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寻位碟刹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18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寻位碟刹锁,锁体于插入槽的上位处形成三个相交并列的柱坑;锁筒由上盖固定于中间柱坑中,锁筒的下端套置一可由其锁芯带动的回转盘,锁筒与回转盘之间并设有扭簧;于回转盘的盘壁两侧另形成一斜槽及一倒“L”型导槽;锁销、卡位销皆呈一直杆状,由上盖的盖合置于侧边两个柱坑中,侧边各对应斜槽及导槽形成凸杆,顶端与上盖之间各设有一压缩弹簧。此锁的锁掣动作迅速、方便,且适合停车空间不足时操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寻位碟刹锁,属于机车的锁掣装置。通常,机车的碟式刹车,大都是设于轮轴间,借助夹掣片夹制碟刹盘,使轮轴无法转动而达到掣车制动的效果,而在其碟刹盘上则依实际设计的需要布设有若干穿孔,以提高碟刹盘的散热、排屑、增加磨擦作用以及防止变形等效能。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配合外挂使用的碟刹盘锁具,其是利用碟刹盘上布设有穿孔的结构特性,经由锁具内部的锁销穿过碟刹盘上的穿孔,而将整个锁具锁固于碟刹盘上,借助锁具而造成碟刹盘转动的阻碍,进而可对机车形成一锁掣作用。然而,为了使锁具牢靠锁固于碟刹盘上,锁销的粗细必需能具有一相当程度的结构强度,其锁销与碟刹盘的穿孔间不得有过大的裕度,所以,进行锁具的锁挂动作时,必须多次转动钥匙使锁销压抵于碟刹盘的盘面上,并逐渐移动锁具直到感觉锁销对准穿孔后,再完全转动钥匙使锁销穿过穿孔以完成锁掣动作,但是,由于其碟刹盘的位置是位于接近地面的下位处,加上停车空间的实际限制,而无法让使用者可以完全蹲下或弯腰,同时用双手握持锁具并转动钥匙,所以使得其锁具在实际使用上仍有其不便之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自动寻位碟刹锁,使碟刹盘锁的锁掣动作更为迅速、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系提供一种自动寻位碟刹锁,除增加使用的方便外,并适合停车空间不足时的操作。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寻位碟刹锁,主要包括锁体、锁筒、锁销、卡位销;锁体为整体锁具的装配主体,其上形成碟刹盘的插入槽,于插入槽的上位处形成三个相交叠并列的柱坑;锁筒借助一上盖的盖合而固定容置于中间柱坑中,锁芯底端形成凸点,锁筒的下端套置一回转盘,锁芯底端插在回转盘底部的形成套孔中,且套孔中形成凸粒恰与锁芯底端的凸点配合,锁筒与回转盘之间并设有扭簧;于回转盘的盘壁两侧另形成一斜槽及一倒“L”型导槽;锁销、卡位销皆呈一直杆状,且借助上盖的盖合而分别套置于锁体侧边的两个柱坑中,锁销、卡位销的侧边各对应斜槽及导槽配合形成凸杆,锁销、卡位销的顶端与上盖之间各设有一可令其由柱坑底部一穿引孔伸入插入槽中的压缩弹簧;卡位销的底端形成推拨面,卡位销的凸杆处于倒“L”型导槽的竖直段,锁销的凸杆则恰处于斜槽的顶端,且对回转盘的回转形成限制作用。该锁筒上端一侧形成具有小孔的凸耳,回转盘顶沿上也形成小孔,扭簧的两端分别插入锁筒和回转盘的小孔中。该锁体上端面形成四个卡孔,上盖通过其下方的四个卡柱与四个卡孔对应而盖合在锁体上,完成锁筒、锁销与卡位销的装配。本技术借助在锁体的插入槽与牵动锁销动作的回转盘间,设有一可限制回转盘动作的卡位销,并使卡位销的一端伸入插入槽中,当碟刹盘伸入插入槽时,可经由碟刹盘拨动插入槽中的卡位销,而使锁销自动落下插入槽中,并压抵于碟刹盘的盘面上,仅需将锁体朝碟刹盘上的穿孔移动,其锁销可自动伸入穿孔而将碟刹盘锁掣,达到碟刹盘锁具的锁掣动作更为迅速、方便的目的,同时,令使用者得以单手握持锁体而不需另行回转盘钥匙,适合停车空间不足时操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外观图;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图1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1的动作示意图一;图5是图1的动作示意图二;图6是图1的动作示意图三。本技术其锁具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是在一为整体锁具的装配主体的锁体1上,形成一可供碟刹盘D伸入的插入槽11,并在锁体1的内部设有一锁销31,以及一可由钥匙插入转动以控制锁销31动作的锁筒2,该锁具借助锁销31穿过碟刹盘D的穿孔D1,而将锁体1的锁挂于碟刹盘D上,对碟刹盘D形成一锁掣作用。