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线夹,包括固定部,固定部中部开有与摩托车前叉相应部位固定连接的螺栓孔,所述固定部底端延伸有线夹部,所述线夹部通过条状结构弯折围成闭合空间,所述闭合空间内放置线缆,在条状结构的两头分别延伸有倒钩,两个倒钩相邻,并将条状结构弯折围成的空间进行闭合,两个倒钩的弯折方向相反,并关于其相邻点中心对称,使用时只需轻轻将线缆从两个倒钩之间压入,将外部的倒钩压入闭合空间内部后相互扣紧,从而优化装配操作步骤,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能降低骑行中线夹对线路的磨损,延长线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线夹
本技术涉及固定夹具
,尤其是一种摩托车线夹。
技术介绍
摩托车制动线、传感器线及其他电路线等暴露在车体外部的部分需采用线夹将其固定于前叉系统的支撑管上,现有技术中,固定线缆的夹具大多采用中间开有通孔并在一端弯折成U形结构的线钩,其结构简单,但是其缺点在于:一方面,在装配时需将线缆的一端穿进其通孔内,然后再对线缆进行连接和固定,装配时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前叉系统在骑行过程中处于持续运动的状态,导致线缆与线钩长期处于摩擦状态,易造成线路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摩托车线夹,可在线路连接好之后再对其进行固定,从而优化装配时的操作步骤,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能降低骑行中线夹对线路的磨损,延长线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线夹,包括固定部,固定部中部开有与摩托车前叉相应部位固定连接的螺栓孔,所述固定部底端延伸有线夹部,所述线夹部通过条状结构弯折围成闭合空间,所述闭合空间内放置线缆,在条状结构的两头分别延伸有倒钩,两个倒钩相邻,并将条状结构弯折围成的空间进行闭合,两个倒钩的弯折方向相反,并关于其相邻点中心对称。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两个倒钩背靠背设置,并在两个倒钩之间穿进线缆。两个倒钩互相内扣,将外部的倒钩压进闭合空间内部后,两个倒钩互相扣紧。两个倒钩外侧均成半圆弧形,所述半圆弧形在闭合空间的平面内沿相反方向分别延伸有第一直边,所述两个倒钩的内侧形成“L”形槽口,所述“L”形槽口的短边与所述第一直边构成的夹角为β,所述“L”形槽口短边的长度为x。两个倒钩外侧的半圆弧形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其圆心距为y,所述半圆弧形的直径为z。所述线夹部的闭合空间为:其外圈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内凹圆弧与固定部连接,其中左侧的第一内凹圆弧逆时针依次延伸有第一外凸圆弧、第二直边、半圆弧形及第一直边;右侧的第一内凹圆弧向下依次延伸有第二外凸圆弧、第三外凸圆弧、第二内凹圆弧、第四外凸圆弧、第三直边和第五外凸圆弧,第五外凸圆弧顺时针向上延伸有与第三直边对称的第四直边、与第四外凸圆弧对称的第六外凸圆弧,及第三内凹圆弧,第三内凹圆弧与“L”形槽口的短边相连接;所述闭合环形结构的内圈与外圈结构相同。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线夹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在线夹部的闭合处设置倒钩,装配线缆时,只需轻轻将线缆从相邻设置的两个倒钩之间压入,并将外部倒钩压入闭合空间内部后,两个倒钩相互卡合,优化了线路和线夹的装配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形,能满足需要的强度同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随着前叉的运动而微动,极大减轻与线路护套的摩擦,保护线路;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线路维护成本,且外形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实施例一)图5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实施例一)图6为本技术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部;2、线夹部;11、螺栓孔;21、倒钩;22、第一内凹圆弧;23、第一外凸圆弧;24、第二直边;25、第二外凸圆弧;26、第三外凸圆弧;27、第二内凹圆弧;28、第四外凸圆弧;29、第三直边;30、第五外凸圆弧;31、第四直边;32、第六外凸圆弧;33、第三内凹圆弧;211、半圆弧形;212、第一直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线夹,包括固定部1,固定部1中部开有与摩托车前叉相应部位固定连接的螺栓孔11,固定部1底端延伸有线夹部2,线夹部2通过条状结构弯折围成闭合空间,闭合空间内放置线缆,在条状结构的两头分别延伸有倒钩21,两个倒钩21相邻且背靠背设置,并将条状结构弯折围成的空间进行闭合,两个倒钩21的弯折方向相反,并关于其相邻点中心对称,两个倒钩21之间可穿进线缆,两个倒钩21外侧均成半圆弧形211,半圆弧形211在闭合空间的平面内沿相反方向分别延伸有第一直边212,两个倒钩21的内侧形成“L”形槽口。