑均包含前法兰、吊架、支撑轴、后法兰,前、后法兰设置在支撑轴上,支撑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吊架上,第一中间传动轴的前、后端、第二传动轴的前和后端、第三传动轴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万向节法兰,第一中间传动轴、前辅助支撑、第二传动轴、后辅助支撑、第三传动轴通过法兰依次连接,前、后辅助支撑分别设置在前铰接架、后铰接架上;在车辆转向过程中,第二中间传动轴的轴线与前辅助支撑的轴线的夹角为α1、第二中间传动轴的轴线与后辅助支撑的轴线夹角为α2,α1≤25°、α2≤2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万向节法兰为十字轴法兰,汽车底盘在非转向的状态下,第二根传动轴前端万向节法兰的十字轴中心点与O点在X向上的距离为S1,第二根传动轴后端万向节法兰的十字轴中心点与O点在X向上的距离为S2;S是第二中间传动轴两端万向节法兰的十字轴中心点的安装距离即S=S1+S2,其中,500mm≤S≤1000mm;所述的第二根传动轴可伸缩,汽车底盘在转向状态下,S会随转角变化而变化,瞬时变化长度为S△,瞬时变化量为△S,△S=S△-S,△S≤350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前、后铰接架均为楔形刚性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形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潘建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