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清昆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60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它主要是由锁舌部分(10)、锁闩(6)、锁心(7)所组成,锁舌部分(10)在以旋转把手(3)开锁的过程中能产生刹车挡止作用,防止反锁,使开锁与防反锁同步完成,锁闩部分(6)的门内段位凹口(61)数量少于外段位凹口(62),在用钥匙(76)上锁后,无法从门内将锁闩(6)打出,反之则相反,无法从门外打开,锁心部分(7)设有两排不同向不同排间替交叉的锁柱(74)、(75),以防止铁丝等硬体杆物长驱直入,从而增加窃贼开锁的难度。(*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众所周知,常见的门锁之锁舌经拉退而开门后随即又因拉力消失而自动保持在上锁之状态,造成人在出门之瞬间被反锁在门外之意外,而常见有关多段式门锁,由门外以钥匙上锁后,藉破坏铁窗进入屋内之窃贼亦可在门内利用锁之手转把轻易的将门锁打开而从容离去,再者,常见锁心又极易被窃贼用插入之铁丝将其锁柱以同排同向加以破解逼退而开锁,这是目前常见锁之缺欠。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门锁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它是由锁舌、锁闩及锁心部份所构成,其锁舌部分是以旋转把手装设具有弧形边缘及齿形转角的旋转推进构件,能使齿形转角推动组配的拉动构件而拉退锁杆的锁舌完成开锁过程,随后,沿弧形边缘与拉动构件的着力凸部下缘产生刹车挡止作用而防止锁舌发生弹回上锁动作,使开锁与防反锁之操作同步完成,从而避免造成反锁的意外现象发生;锁闩部分是将启动锁闩的段位凹口数量设计成门内少于门外,使自门外以钥匙将锁闩的全部段位上锁后,门内之手转把无法启动锁闩开门,以预防破窗而入的窃贼开门而从容离去;锁心部份是将锁心体的锁心孔改成半圆形,装配在直壁边的两排锁柱则延伸突露于锁心孔的中心位置形成间替交叉的状态,以预防插入锁心孔内的铁丝等硬物长驱直入,可增加锁柱被逼退而开锁的困难度。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锁舌与锁杆控制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锁舌控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舌被旋转推进构件拉退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锁舌被旋转推进构件拉退并刹车挡止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锁闩控制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锁闩控制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锁闩用锁心齿件开锁之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锁闩用锁心齿件上锁之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锁闩以手转把齿件开锁及上锁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锁闩无法被打开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锁心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锁心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锁心所用的钥匙之立体示意图。(10)为锁舌、(1)为拉动构件,(11)、(12)为长形导孔,(13)为上着力凸部、(14)为下着力凸部、(15)为弯头部、(150)为结合孔、(151)为螺丝柱体、(16)为导杆、(30)为舌杆、(301)为支架、(50)为弹簧、(2)为旋转推进构件、(21)为弧形边缘、(22)为上齿形转角、(23)为下齿形转角、(3)为旋转把手、(31)为杆体、(4)为门锁壳体、(41)为长形孔、(42)为卡口、(5)为锁杆、(51)为手把、(52)为手把杆体、(53)为卡持部、(54)为弹簧、(55)为螺丝、(6)为锁闩、(61)为门内段位凹口、(62)为门外段位凹口、(64)为锁心齿件、(65)为手转把、(66)为手转把齿件、(7)为锁心、(70)为外壳、(71)为锁心体、(72)为锁心孔、(73)为直壁边、(74)为锁柱、(741)为第一道锁柱、(742)为第三道锁柱、(743)为第五道锁柱、(75)为锁柱、(751)为第二道锁柱、(752)为第四道锁柱、(753)为第六道锁柱、(76)为钥匙。