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62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绞线机,包括张力调节器,张力调节器的壳体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中心轴,中心轴穿过通孔裸露在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导线轮,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二导线轮的一端设有固定片;通孔远离圆孔的一端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红外装置,红外装置穿过壳体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与中心轴相连,红外装置裸露在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装置。通过设置弹性元件可以有效减少线在传输时的张力,红外装置可以线处于松弛的状态时产生报警,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处理,防止绞线过程中因线的松弛影响绞线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线机
本技术涉及电缆电线绞合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绞线机。
技术介绍
绞线机通过将多股细线相互缠绕成一根线缆,在每股细线从线筒传输至收线盘时,有时会因为张力过小的问题而造成细线的松弛,从而对接下来的绞线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线缆的缠绕松紧程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绞线机,该绞线机上设有张力调节器可以通过张力调节器来控制线的张力,同时若张力过小,导致线过于松弛,第二导线轮就会出发报警装置,产生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绞线机,包括机架和张力调节器,所述机架包括若干横杆和竖杆,所述张力调节器固定在远离地面的横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轨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将第一导线轮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穿过通孔裸露在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导线轮,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二导线轮的一端设有固定片;所述通孔远离圆孔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红外装置,所述红外装置穿过壳体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与中心轴相连,所述红外装置裸露在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装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线机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轴穿过通孔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不与中心轴相连的一侧设有限位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线机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将固定块限制在轨道内。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线机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轨道包括一根“┏”铁条和一根“┓”铁条,所述轨道长度大于所述通孔的长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线机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上均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线筒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在每根横杆从上往下成30度分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线机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棒,所述固定帮不与壳体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三导线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线机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横杆横截面相同的缺口,所述缺口一端设有贯穿壳体的螺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绞线机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外装置与蜂鸣报警器相连,所述蜂鸣报警器固定在壳体内部,所述设有蜂鸣报警器的壳体部分设有若干小通孔。本技术的优先和有益效果为1、设置张力调节器,可以有效控制线的张力,防止线的张力过小,从而可以保证在绞合时,缆线的松紧程度相同,保证缆线的质量。2、在张力调节器设有报警装置,可以提示工作人员线的张力过小,导致报警器发生作用,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调整。3、本技术中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杆上,可以灵活调整位置。4、本技术中固定杆在横杆上从至下呈30度,可以最大化利用机架的空间,绞合多根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绞线机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张力调节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张力调节器中轨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张力调节器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张力调节器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绞线机工作状态时张力调节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参照图1至图6进一步阐明本技术一种绞线机,包括机架1和张力调节器2,机架1由若干横杆11和两根竖杆12构成,张力调节器2固定在远离地面的横杆11上,该张力调节器2包括壳体21,壳体21上设有与横杆11横截面相同的缺口211,缺口211一侧设有贯穿壳体的螺栓212,缺口211被横杆11嵌入,旋紧螺栓212,可以将张力调节器2固定在横杆11上,需要调整位置时,可以松开螺栓212,移动至合适位置在旋紧螺栓212,方便改变位置;壳体21内部的一个侧面上设有轨道213,该轨道213包括一根“┏”铁条和一根“┓”铁条,且轨道213长度大于下文通孔215的长度,不会出现滑出轨道213的情形。上述壳体21上设有圆孔214,圆孔214将第一导线轮2141固定在壳体21上,第一导线轮2141起到控制线初始位置的作用,使得线有序穿过张力调节器2;同时壳体21上设有通孔215,通孔215内设有中心轴2151,中心轴2151穿过通孔215裸露在壳体21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导线轮2152,中心轴2151穿过通孔215位于壳体21内部的一端设有固定块2153,该固定块2153不与中心轴2151相连的一侧设有限位底座2154,限位底座2154将固定块2153限制在轨道213内,使得固定块2153可以在轨道213内移动,同时,固定块2153可以保证下文弹性元件218开始作用时整个中心轴2151的位置不会出现偏移,保证第二导线轮2152的导线作用;中心轴2151穿过第二导线轮2152的一端设有固定片2155,该固定片2155起到反射红外线的作用;壳体21上设有固定棒216,固定棒216不与壳体21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三导线轮2161,可以保证线送入绞合盘前有序不错乱的作用。上述通孔215远离圆214孔的一端设有一个固定孔217,固定孔217内设有红外装置2171,红外装置2171穿过壳体21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218,且弹性元件218与中心轴2151相连,该弹性元件218起到控制张力的作用,当线的张力大时,线的状态处于绷紧,弹性元件218伸长,防止线的张力过大而绷紧;当线的张力小时,线处于松弛状态,弹性元件218缩短,控制线的松紧状态始终处于恒定;红外装置2171一端裸露在壳体21外,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可以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红外线发射器的型号为SFH4045N型;红外线接收器的型号为JLD8350mw型,当红外装置2171接收到固定片2155所反射的红外线时,说明线的张力过小,会影响绞合的紧密程度,而红外装置2171与蜂鸣报警器2172相连,该蜂鸣报警器的型号为FMQ-3545型,蜂鸣报警器2172固定在壳体21内部,可以保护蜂鸣报警器2172,设有蜂鸣报警器2171的壳体21部分设有若干小通孔,可以及时警示工作人员调整线的张力,保证绞合时线的紧密程度达到合格。该绞线器的机架1中横杆11上均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线筒111的固定杆,固定杆的分布状态为每根横杆11从上往下呈30度分布,上述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机架11的空间,设置最多的线筒111,扩大绞线机所能绞合的线的根数,从而扩大使用范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细线从线筒111绕到第一导线轮2141左侧,从第一导线轮2141右侧传输至第二导线轮2152左侧,从第二导线轮2152右侧传输至第三导线轮2161右侧,在细线经过第二导线轮2152时,会对第二导线轮2152产生压力,若细线的张力大,弹性元件218就会伸长,保证细线不会因为张力过大而断线,若细线的张力小,弹性元件218就会收缩,防止细线太松而调出导线轮,当细线的张力过小时,第二导线轮2152在弹性元件218的作用下,靠近红外装置2172,红外装置2172发射的红外线被固定片2155反射至红外装置2172,红外装置2172接受到红外线时,蜂鸣报警器2172就会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及时调整细线,细线最终从第三导线轮216左侧传出。以上所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不是本技术的限制范围,凡是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线机,包括机架和张力调节器,所述机架包括若干横杆和竖杆,所述张力调节器固定在远离地面的横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轨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将第一导线轮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穿过通孔裸露在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导线轮,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二导线轮的一端设有固定片;所述通孔远离圆孔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红外装置,所述红外装置穿过壳体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与中心轴相连,所述红外装置裸露在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线机,包括机架和张力调节器,所述机架包括若干横杆和竖杆,所述张力调节器固定在远离地面的横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轨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将第一导线轮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穿过通孔裸露在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导线轮,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二导线轮的一端设有固定片;所述通孔远离圆孔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红外装置,所述红外装置穿过壳体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与中心轴相连,所述红外装置裸露在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穿过通孔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不与中心轴相连的一侧设有限位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传生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爱德森特种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