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498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车圈,该车圈本体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而成,其截面成型有支撑部及与轮胎配合的配合部,支撑部与配合部之间由连接筋区隔,连接筋将支撑部形成一腔室,所述的腔室内嵌设有发泡聚丙烯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车圈,由于车圈本体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而成,并由连接筋区隔有支撑部与配合部,使得自行车车圈具有品质高的优点,并在腔室内设有发泡聚丙烯支撑件,具有支撑车圈本体的作用,使得自行车车圈的支撑性能佳。

A bicycle 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cycle ring, which is formed by a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ring is formed with a supporting part and a matching part with tires. The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matching part are separated by a connecting rib, and the connecting rib forms a chamber for the supporting part. The chamber is embedded with foamed polypropylene supporting parts. The bicycle ring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due to the ring. The body is made of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and is separated by connecting ribs with supporting part and matching part, which makes the bicycle ring have the advantages of high quality and foamed polypropylene supporting part in the chamber,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supporting the body of the bicycle ring and makes the supporting performance of the bicycle ring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圈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圈
,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车圈。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出行因为其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等优点成为了大家首选的出行方式,而其中自行车以其轻便、舒适、易操作、速度快等优点,更是成为大家倾向的绿色出行工具之一,因此自行车的安全性能也随之备受大家关注,而车圈作为自行车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车的性能。传统的车圈在选材上常选择铁材或者钢材,因为材料的局限性,使得车圈的表面容易生锈而损坏,并且其具有重量重、韧性差的缺陷,所以降低了车圈的品质。并且,现有车圈在截面上多采用单层结构设计,此设计虽然简化了车圈的结构,但是使得车圈的支撑性能差,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安全系数不高,车圈容易发生变形;亦有车圈在截面上采用多层结构的设计,但是其车圈的多层结构之间为中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又降低了车圈的支撑性能。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自行车车圈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性能佳、品质高的自行车车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车圈,该车圈本体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而成,其截面成型有支撑部及与轮胎配合的配合部,支撑部与配合部之间由连接筋区隔,连接筋将支撑部形成一腔室,所述的腔室内嵌设有发泡聚丙烯支撑件。所述连接筋的中部设有向内凹的弧形段。所述车圈本体上还设有与车圈本体一体成型的挡垣。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自行车车圈由于车圈本体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而成,并由连接筋区隔有支撑部与配合部,使得自行车车圈具有品质高的优点,并在腔室内设有发泡聚丙烯支撑件,具有支撑车圈本体的作用,使得自行车车圈的支撑性能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件模具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预堆叠有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发泡聚丙烯支撑件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车圈模具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车圈10,该车圈本体1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而成,其截面成型有支撑部11及与轮胎配合的配合部12,支撑部11与配合部12之间由连接筋14区隔,连接筋14将支撑部11形成一腔室13,所述的腔室13内嵌设有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所述连接筋14的中部设有向内凹的弧形段15,当车圈本体1受到外部压力时,弧形段15能够向内弯曲变形挤压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以缓解外部压力,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因其具有弹性而又能够缓解弧形段15变形产生的压力,从而避免车圈本体1被外部压力损坏,当外部压力消失,弧形段15利用自身结构的弹力又能使得车圈本体1恢复原有形状,使得所述自行车车圈10的结构更加牢固,亦提高了其支撑性能。所述车圈本体1上还设有与车圈本体1一体成型的挡垣16,所述挡垣16能够对安装在配合部12内的轮胎具有卡固作用。本技术的自行车车圈10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自行车车圈10由于车圈本体1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而成,并由连接筋14区隔有支撑部11与配合部12,使得自行车车圈10具有品质高的优点,并且通过在所述腔室13内设有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具有支撑车圈本体1的作用,使得自行车车圈10的支撑性能佳。本技术所述的自行车车圈10可以通过以下生产方法进行制作。具体的,配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自行车车圈10的一种生产方法,具体包括:步骤1、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的制作:通过支撑件模具3发泡成型有车圈本体1支撑部11内腔形状的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模具3成型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所用的原材料为预发泡的发泡聚丙烯颗粒21,所述支撑件模具3通过吸入发泡聚丙烯颗粒21,并受到外部的加热而成型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所述外部的加热方式为蒸汽加热,使得支撑件模具3受热均匀,所述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的塑型优良率高;通过控制支撑件模具3吸入的预发泡的发泡聚丙烯颗粒21的数量来控制所述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的密度为25g/L-120g/L;步骤2、车圈预型: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纤维布22预堆叠在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的表面上;再将预浸好树脂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纤维纱片23预堆叠在纤维布22的表面上;可以根据自行车车圈10的不同部位的物理性能的不同,在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的表面的不同区域预堆叠不同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纤维布22,如碳纤维布22、玻璃纤维布22、芳香族纤维布22等,以及不同层数的预浸好树脂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纤维纱片23;步骤3、车圈成型:将预堆叠有纤维布22和纤维纱片23的发泡聚丙烯支撑件2放置在车圈模具4的成型腔室41内;通过加温加压固化成型;冷却脱模即得成品自行车车圈10;对车圈模具加温的温度为100℃-140℃,对车圈模具的加压压力值在1bar-10bar;所述加热方式为蒸汽加热,使得车圈模具4受热均匀,所述自行车车圈10的塑型优良率高。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车圈,该车圈本体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而成,其截面成型有支撑部及与轮胎配合的配合部,支撑部与配合部之间由连接筋区隔,连接筋将支撑部形成一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内嵌设有发泡聚丙烯支撑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圈,该车圈本体由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而成,其截面成型有支撑部及与轮胎配合的配合部,支撑部与配合部之间由连接筋区隔,连接筋将支撑部形成一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内嵌设有发泡聚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旭王聪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