本实施例一:如图2和图4所示,线夹部2的闭合空间为:其外圈两侧分别通过半径为5的第一内凹圆弧22与固定部1连接,其中左侧的第一内凹圆弧22逆时针依次延伸有半径9mm的第一外凸圆弧23、第二直边24、直径5mm的半圆弧形211及第一直边212,第一外凸圆弧23的圆心距离半圆弧形211的圆心的垂直长度为8.2mm;右侧的第一内凹圆弧22向下依次延伸有半径分别为9mm、5mm、60mm、20mm的第二外凸圆弧25、第三外凸圆弧26、第二内凹圆弧27、第四外凸圆弧28、以及第三直边29和半径为6mm的第五外凸圆弧30,第五外凸圆弧30顺时针向上延伸有与第三直边29对称的第四直边31、与第四外凸圆弧28对称的第六外凸圆弧32、及半径为60mm的第三内凹圆弧33,第三内凹圆弧33与“L”形槽口的短边相连接;从固定部1的顶端到第一外凸圆弧23圆心的竖直距离为25.4mm,第一外凸圆弧23圆心距离第五外凸圆弧30圆心的竖直距离为43mm;闭合的环形结构的内圈与外圈的结构相同;“L”形槽口的短边与第一直边212构成的夹角为β,“L”形槽口短边的长度为x,两个倒钩21外侧的半圆弧形211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其圆心距为y,半圆弧形211的直径为z,其中β、x、y、z的值分别为:57°、3mm、5.1mm、5mm。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线夹的固定部1呈长、宽分别为16.7mm、16mm的矩形结构,其中部螺栓孔11的直径为6mm,固定部1顶端至螺栓孔11圆心的垂直距离为5.5mm,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线夹,线夹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形,能满足一定强度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将外部的倒钩21压进闭合空间内部后,两个倒钩21的“L”形槽口互相契合,同时将两个倒钩21扣紧。实际装配过程中,将固定部1的螺栓孔11与摩托车或电动车前叉上相应的螺栓孔固定连接,然后将需要固定收置的线缆从两个倒钩21之间压入,并挤压两个倒钩21使其相对位置互换,让其“L”形槽口互相卡合,此时线夹部2再次闭合,各线缆被收拢于环形内部空间,线夹随着前叉系统的运动有微小震动和位移,可降低线缆与线夹间的磨损。本实施例线夹的线夹部2的闭合环形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尺寸和形状进行改变,满足能围成容置线缆所需的空间即可。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线夹,包括固定部(1),固定部(1)中部开有与摩托车前叉相应部位固定连接的螺栓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底端延伸有线夹部(2),所述线夹部(2)通过条状结构弯折围成闭合空间,所述闭合空间内放置线缆,在条状结构的两头分别延伸有倒钩(21),两个倒钩(21)相邻,并将条状结构弯折围成的空间进行闭合,两个倒钩(21)的弯折方向相反,并关于其相邻点中心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线夹,包括固定部(1),固定部(1)中部开有与摩托车前叉相应部位固定连接的螺栓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底端延伸有线夹部(2),所述线夹部(2)通过条状结构弯折围成闭合空间,所述闭合空间内放置线缆,在条状结构的两头分别延伸有倒钩(21),两个倒钩(21)相邻,并将条状结构弯折围成的空间进行闭合,两个倒钩(21)的弯折方向相反,并关于其相邻点中心对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线夹,其特征在于:两个倒钩(21)背靠背设置,并在两个倒钩(21)之间穿进线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线夹,其特征在于:两个倒钩(21)互相内扣,将外部的倒钩(21)压进闭合空间内部后,两个倒钩(21)互相扣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线夹,其特征在于:两个倒钩(21)外侧均成半圆弧形(211),所述半圆弧形(211)在闭合空间的平面内沿相反方向分别延伸有第一直边(212),所述两个倒钩(21)的内侧形成“L”形槽口,所述“L”形槽口的短边与所述第一直边(212)构成的夹角为β,所述“L”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正月,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翼友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