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位垂直锁拴多级保险扣式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65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垂直锁栓扣式门锁、具有全开、碰锁、全锁三个工作位置的换位机构和摆式定位机构组成的锁栓工作位置相互转换系统和内锁两级外保险以及外锁三级内保险机构。垂直锁栓可以是单锁栓,也可以是双锁栓或多锁栓。锁体可以是铸造成型的,也可以是压制成型的。该锁具有机械强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险度高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具和金属器具中的锁、关闭装置。目前国外使用的双垂直锁栓摆式定位扣式门锁只有全开和全锁两个工作位置,没有碰锁位置,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来感到不方便,另外这种锁没有内外保险机构,易于用近似形状的钥匙或代用物如工具将门撬,拨开。国内部分暗门锁虽具有全开和碰锁两个工作位置,并装有内外保险机构,但没有全锁工作位置,而且锁栓的工作位置是和门缝相垂直的,锁栓运动必须穿越门缝,更易发生被撬,被拨。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垂直锁栓扣式门锁,具有全开、碰锁、全锁三个工位的换位机构和摆式定位机构组成的锁栓工作位置相互转换系统和内外多级保险机构,使该锁具有使用方便,坚实可靠、保险度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锁栓(18)全开位置示图。图2是锁栓(18)碰锁位置示图。图3是盖板(15)正视图。图4是锁栓(18)全锁位置内锁两级外保险示图。图5是锁栓(18)全锁位置外锁三级内保险示图。图中各部位名称如下角形锁扣体(1)、环形锁扣(2)、园形扣眼(3)、锁体(4)、上锁栓腔(5)、下锁栓腔(6)、换位手钮(7)、内拨片(8)、短拨脚(9)、长拨脚(10)、内拨片簧(11)、钥匙(12)、锁芯(13)、锁芯联杆(14)、盖板(15)、外拨套(16)、外拨脚(17)、锁栓(18)、锁栓板(19)、上换位脚(20)、中换位脚(21)、下换位脚(22)、导轨(23)、摆式定位板(24)、碰锁定位齿(25)、全锁定位槽(26)、全开定位端(27)、定位柱(28)、定位弹簧(29)、碰锁弹簧(30)、弹簧柱(31)、保险板(3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工位垂直锁栓内外多级保险扣式门锁,是在垂直锁栓扣式门锁上加装一个由全开、碰锁、全锁三工位换位机构和三工位摆式定位机构组成的锁栓(18)工作位置相互转换系统和一内外多级保险机构,其工作原理分述如下1、锁栓(18)全开位置(如图1)当锁栓(18)处于全开位置时,摆式定位板(24)的全开定位端(27)在定位弹簧(29)和碰锁弹簧(30)作用下压在定位柱(28)的上表面,锁栓(18)整个缩回上锁栓腔(5)中,此时门可自由开关。实现全开,在门外用钥匙(12),在门内用换位手钮(7)。2、锁栓(18)碰锁位置当锁栓(18)处于碰锁位置时,摆式定位板(24)的碰锁定位齿(25),在定位弹簧(29)和碰锁弹簧(30)作用下,压在定位柱(28)的上表面,此时锁栓(18)有 1/2 伸出上锁栓腔(5)。在门敞开的情况下,从门内或门外顺手关门,锁栓(18)便在关门力的作用下,与角形锁扣体(1)的环形锁扣(2)相碰,并沿环形锁扣(2)外缘斜面上升,进而滑到环形锁扣(2)的上表面,在刚一越过这一表面时,在碰锁弹簧(30)的作用下,立即下落并扣入园形扣眼(3)中,从而实现了关门碰锁。在碰锁状态时,由于锁栓(18)只有 1/2 扣入园形扣眼(3)中,故又称为半锁。3、锁栓(18)全锁位置当锁栓(18)处于全锁位置时,摆式定位板(24)的全锁定位槽(26)在定位弹簧(29)作用下,卡在定位柱(28)上,此时锁栓(18)从上锁栓腔(5)中伸出并穿过园形扣眼(3),进入下锁栓腔(6)中,实现全锁,在门外用钥匙(12),在门内用换位手钮(7)。4、全开、碰锁、全锁三工位转换原理(1)由全开位置转换为碰锁位置若使用转换手钮(7)在门里使锁栓(18)从全开位置转换为碰锁位置则须将换位手钮(7)逆时针旋转45°,在旋转过程中带动内拨片(8)转动,其短拨脚(9)便逐渐触及并推动中换位脚(21),使摆式定位板(24)以弹簧柱(31)为园心向右做弧线运动,此时全开定位端(27)则沿定位柱(28)上表面随其右移,当换位手钮(7)逆时针旋转45°,也就是全开定位端(27)刚一离开定位柱(28)上表面时,松开换位手钮(7)此时,换位手钮(7)在内拨片簧(11)的反弹力作用下立即回转,释放中换位脚(21)返回原来位置。