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476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其中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第一充电接头、按键组件及保护罩组件。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充电座上并露出在充电座外。按键组件设置在充电座上。保护罩组件设置在充电座上并与按键组件联动,按键组件用于控制保护罩组件相对充电座转动,保护罩组件相对充电座转动时保护罩组件能够选择性地遮挡第一充电接头或开放第一充电接头。充电装置中的第一充电接头直接设置在充电座上,从而避免使用线缆,当不需要使用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充电装置收纳比较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充电装置中既包括与充电座连接的用于输入电流的交流线,又包括至少一条或多条不可与充电座分离的用于输出电流的直流线。在不需要使用充电装置给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充电装置上的直流线的收纳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第一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并露出在所述充电座外;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及保护罩组件,所述保护罩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并与所述按键组件联动,所述按键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保护罩组件相对所述充电座转动,所述保护罩组件相对所述充电座转动时所述保护罩组件能够选择性地遮挡所述第一充电接头或开放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本体缺口以形成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承载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承靠面,所述承载部包括承载面,所述承靠面与所述承载面相接,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所述承靠面上,所述保护罩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并在相对所述充电座转动时能够位于所述本体缺口内或所述本体缺口外,当所述保护罩组件位于所述本体缺口内,所述第一充电接头收容在所述保护罩组件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面凹陷形成两个收容槽,两个所述收容槽之间形成定位部,在所述保护罩组件位于所述本体缺口外时,所述定位部用于定位待充电装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座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承载部内并穿设两个所述收容槽及所述定位部,所述保护罩组件包括:保护盖;及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位于所述转动架相背两端的充电座连接端及保护盖连接端,所述充电座连接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保护盖连接端与所述保护盖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盖包括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开设有收容空间及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盖体缺口,所述第二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并封闭所述收容空间以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二盖体还封闭所述盖体缺口的一边以形成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盖体通孔,所述保护盖连接端穿过所述盖体通孔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保护盖能够沿着所述转动架移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缺口处的第一限位壁,所述转动架还包括自所述保护盖连接端的边缘朝远离所述保护盖连接端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壁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壁结合以将所述保护盖连接端限制在所述收容腔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罩组件还包括盖体弹性件,所述盖体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在所述保护盖及所述转动架上以使所述保护盖具有朝远离所述充电座连接端方向移动的力。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罩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转动弹性件,所述转动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转动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充电座连接端上,所述转动弹性件能够给所述转动架提供转动力。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槽包括底面,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底面上并用于限制所述转动架转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盖包括结合面,当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结合面与所述承靠面相对,所述结合面上开设有凹槽,当所述转动架与所述缓冲件抵触时,所述凹槽与所述定位部共同用于限制所述待充电装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盖包括连接面,当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承载面相对,所述保护罩组件还包括自所述连接面延伸的结合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穿设在所述承载部内;设置在所述杆体的第一端的按钮,所述按钮从所述承载部的一侧面露出;设置在所述杆体侧壁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从所述承载面露出;当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结合件结合,当所述按钮受到按压时,所述杆体运动并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以使所述结合件与所述连接件分离。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按钮弹性件,所述按钮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部的与所述按钮相背的一侧之间,所述按钮弹性件能够给所述杆体提供回复力。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件和所述连接件均为卡勾,所述结合件包括位于所述结合件的远离所述保护盖一端的结合抵触面,所述结合抵触面的远离所述结合件方向的法向量与所述回复力的方向呈钝角,当所述结合件与所述连接件由分离的状态变化为所述结合件与所述连接件开始抵触的状态时,所述结合抵触面与所述连接件抵触;和/或所述结合件和所述连接件均为卡勾,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连接件的远离所述杆体一端的连接抵触面,所述连接抵触面的远离所述连接件方向的法向量与所述回复力的方向呈锐角,当所述结合件与所述连接件由分离的状态变化为所述结合件与所述连接件开始抵触的状态时,所述连接抵触面与所述结合件抵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座的一表面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包括线缆及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充电座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线缆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头都能够选择性地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或从所述容置槽内分离出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充电接头上的凸出部,当所述第二充电接头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凸出部凸出在所述容置槽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的第三充电接头和第四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为电池充电接头,所述第二充电接头为MicroUSB接头,所述第三充电接头为通用串行总线接头,所述第四充电接头为交流电输入接头。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及待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用于给所述待充电装置充电。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及充电装置中的第一充电接头直接设置在充电座上,从而避免使用线缆,当不需要使用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充电装置收纳比较简单;同时,充电装置通过设置按键组件及保护罩组件,从而能够通过按键组件控制保护罩组件遮挡第一充电接头以保护第一充电接头不被灰尘和水滴污染,或者能够通过按键组件控制保护罩组件开放第一充电接头以能够通过第一充电接头能够给待充电装置充电。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至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充电装置的沿着V-V线的剖视图,其中,保护罩组件的结合件与按键组件的连接件结合。图6是图4的充电装置的沿着VI-VI线的剖视图,其中,保护罩组件的结合件与按键组件的连接件结合。图7是图4的充电装置的沿着V-V线的剖视图,其中,保护罩组件的结合件与按键组件的连接件分离。图8是图4的充电装置的沿着VI-VI线的剖视图,其中,保护罩组件的结合件与按键组件的连接件分离。图9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及图1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第一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并露出在所述充电座外;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及保护罩组件,所述保护罩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并与所述按键组件联动,所述按键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保护罩组件相对所述充电座转动,所述保护罩组件相对所述充电座转动时所述保护罩组件能够选择性地遮挡所述第一充电接头或开放所述第一充电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第一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并露出在所述充电座外;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及保护罩组件,所述保护罩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并与所述按键组件联动,所述按键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保护罩组件相对所述充电座转动,所述保护罩组件相对所述充电座转动时所述保护罩组件能够选择性地遮挡所述第一充电接头或开放所述第一充电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本体缺口以形成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承载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承靠面,所述承载部包括承载面,所述承靠面与所述承载面相接,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所述承靠面上,所述保护罩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并在相对所述充电座转动时能够位于所述本体缺口内或所述本体缺口外,当所述保护罩组件位于所述本体缺口内,所述第一充电接头收容在所述保护罩组件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凹陷形成两个收容槽,两个所述收容槽之间形成定位部,在所述保护罩组件位于所述本体缺口外时,所述定位部用于定位待充电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承载部内并穿设两个所述收容槽及所述定位部,所述保护罩组件包括:保护盖;及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位于所述转动架相背两端的充电座连接端及保护盖连接端,所述充电座连接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保护盖连接端与所述保护盖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包括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开设有收容空间及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盖体缺口,所述第二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并封闭所述收容空间以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二盖体还封闭所述盖体缺口的一边以形成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盖体通孔,所述保护盖连接端穿过所述盖体通孔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保护盖能够沿着所述转动架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缺口处的第一限位壁,所述转动架还包括自所述保护盖连接端的边缘朝远离所述保护盖连接端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壁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壁结合以将所述保护盖连接端限制在所述收容腔内。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组件还包括盖体弹性件,所述盖体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在所述保护盖及所述转动架上以使所述保护盖具有朝远离所述充电座连接端方向移动的力。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转动弹性件,所述转动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转动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充电座连接端上,所述转动弹性件能够给所述转动架提供转动力。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底面,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缓冲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安熊荣明赵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