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01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其由多个幕墙块拼接而成,每个幕墙块包括上、下型材;外、内层玻璃,其中外、内层玻璃之间形成风道,上、下型材内部中空设置,且内部空腔与风道相连通;在上、下型材外侧部分别设有排、进风管,建筑幕墙还包括风扇、排风组件、网板、以及阻隔板,其中排风组件包括排风扇、设置在上型材外侧面形成排风通道的围板、上部与围板对接下部呈扁平状的排风嘴,其中排风通道与排风管相连通,排风嘴贴合在外层玻璃的外表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对外层玻璃表面进行吹扫清洁,另一方面防止玻璃内部通道的积灰,并能够对网板进行反向清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现代的绿色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
本技术属于建筑屋顶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保护环境,绿色环保渐渐成为时代的潮流,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居住在绿化较好的环境里,但是中国紧张的土地情况下让这个愿意变得难以实现,为此人们开始对闲置不用的屋顶结构上动脑筋。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屋顶绿色种植结构,往往是简单的在屋顶上种植一些绿色植物来达到增加绿化,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但是此类结构其存在以下缺陷:1、养护起来十分困难,且在绿色植物种植过程中十分的不方便,同时屋顶上的土壤结构还可能会造成屋顶漏水的情况产生;2、虽然植物的种植能够带来绿化的效果,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太阳照射的热能,造成的能源的浪费;3、大部分植物都是长期暴露在外的,一旦下雨,植物长期泡在水中,造成腐烂,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绿色环保,还能够收集并储存雨水以便于植物的浇水,以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为用户提供热水的屋顶,此外,平时养护起来也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构简单、绿色环保、还能够收集并储存雨水以便于植物的浇水、以及通过遮阳棚和换热管的设置,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为用户提供热水和对植物进行遮阳的屋顶,此外,平时种植的养护也十分方便。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其包括位于楼顶的基层、设置基层上的多个植物种植区,其中多个植物种植区之间形成过道,该植物种植区包括设置基层上的防水卷材、设置在防水卷材上的金属隔层、浇筑在金属隔层上的蓄水池、设置在蓄水池上的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池,屋顶还包括设置在过道交汇处且能够向种植池喷水的喷洒机构、架设在多个植物种植区上方的遮阳棚、设置在遮阳棚顶部能够吸收太阳热能的换热管、以及与换热管连通的供水机构和用户终端,其中蓄水池能够收集雨水,且与供水机构相连通。优选地,遮阳棚包括棚架、架设在棚架上的棚顶,其中棚顶的截面呈“人”字形,换热管分别架设在“人”字形两侧的斜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位于所述“人”字形棚顶两侧的换热管相互连通设置。优选地,位于每一侧斜面上的换热管,其包括沿着斜面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管体、沿着斜面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管体,其中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互连通设置。因此,换热管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遮阴效果。具体的,棚顶包括能够拼接的型材、设置在型材上的透明玻璃,换热管架通过支架定位在型材上,且换热管与透明玻璃之间隔开设置。隔开设置,主要是便于雨水的流走。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屋顶还包括沿着棚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棚顶侧边的雨水收集池、用于将雨水收集池与蓄水池相连通的管路及水泵,其中自棚顶流下雨水落入雨水收集池。优选地,在雨水收集池与基层之间还设有防水卷材和金属隔层。确保防水。进一步的,在雨水收集池顶部设有自下而上并向外侧张开的收集板,其中所述的收集板沿着所述雨水收集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位于相对两侧。优选地,收集板靠近棚顶上端部与棚顶的型材固定设置。屋顶还包括拦截在两侧收集板之间的防护网。防止小动物掉进去,造成雨水变质,破坏生态环境。此外,喷洒机构包括竖立在过道的交汇处的喷管、设置在喷管上端部能够转动的喷洒头、以及用于将蓄水池内的水泵送至喷管的水泵和连通管道。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绿色环保、还能够收集并储存雨水以便于植物的浇水、以及通过遮阳棚和换热管的设置,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为用户提供热水和对植物进行遮阳的屋顶,此外,平时种植的养护也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屋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层;2、植物种植区;20、防水卷材;21、金属隔层;22、蓄水池;3、过道;4、喷洒机构;40、喷管;41、喷洒头;5、遮阳棚;50、棚架;51、棚顶;510、型材;6、换热管;60、第一管体;62、第二管体;7、支架;8、雨水收集池;9、收集板;10、防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其包括位于楼顶的基层1、设置基层1上的多个植物种植区2,其中多个植物种植区2之间形成过道3,该植物种植区2包括设置基层1上的防水卷材20、设置在防水卷材20上的金属隔层21、浇筑在金属隔层21上的蓄水池22、设置在蓄水池22上的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池23。屋顶还包括设置在过道3交汇处且能够向种植池喷水的喷洒机构4、架设在多个植物种植区2上方的遮阳棚5、设置在遮阳棚5顶部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其包括位于楼顶的基层、设置所述基层上的多个植物种植区,其中多个所述植物种植区之间形成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种植区包括设置所述基层上的防水卷材、设置在所述防水卷材上的金属隔层、浇筑在所述的金属隔层上的蓄水池、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上的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池,所述的屋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道的交汇处且能够向所述种植池喷水的喷洒机构、架设在多个植物种植区上方的遮阳棚、设置在遮阳棚顶部能够吸收太阳热能的换热管、以及与所述换热管连通的供水机构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的蓄水池能够收集雨水,且与所述供水机构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其包括位于楼顶的基层、设置所述基层上的多个植物种植区,其中多个所述植物种植区之间形成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种植区包括设置所述基层上的防水卷材、设置在所述防水卷材上的金属隔层、浇筑在所述的金属隔层上的蓄水池、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上的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池,所述的屋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道的交汇处且能够向所述种植池喷水的喷洒机构、架设在多个植物种植区上方的遮阳棚、设置在遮阳棚顶部能够吸收太阳热能的换热管、以及与所述换热管连通的供水机构和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的蓄水池能够收集雨水,且与所述供水机构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棚包括棚架、架设在所述棚架上的棚顶,其中所述棚顶的截面呈“人”字形,所述的换热管分别架设在“人”字形两侧的斜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人”字形棚顶两侧的所述换热管相互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适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顶,其特征在于:位于每一侧所述斜面上的所述换热管,其包括沿着所述斜面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管体、沿着所述斜面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管体,其中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互连通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陆宁杰陈卫星李鑫李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豪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