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47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应用于试验管路,具有第一堵板、第二堵板以及水密封检测装置,第一堵板用于封堵试验管路的一端,在第一堵板上设置有第一放压口;第二堵板用于封堵试验管路的另一端,在第二堵板上设置有第二放压口,在第二堵板上还设置有注水口;水密封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管状密封塞、螺纹连接管、管接头和液位显示管,管状密封塞能够塞紧于注水口的内部,从而使管状密封塞的管内空间与注水口之间相互连通,从而使管状密封塞与注水口之间相互连通,在螺纹连接管的靠近管状密封塞的一端的外部设置有旋紧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其进行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可提高试验成功率,试验准确、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
本技术涉及管道打压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
技术介绍
在土木的建设领域中,涉及的各种型号的管道安装均需要进行打压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管路的连接是否牢固。因为通过任何方式的管道连接之后,或有或无的会存在漏水情况,因此任何管道的安装完成最后都需要进行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即进行打压试验,管道打压试验一般分为静态压力试验和动态压力试验,其中,静态压力试验主要检查管道内介质自重检测,动态压力试验则是根据压力试验数据要求对管道内进行冲压、保压,检测管道耐压能力。目前,在对检查井中的管道进行静态压力试验时,主要是通过注水自重压力后直接观察管道外壁是否有渗水情况产生的方式来判断管道是否漏水,存在试验效率低、不准确等缺点,且需要工人下井观察,试验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其进行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能够提高管道打压成功率,试验准确、快捷、难度低。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技术方案的技术为一种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应用于试验管路,具有第一堵板、第二堵板以及水密封检测装置。第一堵板用于封堵所述试验管路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堵板上设置有第一放压口。第二堵板,用于封堵所述试验管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堵板上设置有第二放压口,在所述第二堵板上还设置有注水口。水密封检测装置包括管状密封塞、螺纹连接管、管接头和液位显示管,所述管状密封塞、所述螺纹连接管和所述液位显示管的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且所述管状密封塞、所述螺纹连接管、所述管接头和所述液位显示管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管状密封塞能够塞紧于所述注水口的内部,从而使所述管状密封塞与所述注水口之间相互连通,在所述螺纹连接管的靠近所述管状密封塞的一端的外部设置有旋紧螺母。另外,第二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以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的分别面向所述试验管路的一面为各自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分别包括各自的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板、橡胶圈和外圈,所述内板、所述橡胶圈以及所述外圈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且所述螺栓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内板的外侧,所述螺栓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橡胶圈和所述外圈后被所述螺母固定。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二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以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的分别面向所述试验管路的一面为各自的内侧面,在所述内板的外侧面的边部和所述外圈的内侧面的边部分别设置有能够对所述橡胶圈的位置进行限定的边部限位扁圈。另外,第四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以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的分别面向所述试验管路的一面为各自的内侧面,在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的外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把手。另外,第五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四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所述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堵板进行支撑的第一堵板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堵板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的支撑头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的支撑脚,所述支撑头能够与所述第一堵板的把手相互抵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堵板进行支撑。另外,第六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所述支撑头通过转动部件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连接。另外,第七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六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穿轴和一端具有套筒的连接杆。所述穿轴以横穿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的侧壁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以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穿轴的外部的方式与所述穿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头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的侧壁的与所述穿轴的两端相对应的部位分别设置有一个弧形限位板,在所述套筒绕所述穿轴转动的工况下,所述支撑头能够沿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弧形边滑动。