请参阅图1、2、3所示,其中锁体1于插入槽11的上位处,形成三个相交叠并列的柱坑12、13、14以分别容置锁筒2及锁销31、卡位销6,锁体1上端面还形成四个卡孔15;上盖8通过其下方的四个卡柱81与四个卡孔15对应而盖合在锁体1上端面上;锁筒2借助一上盖8的盖合而固定容置于中间柱坑12中,锁芯21底端形成凸点211,锁筒2上端一侧形成具有小孔23的凸耳,锁筒2的下端套置一回转盘4用于锁筒2与锁销31、卡位销6之间的连动,请同时配合图4所示,在回转盘4顶沿上也形成小孔(非关键部分,图中未表示出),回转盘4底部的中心形成一套孔411,锁芯21底端插在回转盘4底部的形成套孔411中,且套孔411中形成凸粒412恰与锁芯21底端的凸点211配合,锁筒2与回转盘4之间设有扭簧5,扭簧5的一端插入锁筒2的小孔23中,另一端插入回转盘4的小孔中;于回转盘4的盘壁两侧另形成一斜槽43及一倒“L”型导槽44;锁销31、卡位销6皆呈一直杆状,且借助上盖8的盖合而分别套置于锁体1侧边的两个柱坑13、14中,锁销31、卡位销6的顶端皆形成一内缩段312、62,两内缩段312、62各套置一压缩弹簧33、7而处于锁销31、卡位销6与上盖8之间,可令锁销31、卡位销6的底端由柱坑13、14底部一穿引孔131、141伸入插入槽11中,锁销31、卡位销6的侧边各对应斜槽43及导槽44配合形成凸杆311、61;卡位销6的底端形成推拨面。本技术的动作方式如图4、5、6所示,首先如图4所示,当锁体1欲锁挂于碟刹盘D上时,先利用钥匙转动锁筒2的锁芯21,使回转盘4转动,进而通过斜槽43与凸杆311的配合,推动锁销31由下向上移动至退出插入槽11,方得以让碟刹盘D伸入插入槽11,此时,回转盘4与锁筒2之间的扭簧5,因回转盘4的转动而预储一使回转盘4反转的作用力,且卡位销6的凸杆61恰好划过回转盘4导槽44的水平段而处于导槽44的竖直段,并在压缩弹簧7的作用下凸杆61恰与导槽44的竖直段相扣合,而借助卡位销6形成一限制回转盘4转动的作用,所以当钥匙抽离锁筒2时仍可使回转盘4维持使锁销31退出插入槽11的状态,同时锁销31上的压缩弹簧33,因锁销31的上抬而预储一使锁销31向插入槽11压抵的作用力,而当碟刹盘D申入锁体1的插入槽11中并持续向内推进时,如图5所示,其卡位销6即因受到碟刹盘D的拨动而内缩,此时卡位销6的凸杆61即由回转盘4导槽44的竖直段移至水平段,而释放对回转盘4的卡制,回转盘4即可受扭簧5的作用而转向,使锁销31可经由压缩弹簧33的压抵而伸入插入槽11中,且锁销31经由压缩弹簧33的作用而持续压抵于碟刹盘D的盘面上,在此同时,使用者仅需略为移动锁体1,即可快速将锁销31与碟刹盘D上的穿孔D1对合,如图6所示,并使锁销31自动伸入穿孔D1而将碟刹盘D锁掣。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寻位碟刹锁,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锁体、锁筒、锁销、卡位销;锁体为整体锁具的装配主体,其上形成碟刹盘的插入槽,于插入槽的上位处形成三个相交叠并列的柱坑;锁筒借助一上盖的盖合而固定容置于中间柱坑中,锁筒的下端套置一可由其锁芯带动的回转盘,锁筒与回转盘之间并设有扭簧;于回转盘的盘壁两侧另形成一斜槽及一倒“L”型导槽;锁销、卡位销皆呈一直杆状,且借助上盖的盖合而分别套置于锁体侧边的两个柱坑中,锁销、卡位销的侧边各对应斜槽及导槽配合形成凸杆,锁销、卡位销的顶端与上盖之间各设有一可令其由柱坑底部一穿引孔伸入插入槽中的压缩弹簧;卡位销的底端形成推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寻位碟刹锁,其特征在于锁筒上端一侧形成具有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寻位碟刹锁,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锁体、锁筒、锁销、卡位销;锁体为整体锁具的装配主体,其上形成碟刹盘的插入槽,于插入槽的上位处形成三个相交叠并列的柱坑;锁筒借助一上盖的盖合而固定容置于中间柱坑中,锁筒的下端套置一可由其锁芯带动的回转盘,锁筒与回转盘之间并设有扭簧;于回转盘的盘壁两侧另形成一斜槽及一倒“L”型导槽;锁销、卡位销皆呈一直杆状,且借助上盖的盖合而分别套置于锁体侧边的两个柱坑中,锁销、卡位销的侧边各对应斜槽及导槽配合形成凸杆,锁销、卡位销的顶端与上盖之间各设有一可令其由柱坑底部一穿引孔伸入插入槽中的压缩弹簧;卡位销的底端形成推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云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圣仑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