而摆式定位板(24)在定位弹簧(29)的作用下向左回移,同时又在碰锁弹簧(30)的作用下随锁栓板(19)一块迅速下落。当碰锁定位齿(25)下落压在定位柱(28)的上表面时,摆式定位板(24)和锁栓板(19)停止下落。此时锁栓(18)恰好从上锁栓腔(5)中伸出 1/2 ,即达到锁栓(18)的碰锁位置。此时用手关门便可实现关门碰锁。在门外若使用钥匙(12)使锁栓(18)从全开位置,在门外若使用钥匙(12)使锁栓(18)从全开位置转换为碰锁位置,则须将钥匙(12)插入锁芯(13),并顺时针旋转45°。钥匙(12)在旋转过程中依次带动锁芯(13)、锁芯联杆(14)、盖板(15)上的外拨套(16)和外拨脚(17)转动。在转动中外拨脚(17)逐渐触及并推动中换位脚(21),使摆式定位板(24)以弹簧柱(31)为园心向右作弧线运动,此时全开定位端(27)则沿定位柱(28)上表面随其右移。当钥匙(12)顺时针旋转45°,即全开定位端(27)刚一脱离定位柱(28)上表面时,再逆时针旋转钥匙(12)钥匙(12)刚开始回转,外拨脚(17)即释放中换位脚(21)。这时,摆式定位板(24)在定位弹簧(29)的作用下向左回移,同时又在碰锁弹簧(30)的作用下随锁栓板(19)迅速下落,当碰锁定位齿(25)下落至定位柱(28)的上表面时,摆式定位板(24)和锁栓板(19)停止下落。此时锁栓(18)从上锁栓腔(5)中伸出 1/2 ,即达到碰锁位置。然后将钥匙(12)逆时针旋转45°并从锁芯(13)中拨出。此时用手关门便可实现关门碰锁。(2)由全开位置转换为全锁位置如果使用换位手钮(7),使锁栓(18)从全开位置直接转换为全锁位置,则需把换位手钮(7)逆时针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带动内拨片(8)转动,其短拨脚(9)逐渐触及并推动中换位脚(21),使摆式定位板(24)从弹簧柱(31)为园心向右做园弧运动,此时全开定位端(27)则沿定位柱(28)上表面随其右移。随着换位手钮(7)的继续转动,全开定位端(27)刚脱离定位柱(28)上表面时,摆式定位板(24)在短拨脚(9)的推动下继续向右做园弧运动,同时又在碰锁弹簧(30)作用下随锁栓板(19)一起下落。当摆式定位板(24)向右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短拨脚(9)开始拨动下换位脚(22)、带动摆式定位板(24)和锁栓板(19)继续下落。当碰锁定位齿(25)向下刚刚越过定位柱(28)的右表面时,短拨脚(9)立刻释放中换位脚(21),脱离下换位脚(22),并在内拨片簧(11)的作用下转到长拨脚(10)的原来位置,与此同时,摆式定位板(24)在定位弹簧(29)的作用下,沿弧线向左回移,全锁定位槽(26)正好卡在定位柱(28)上,此时锁栓(18)扣入园形扣眼(3)中处于全锁位置。如果在门外用钥匙(12)使锁栓(18)从全开位置直接转换为全锁位置,则需将钥匙(12)插入锁芯(13),并顺时针旋转360°,钥匙(12)在旋转过程中依次带动锁芯(13)、锁芯联杆(14)、盖板(15)如图3上的外拨片套(16)和外拨脚(17)转动。外拨脚(17)在转动中逐渐触及并推动中换位脚(21)使摆式定位板(24)从弹簧柱(31)为园心向右做弧线运动,此时全开定位端(27)则沿定位柱(28)上表面随其右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工位垂直锁栓多级保险扣式门锁,是由环形锁扣(2),园形扣眼(3)、下锁栓腔(6)、内拨片(8)、钥匙(12)、锁芯(13)、外拨脚(17)、摆式定位板(24)、定位柱(28)等组成的,其特征是在垂直锁栓扣式门锁上加装一由换位手钮(7)、短拨脚(9)、长拨脚(10)、锁柱(18)等组成的全开、碰锁、全锁三工位换位机构和由碰锁定位齿(25)、全锁定位槽(26)、全开定位端(27)、定位弹簧(29)、碰锁弹簧(30)等组成的三工位摆式定位机构以及由保险板(32)、全锁定位槽(26)、长拨脚(10)等组成的内外多级保险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华周玉麟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五二零四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