另外,第八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七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所述转动部件还包括限位螺母,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螺母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支撑头为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依次连接而成的U形夹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弧形边相抵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后被所述限位螺母旋紧固定。另外,第九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所述支撑杆包括外杆、内杆和能够对所述外杆与所述内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锁位的锁位部件。另外,第十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在第九技术方案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中,在所述外杆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外杆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外杆的第一螺栓孔,沿所述内杆的延伸方向,在所述内杆上设置有多个沿垂直于所述内杆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内杆的第二螺栓孔。所述锁位部件为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螺栓孔从而对所述外杆与所述内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定位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目前,在对检查井中的管道进行静态压力试验时,主要是通过注水自重压力后直接观察管道外壁是否有渗水情况产生的方式来判断管道是否漏水,存在试验效率低、不准确等缺点,且需要工人下井观察,试验难度大。相对于此,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应用于试验管路,具有第一堵板、第二堵板以及水密封检测装置。其中,第一堵板用于封堵试验管路的一端,在第一堵板上设置有第一放压口。第二堵板用于封堵试验管路的另一端,在第二堵板上设置有第二放压口,在第二堵板上还设置有注水口。水密封检测装置包括管状密封塞、螺纹连接管、管接头和液位显示管,管状密封塞、螺纹连接管和液位显示管的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且管状密封塞、螺纹连接管、管接头和液位显示管之间依次连接,管状密封塞能够塞紧于注水口的内部,从而使管状密封塞与注水口之间相互连通,在螺纹连接管的靠近管状密封塞的一端的外部设置有旋紧螺母。其使用方式如下:将第一堵板封堵于试验管路的一端,将第二堵板封堵于试验管路的另一端;自第二堵板上的注水口向试验管路中注水,当注满后将管状密封塞塞紧于注水口的内部,从而使管状密封塞与注水口之间相互连通,旋转旋紧螺母使管状密封塞处于膨胀状态,完成密封准备;向液位显示管的内部继续注水,注入至可观察的部位,封堵液位显示管的管口,记录液位初始位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液位显示管显示的液位,根据液位下降情况判断是否有漏水现象;观察结束后,通过第一堵板和第二堵板上的放压口进行放压,试验完成。本技术通过设置液位显示管,从而,可代替人工下井观察,且本技术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具有使用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结构简单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更好地完成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技术,作为对第一技术方案的改进,以第一堵板和第二堵板的分别面向试验管路的一面为各自的内侧面,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应用于试验管路,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堵板,用于封堵所述试验管路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堵板上设置有第一放压口;第二堵板,用于封堵所述试验管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堵板上设置有第二放压口,在所述第二堵板上还设置有注水口;以及水密封检测装置,包括管状密封塞、螺纹连接管、管接头和液位显示管,所述管状密封塞、所述螺纹连接管和所述液位显示管的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且所述管状密封塞、所述螺纹连接管、所述管接头和所述液位显示管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管状密封塞能够塞紧于所述注水口的内部,从而使所述管状密封塞的管内空间与所述注水口之间相互连通,在所述螺纹连接管的靠近所述管状密封塞的一端的外部设置有旋紧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应用于试验管路,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堵板,用于封堵所述试验管路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堵板上设置有第一放压口;第二堵板,用于封堵所述试验管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堵板上设置有第二放压口,在所述第二堵板上还设置有注水口;以及水密封检测装置,包括管状密封塞、螺纹连接管、管接头和液位显示管,所述管状密封塞、所述螺纹连接管和所述液位显示管的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且所述管状密封塞、所述螺纹连接管、所述管接头和所述液位显示管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管状密封塞能够塞紧于所述注水口的内部,从而使所述管状密封塞的管内空间与所述注水口之间相互连通,在所述螺纹连接管的靠近所述管状密封塞的一端的外部设置有旋紧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的分别面向所述试验管路的一面为各自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分别包括各自的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板、橡胶圈和外圈,所述内板、所述橡胶圈以及所述外圈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且所述螺栓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内板的外侧,所述螺栓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橡胶圈和所述外圈后被所述螺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的分别面向所述试验管路的一面为各自的内侧面,在所述内板的外侧面的边部和所述外圈的内侧面的边部分别设置有能够对所述橡胶圈的位置进行限定的边部限位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的分别面向所述试验管路的一面为各自的内侧面,在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的外侧面上还分别设置有把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静态压力载荷试验工具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堵板进行支撑的第一堵板支撑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贾同友王创业樊庆钟尤洪涛刘西彬安鲁宁侯作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