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漏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43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检漏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单元,每个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挤压皮带,同一挤压单元中的两条所述挤压皮带之间形成挤压空间。充气后的橡胶手套直立状态随着手套固定座移动后,橡胶手套的上部进入到挤压空间内,若橡胶手套有孔洞导致漏气,在两条挤压皮带的挤压下,会排出橡胶手套内的气体,离开挤压空间后,橡胶手套的上部会折叠,若橡胶手套不漏气,离开挤压空间后,橡胶手套保持直立状态,进而实现橡胶手套的检漏工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橡胶手套的自动化检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漏机构
本技术涉及橡胶手套包装生产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橡胶手套包装生产系统,特别是一种检漏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康防护安全标准的提高,居民消费习惯的成熟,导致对一次性手套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现阶段中国橡胶手套生产行业自动化水平还不高,在手套成型段通过悬挂链带手摸可以将手套浸模、手套清洗,胶乳浸渍、手套卷边、氯化、表面处理等前段环节实现自动化,但是将手套以及后续的装盒环节,由于手套的柔软不规则性这个技术难点,幕墙基本都是靠人工完成,厂家不得不大量使用人工完成裹包、理盒、装盒、封盒工序,造成企业大量人力成本的增加。而且人工的流动性又限制了企业的生产量,国内的手套厂家由于准入门槛的限制,只能给国外大企业代工,处于产业链下游,利润低,因此,手套企业对于手套包装的自动化需求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漏机构,其能对橡胶进行检漏,以便于后续包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检漏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单元,每个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挤压皮带,同一挤压单元中的两条所述挤压皮带之间形成挤压空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空间包括挤压进口端和挤压出口端,所述挤压皮带的上方布置有套环装置,所述套环装置包括位于挤压进口端外侧的下套机构、位于挤压出口外侧的上套机构、位于下套机构和上套机构之间的套环循环机构以及多个第一套环,所述套环循环机构位于挤压皮带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压环块,各所述压环块的进口端布置有引导块,所述压环块位于上套机构和下套机构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压环块的下端面布置有压环槽,所述第一套环的上端面布置有与压环槽相匹配的压环导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套机构包括上套驱动源和安装在上套驱动源的输出端上的上套循环块,所述下套机构包括下套驱动源和安装在下套驱动源的输出端上的下套循环块,所述套环循环机构包括套环循环带和驱使套环循环带循环转动的套环循环驱动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套机构的上部布置有套环上限位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条所述挤压皮带配置一个挤压驱动轮、一个挤压从动轮和驱使挤压皮带旋转的挤压驱动源,所述挤压驱动轮安装在挤压驱动源上,每条挤压皮带缠绕在相对应的挤压驱动轮和挤压从动轮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同一挤压单元中的两条挤压皮带之间形成挤压空间,充气后的橡胶手套直立状态随着手套固定座移动后,橡胶手套的上部进入到挤压空间内,若橡胶手套有孔洞导致漏气,在两条挤压皮带的挤压下,会排出橡胶手套内的气体,离开挤压空间后,橡胶手套的上部会折叠,若橡胶手套不漏气,离开挤压空间后,橡胶手套保持直立状态,进而实现橡胶手套的检漏工序。本技术实现橡胶手套的自动化检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3,检漏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单元,每个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挤压皮带1,同一挤压单元中的两条所述挤压皮带1之间形成挤压空间。每条所述挤压皮带1配置一个挤压驱动轮、一个挤压从动轮和驱使挤压皮带1旋转的挤压驱动源,所述挤压驱动轮安装在挤压驱动源上,每条挤压皮带1缠绕在相对应的挤压驱动轮和挤压从动轮之间。同一挤压单元中的两条挤压皮带1之间形成挤压空间,充气后的橡胶手套直立状态随着手套固定座移动后,橡胶手套的上部进入到挤压空间内,若橡胶手套有孔洞导致漏气,在两条挤压皮带1的挤压下,会排出橡胶手套内的气体,离开挤压空间后,橡胶手套的上部会折叠,若橡胶手套不漏气,离开挤压空间后,橡胶手套保持直立状态,进而实现橡胶手套的检漏工序。本技术实现橡胶手套的自动化检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空间包括挤压进口端和挤压出口端,挤压进口端呈八字形,所述挤压皮带1的上方布置有套环装置,所述套环装置包括位于挤压进口端外侧的下套机构2、位于挤压出口外侧的上套机构3、位于下套机构2和上套机构3之间的套环循环机构4以及多个第一套环8,所述套环循环机构4位于挤压皮带1上方。在橡胶手套进入挤压空间前,通过下套机构2将第一套环8下放,通过第一套环8压着橡胶手套的边沿,再往橡胶手套内部充入一定的气体,使得橡胶手套膨胀大一点,便于挤压皮带1对橡胶手套挤压,提高手套是否漏气的准确性。在橡胶手套离开挤压空间后,上套机构3将第一套环8回收并送至套环循环机构4,第一套环8随着套环循环机构4往下套机构2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压环块5,各所述压环块5的进口端布置有引导块6,所述压环块5位于上套机构3和下套机构2之间。在橡胶手套进入挤压空间前,通过下套机构2将第一套环8下放,通过第一套环8压着橡胶手套的边沿后,第一套环8的上端跟引导块6接触后,进入到压环块5的下方,通过压环块5的压紧,再往橡胶手套内部充入一定的气体,防止橡胶手套从手套固定座中脱离出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压环块5的下端面布置有压环槽,所述第一套环8的上端面布置有与压环槽相匹配的压环导块7,压环槽和压环导块7主要起导向作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套机构3包括上套驱动源和安装在上套驱动源的输出端上的上套循环块,所述下套机构2包括下套驱动源和安装在下套驱动源的输出端上的下套循环块,所述套环循环机构4包括套环循环带和驱使套环循环带循环转动的套环循环驱动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套机构3的上部布置有套环上限位块。套环上限位块和套环循环带的上端面之间形成能让第一套环8通过的间隙,便于第一套环8进入到套环循环带中。在橡胶手套进入挤压空间前,第一套环8随着套环循环带移动到下套循环块上,下套驱动源驱使下套循环看下行后,将第一套环8放好,通过第一套环8压着橡胶手套的边沿。在橡胶手套离开挤压空间后,上套循环块将第一套环8托着上行,第一套环8碰触到上限位块后,第一套环8的部分与套环循环带接触后平移进入套环循环带中,第一套环8随着套环循环带往下套机构2移动。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单元,每个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挤压皮带,同一挤压单元中的两条所述挤压皮带之间形成挤压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单元,每个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挤压皮带,同一挤压单元中的两条所述挤压皮带之间形成挤压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空间包括挤压进口端和挤压出口端,所述挤压皮带的上方布置有套环装置,所述套环装置包括位于挤压进口端外侧的下套机构、位于挤压出口外侧的上套机构、位于下套机构和上套机构之间的套环循环机构以及多个第一套环,所述套环循环机构位于挤压皮带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压环块,各所述压环块的进口端布置有引导块,所述压环块位于上套机构和下套机构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环块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懿石伟银胜显沈世平李宏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长林智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