如附图1至附图12所示,本技术主要由锁舌部分(10)、锁闩部分(6)及锁心部分(7)所组成,锁舌部分(10)包含有一可拉动舌杆(30)的板状拉动构件(1)、一旋转推进构件(2)及一旋转把手(3),拉动构件(1)设有两个长形导孔(11)、(12)、两个位于肩对位置的上、下着力凸部(13)、(14)及一个弯头部(15),其弯头部(15)设有一结合孔(150),旋转推进构件(2)设有弧形边缘(21)及肩对之上的上、下齿形转角(22)、(23),拉动构件(1)装于门锁壳体(4)之内与舌杆(30)相配应的位置,两个长形导孔(11)、(12)分别被固设在门锁壳体(4)内之导杆(16)及旋转把手(3)的杆体(31)所贯穿,以引导拉动构件(1)的移动,该拉动构件(1)的弯头部(15)以其结合孔(150)与穿出支架(301)的舌杆(30)后端相结合,并锁定一螺丝柱体(151)作为拉力点,旋转推进构件(2)锁固于旋转把手(3)的杆体(31)端部,其上、下齿形转角(22)、(23)分别贴靠于拉动构件(1)的上、下着力凸部(13)、(14)而形成预备推动拉动构件(1)的状态,门锁壳体(4)内装设有一锁杆(5),(如附图1、附图2所示),门锁壳体(4)设一长形孔(41),而于门锁壳体(4)外壁装设手把(51),该手把(51)以其杆体(52)从长形孔(41)穿越锁杆(5)板体之结合孔并套置弹簧(54)后,再以螺丝(55)加以结合,使能利用手把(51)推拉进退而开锁或上锁,并利用长形孔(41)两端的卡口(42)将手把杆体(52)的卡持部(53)予以卡持定位,该锁杆(5)的开锁与上锁不受钥匙的控制,具有加锁的使用功能。如附图5至附图10所示,在锁闩部分(6)的控制部位设有若干由门内启动的段位凹口(61)和由门外启动的段位凹口(62),门内启动的段位凹口(61)的数量少于门外启动的段位凹口(62),当以钥匙(76)透过锁心(7)所结合的锁心齿件(64)将门外段位凹口(62)全部上锁后,(如附图8所示)用来启动门内段位凹口(61)的手转把(65)所结合的手转把齿件(66)即位于锁闩(6)未设段位凹口的位置(如附图10所示)而无法从门内将锁闩(6)启动打开,以预防破窗而入或从其它管道进入的窃贼开门而从容逃走,当锁闩(6)的门内的段位凹口(61)数量多于门外的段位凹口(62)时,则当门内由手转把齿件(66)将全部段位凹口(61)全部上锁后,其门外锁心齿件(64)即反位于锁闩(6)末设段位凹口的位置,便无法从门外将锁闩(6)启动打开,可增加人在屋内的上锁功能;如附图11、附图12所示,锁心部分(7)主要是将装设在外壳(70)内的锁心体(71)的锁心孔的基本造型改为半圆形锁心孔(72),使装配在半圆形锁心孔(72)直壁边(73)的两排锁柱(74)、(75)能延伸到该直壁边(73)的中心而突露于半圆形锁心孔(72)内,从而形成间替交叉的状态,则半圆形锁心孔(72)被铁丝等硬体物插入要将两排不同向且间替交叉的锁柱逼退时,当第一道锁柱(741)被逼退后,铁丝等硬体物的插入端即会碰到不同排的第二道锁柱(751),要将第二道锁柱(751)逼退时,因其逼退方向与第一道锁柱(741)的逼退方向不同,很难兼顾第一道锁柱(741)已被逼退的状态,相同的,其二道锁柱(751)与不同排的第三道锁柱(742)、第四道锁柱(752)、第五道锁柱(743)、第六道锁柱(753)等也是一样,各锁柱(74)、(75)以不同排不同向交替把关,可阻止铁丝硬体物长驱直入,增加窃贼破解的难度,增进上锁功能,所使用的钥匙形状为(如附图13所示)与半圆形锁心孔(72)相配应的半圆形状。 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3、附图4所示,使用锁舌(10)时,是藉由操作旋转手把(3)向左转或向右转而带动旋转推进构件(2),推进构件(2)则以其上或下齿形转角(22)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门锁控制结构,它主要是由锁舌部份(10)、锁闩部分(6)、锁心部分(7)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锁舌部分(10)包含有一可拉动舌杆(30)的板状拉动构件(1)、一旋转推进构件(2)及一旋转把手(3),拉动构件(1)设有两个长形导孔(11)、(12)、两个位于肩对位置的上、下着力凸部(13)、(14)及一个弯头部(15),其弯头部(15)设有一结合孔(150),旋转推进构件(2)设有弧形边缘(21)及肩对之上的上、下齿形转角(22)、(23),拉动构件(1)装于门锁壳体(4)之内与舌杆(30)相配应的位置,两个长形导孔(11)、(12)分别被固设在门锁壳体(4)内之导杆(16)及旋转把手(3)的杆体(31)所贯穿,拉动构件(1)的弯头部(15)以其结合孔(150)与穿出支架(301)的舌杆(30)后端相结合,并锁定一螺丝柱体(151),旋转推进构件(2)锁固于旋转把手(3)的杆体(31)端部;锁闩部分(6)的控制部位设有若干由门内启动的段位凹口(61)和由门外启动的段位凹口(62),门内启动的段位凹口(61)的数量少于门外启动的段位凹口(62),或者门内启动的段移凹口(61)数量多于门外启动的段位凹口(62);锁心部分(7)的装设在外壳(70)内的锁心体(71)的锁心孔为半圆形锁心孔(72),装配在半圆形锁心孔(72)直壁边(73)的两排锁柱(74)、(75)能延伸到直壁边(73)的中心而突露于半圆形锁心孔(72)内,锁柱(74)第一道锁柱(741)、第三道锁柱(742)、第五道锁柱(743)所组成,锁柱(75)由第二道锁柱(751),第四道锁柱(752)、第六道锁柱(753)所组成,两排锁柱(74)、(75)的各道锁柱不同向不同排地间替交叉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昆
申请(专利权)人:王清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