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61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挡水结构,包括在地面上设置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延伸到地面上的两侧墙体处且其内设置有气囊及水位计,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与所述气囊通过充气软管连接,所述充气泵及水位计均连接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根据所述水位计的信号控制所述充气泵向所述气囊充气,所述气囊充气后可突出到所述地面上预定距离且与两侧墙体及第一凹槽的两侧壁紧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需要挡水时,整体结构隐藏在地下,通过水位计检测水位是否异常,可以自动控制充气泵启动实现气囊的扩张,实现自动挡水,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气囊能够有效地与第一凹槽的内壁及墙壁紧密贴合,挡水性能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挡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挡水板是抗洪抗涝时使用的重要部件。
[0003]常规的挡水板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378756U或申请公布号为CN113774857A的中国技术专利所示。
[0004]这些结构都需要人工进行挡水板的安装,自动化程度低,且挡水板需要一定的存放空间,不利于管理,同时这种挡水板的挡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挡水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挡水结构,包括在地面上设置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延伸到地面上的两侧墙体处且其内设置有气囊及水位计,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与所述气囊通过充气软管连接,所述充气泵及水位计均连接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根据所述水位计的信号控制所述充气泵向所述气囊充气,所述气囊充气后可突出到所述地面上预定距离且与两侧墙体及第一凹槽的两侧壁紧贴。
[0008]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处覆盖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具有进水孔且其一侧铰接在所述槽口处。
[0009]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挡板通过弹簧合页连接在所述槽口处。
[0010]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充气软管与所述气囊固定为一体。
[0011]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气囊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绳,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绳栓在所述连接环上。
[0012]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高于所述水位计的检测头。
[0013]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4]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设置有盖板,其槽底设置有连接雨水井的排水管。
[0015]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充气泵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
[0016]优选的,所述挡水结构中,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所述墙体上。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0018]本技术采用隐蔽式的气囊,在不需要挡水时,可以使整体结构隐藏在地下,同
时,通过水位计检测第一水槽内的水位是否异常,从而可以自动控制充气泵启动实现气囊的扩张,实现自动挡水,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气囊能够有效地与第一凹槽的内壁及墙壁紧密贴合,挡水性能更好。
[0019]本技术使连接气囊和充气泵的充气软管与气囊固定为一体,有效保证了充气结构的稳定性。
[0020]本技术在第一凹槽内设置连接环,在气囊上形成连接绳,能够方便安装,同时有效地保证气囊充气后不会从第一凹槽内移出,稳定的实现挡水。
[0021]本技术在第一凹槽的槽口处通过弹簧百叶铰接挡板,能够保证气囊打开时,挡板不会随意移动,同时弹簧百叶使得挡板能够对气囊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从而保证挡水的稳定性。
[0022]本技术使充气泵安装在第二凹槽内的安装台上且在第二凹槽底部设置排水管,可以有效避免进入到第二凹槽内的水体对充气泵运行的影响,保证充气泵能够有效地工作实现挡水。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挡水结构中的气囊处于未打开状态的局部端剖视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挡水结构的局部侧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挡水结构中的气囊处于打开状态的局部端剖视图,图中隐去了水位计及充气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0027]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揭示的挡水结构进行阐述,如附图1

附图3所示,其包括在地面100上设置的第一凹槽200及第二凹槽300,所述第一凹槽200的两端延伸到地面上的两侧墙体400处且其内设置有气囊500及水位计600,所述第二凹槽300内设置有充气泵700,所述充气泵700与所述气囊500通过充气软管510连接,所述充气泵700及水位计600均连接控制箱800,所述控制箱800根据所述水位计600的信号控制所述充气泵700向所述气囊500充气,所述气囊500充气后可突出到所述地面上预定距离且与两侧墙体400及第一凹槽200的两侧壁紧贴。
[0029]工作时,所述水位计600检测所述第一凹槽200内的水位,当确定所述第一凹槽200内的水位达到阈值时,所述控制箱800控制所述充气泵700启动对所述气囊500进行充气,气
囊500充气膨胀后能够有效地实现挡水。
[0030]所述第一凹槽200为一个矩形的长槽,所述第一凹槽200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较优的,所述第一凹槽200的深度在50

100cm之间,这样当所述气囊500充气打开时,所述气囊500能够有尽可能地在所述第一凹槽200内保持稳定。并且,为了避免第一凹槽内积水对气囊500产生损害,在所述第一凹槽20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240,所述排水孔连通雨水井。
[0031]如附图1所示,为了避免第一凹槽200的槽口对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影响,在所述第一凹槽200的槽口处覆盖有挡板210,所述挡板210上具有进水孔211且其一侧铰接在所述槽口处。雨水可通过所述进水孔211进入到所述第一凹槽200中以便于后续通过水位计600进行检测,同时,挡板210铰接在槽口处可以避免气囊500膨胀打开时挡板210被顶飞,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更优的,所述挡板210通过弹簧合页220连接在所述槽口处。更优的,所述第一凹槽200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进水侧,所述弹簧合页22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00的第二侧。当所述挡板210被顶开时,所述弹簧合页220的反作用力能够对膨胀开的气囊500提供一定的支撑,从而使气囊500能够更好地阻挡水流避免倾倒。
[0032]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为了避免打开的气囊500在水流的浮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凹槽200内移出,在所述气囊500的底部设置有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面上设置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延伸到地面上的两侧墙体处且其内设置有气囊及水位计,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与所述气囊通过充气软管连接,所述充气泵及水位计均连接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根据所述水位计的信号控制所述充气泵向所述气囊充气,所述气囊充气后可突出到所述地面上预定距离且与两侧墙体及第一凹槽的两侧壁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处覆盖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具有进水孔且其一侧铰接在所述槽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通过弹簧合页连接在所述槽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软管与所述气囊固定为一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