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47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包括屋面、女儿墙、第一支撑梁及第二支撑梁,所述女儿墙的高度不低于1.5m,所述第一支撑梁及第二支撑梁平行且它们的上表面平齐,它们构成镂空支撑层,所述镂空支撑层位于屋面与女儿墙的上表面之间。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使女儿墙的高度增加,从而能够增加攀爬难度,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在屋面上空设置镂空支撑层,可以有效的增加放置设备的空间,从而提高屋面的空间利用率,并且,镂空支撑层结构对常规屋面的防水等结构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不会增加房屋的建筑面积,实现了多种效果的有机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
本技术涉及建筑屋面领域,尤其是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
技术介绍
屋面是建筑物屋顶的表面,它占据了屋顶的较大面积,屋面一般包含砼现浇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排水系统、女儿墙及避雷措施等结构。传统的屋面结构,其女儿墙的高度往往控制在1.2mm,其高度较低,对于一些敞开式的屋面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女儿墙高度较低,导致常规屋面往往为单层结构,只能在屋面上设置各种设备,其空间利用率较低,并且,对于屋面上设置的各种设备,由于缺少有效的遮蔽措施,也导致各种设备受高温及雨水的影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包括屋面、女儿墙、第一支撑梁及第二支撑梁,所述女儿墙的高度不低于1.5m,所述第一支撑梁及第二支撑梁平行且它们的上表面平齐,它们构成镂空支撑层,所述镂空支撑层位于屋面与女儿墙的上表面之间。优选的,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中,所述女儿墙上形成有通风结构。优选的,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中,所述第一支撑梁与女儿墙的正面平行且其位置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保持间隙且它们之间的间隙可调。优选的,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中,所述第二支撑梁包括多个槽钢,每个槽钢位置可调地架设在两根第三支撑梁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梁的两端连接女儿墙和第一支撑梁。优选的,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中,所述第三支撑梁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其上还设置有从其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且与所述滑槽导通的一组保持间隙的孔或一延伸一定长度的腰形孔,所述槽钢的两端可嵌入到所述滑槽中且其上设置有与所述孔或腰型孔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梁通过贯穿所述孔或腰型孔及连接孔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梁优选的,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中,所述屋面与镂空支撑层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设备的空间。优选的,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中,所述镂空支撑层上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和/或太阳能电池板。优选的,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中,所述屋面上设置有通向所述镂空支撑层的楼梯。优选的,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中,所述镂空支撑层为至少两个。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使女儿墙的高度增加,从而能够增加攀爬难度,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在屋面上空设置镂空支撑层,可以有效的增加放置设备的空间,从而提高屋面的空间利用率,并且,镂空支撑层结构不会对常规屋面的防水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也不会增加房屋的建筑面积,实现了多种效果的有机结合。在镂空放置层上设置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电池板,满足了标准要求,丰富了建筑的功能,为建筑节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位于上层的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有效的对位于其下方的设备进行遮蔽,从而避免阳光、雨水等对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女儿墙上设置的通风格栅,有效的增加了镂空放置槽和屋面之间的空气流动,加速了散热,从而有效避免高温、潮湿环境对屋面上设备的影响。第二支撑梁位置可调,可以根据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尺寸进行调整,应用灵活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楼梯的增加,为快速登上镂空放置层创造了条件,便于在镂空放置层上进行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三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揭示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屋面1、女儿墙2、第一支撑梁3及第二支撑梁4,所述第一支撑梁3及第二支撑梁4平行,它们构成镂空支撑层,所述镂空支撑层位于屋面1与女儿墙2的上表面之间。所述底面1是常规的屋面的底面结构,其具有防水层、保温层、表层、排水系统等,此处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不再赘述。所述女儿墙2可以是已知各种材料或加工方式形成的墙体,在此不作限定,其高度不低于1.5m,进一步优选不低于1.8m,更优选的不低于2m;当然,其高度也不宜过高,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女儿墙2的高度满足所述镂空支撑层下方的空间足够一个成人男性通过,且所述镂空支撑层上的设备的顶部略低于所述女儿墙2的顶面。为了便于通风换气,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女儿墙2的墙面上形成有通风结构6,所述通风结构6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可行百叶、气孔、窗等结构,其可以从女儿墙2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也可以分成若干分段,并且,所述通风结构6位于所述镂空支撑层的下方,从而能够有效加速其下方空间的气体流通,提高其下方安装设备的散热除湿效果。所述第一支撑梁3与女儿墙的正面(建筑物大门所在的面)平行且其位置固定,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梁3与所述第二支撑梁4保持间隙且它们之间的间隙可调。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梁3可以是金属梁或木梁或钢筋混凝土梁等,其形状可以是各种常规的形状,如长方体、圆柱体等,优选为长方体,其两端可以分别固定在两侧的女儿墙上,也可以通过垂设在屋面1上的立柱等进行支撑,优选如附图2所示,其两端固定在两侧女儿墙上,从而可以减少立柱等支撑结构,一方面节约建造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一支撑梁3下方的空间更加开阔,不存在遮挡,便于利用;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梁3与女儿墙2的正面保持一定的间隙。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梁4位于所述女儿墙的正面和所述第一支撑梁3之间,其上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上表面平齐,也可以略低,优选为平齐,它的形状和材质可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梁3相同或不同,并且其可以是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一支撑梁4相同的一个整体的梁,也可以是多段独立的梁,优选其分为多段,每段梁的两端分别位置可调的设置在两个与所述第一支撑梁3和女儿墙2垂直连接的第三支撑梁5上。优选的,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梁4的每段为槽钢41,每个槽钢41与所述第三支撑梁5的连接方式及位置调整方式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形式,例如,如附图2所示,在第三支撑梁5的侧面设置有一从所述第三支撑梁5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滑槽51,所述第三支撑梁5上还设置有从其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且与所述滑槽51导通的一组间隙设置的孔或一延伸足够长的腰形孔52,所述槽钢41的每端可嵌入到其一端的第三支撑梁5的滑槽51中,并且其上设置有与所述孔或腰型孔52对应的连接孔,通过螺栓贯穿第三支撑梁5上的孔或腰型孔52及槽钢上的连接孔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1)、女儿墙(2)、第一支撑梁(3)及第二支撑梁(4),所述女儿墙(2)的高度不低于1.5m,所述第一支撑梁(3)及第二支撑梁(4)平行且它们构成镂空支撑层,所述镂空支撑层位于屋面(1)与女儿墙(2)的上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1)、女儿墙(2)、第一支撑梁(3)及第二支撑梁(4),所述女儿墙(2)的高度不低于1.5m,所述第一支撑梁(3)及第二支撑梁(4)平行且它们构成镂空支撑层,所述镂空支撑层位于屋面(1)与女儿墙(2)的上表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女儿墙(2)上形成有通风结构(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3)与女儿墙(2)的正面平行且其位置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梁(3)与所述第二支撑梁(4)保持间隙且它们之间的间隙可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利用率改善型立体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4)包括多个槽钢(41),每个槽钢(41)位置可调地架设在两根第三支撑梁(5)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梁(5)的两端连接女儿墙(2)和第一支撑梁(3)。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云飞王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