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炉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763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炉炉门结构,应用在加热炉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炉体、炉门导板和炉门本体,滑槽槽壁上开设有若干移动槽,各个移动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压紧块,炉门导板上设有用于驱动压紧块将炉门本体压紧在炉体上的驱动件,其优点是:减小了炉门本体与炉体间的间隙,降低了炉体内热量的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炉炉门结构
本技术涉及加热炉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炉炉门结构。
技术介绍
锻造加热炉是热加工生产线上重要的加工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加热、烧制物件,炉门的作用是在不出物件的情况下封住炉内热量,保持炉压。如图8所示,传统加热炉主要包括炉体5、炉门导板51、炉体5骨架和炉门本体1,炉体5骨架上间隔设有两个卷扬机53,两个卷扬机53通过钢缆531与炉门本体1连接,炉门导板51上开设有供炉门本体1竖直方向移动的滑槽54,炉体5炉口的启闭通过炉门本体1的升降实现,当炉门本体1下放至滑槽54底部时,炉门本体1将炉口密封。但是这种密封方式容易导致炉门与炉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使得炉体内的高温烟气通过炉口从间隙中逸出炉体外,从而导致炉体内热量的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炉炉门结构,其优点是:减小了炉门本体与炉体间的间隙,降低了炉体内热量的流失。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热炉炉门结构,包括炉体、炉门导板和炉门本体,滑槽槽壁上开设有若干移动槽,各个所述移动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压紧块,所述炉门导板上设有用于驱动压紧块将炉门本体压紧在炉体上的驱动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炉门本体将炉口封闭后,操作者通过驱动件带动压紧块移动,将炉门本体抵紧在炉体上,提高了炉门本体与炉体间贴合的紧密性,从而减小了炉体内高温烟气逸出炉体外,造成炉体内热量流失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槽朝向炉体的一侧延伸出炉门导板外,所述压紧块长度大于移动槽深度,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压紧块相对两侧的导向块、开设在移动槽槽壁上供导向块移动的导向槽和连接在导向块与导向槽槽底间的压缩弹簧,当所述压缩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压紧块部分穿出炉门导板;所述炉门导板侧壁转动连接有中间块,所述中间块上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侧壁设有固定板,所述驱动杆背离压紧块的一侧设有定位杆,当所述固定板将压紧块抵紧在炉门本体上时,所述炉体上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供定位杆插入的定位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紧炉门本体时,操作者转动驱动杆,带动固定板与压紧块抵触,并推动压紧块挤压炉门本体,待炉门本体被压紧在炉体上后,操作者转动驱动杆,带动定位杆插入定位槽中,从而将驱动杆的位置固定住,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驱动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槽螺纹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位杆与定位槽螺纹连接,减小了定位杆与定位槽发生打滑的情况,提高了固定驱动杆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压紧块插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尺寸大于压紧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块被限制在卡接槽内,减小了操作者在按压驱动杆时,由于施力方向歪斜导致固定板与压紧块发生侧滑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炉门导板上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进移动槽内且与压紧块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手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转动手轮带动螺杆旋转,便可带动压紧块在移动槽内移动,从而将炉门本体抵紧在炉体上,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门本体下端设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内设有若干配重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增加了炉门本体的自重,提高了炉门本体承受炉体压力的能力和密封炉口的稳定性;同时当需要打开炉口时,操作者将配重块从放置盒中取出,减小了卷扬机工作的负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盒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相对两槽壁滑动连接有用于封闭通槽槽口的封闭盖,所述放置盒外壁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内螺纹连接有限位轴,所述封闭盖上设有供限位轴插入的套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转动限位轴,将限位轴旋出套筒,然后将封闭盖取下,此时操作者将配重块中通槽槽口放入放置盒内,无需将配重块提升至放置盒口再放入,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盒通过螺栓与炉门本体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是否增设放置盒,增强了灵活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操作者通过驱动件将炉门本体压紧在炉体上,减小了炉门本体与炉体之间的间隙,降低了炉体内热量的流失;压紧块设置有多个,提高了炉门本体对炉口密封的均匀性;2.配重块提高了炉门本体密封炉口的稳定性,还可被取出以减轻卷扬机工作负担,灵活方便;设置的通槽则降低了操作者向放置盒内放入配重块时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用于体现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一用于体现定位块和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用于体现放置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用于体现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用于体现现有技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炉门本体;11、移动槽;12、压紧块;2、驱动件;21导向块;22、导向槽;23、压缩弹簧;24、中间块;25、驱动杆;251、固定板;252、定位杆;26、定位块;27、定位槽;28、卡接槽;3、螺杆;31、手轮;4、放置盒;41、配重块;42、通槽;43、封闭盖;44、凸块;441、限位轴;45、套筒;46、螺栓;5、炉体;51、炉门导板;52、炉体骨架;53、卷扬机;531、钢缆;54、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一种加热炉炉门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炉体5、炉门导板51和炉门本体1,滑槽54槽壁上开设有若干移动槽11,若干移动槽11沿炉门导板51高度方向等距分布,各个移动槽11内均滑动连接有压紧块12,炉门导板51上设有用于驱动压紧块12将炉门本体1压紧在炉体5上的驱动件2。如图1所示,当炉门本体1将炉口封闭后,操作者通过驱动件2使压紧块12沿移动槽11移动,将炉门本体1抵紧在炉体5上,从而提高了炉门本体1与炉体5贴合的紧密性,减小了炉体5内高温烟气从炉门本体1与炉体5间的间隙逸出,导致炉体5内热量流失的情况。同时等距分布的压紧块12提高了炉门本体1受力的均匀性,保证了炉门本体1与炉体5贴合的质量。如图2所示,移动槽11朝向炉体5的一侧延伸出炉门导板51外,压紧块12长度大于移动槽11深度,驱动件2包括设置在压紧块12相对两侧的导向块21,移动槽11槽壁上开设有供导向块21移动的导向槽22,导向块21与导向槽22槽底间连接有压缩弹簧23(如图3),当压缩弹簧23处于自然状态时,压紧块12远离炉门本体1的一端部分穿出炉门导板51,且压紧块12与炉门本体1间存在一定间距,利于炉门本体1的关闭。如图2所示,炉门导板51侧壁转动连接有中间块24,中间块24上铰接有驱动杆25,中间块24和驱动杆25的转动方向相互垂直,其中,中间块24的转动方向垂直于炉体5,驱动杆25侧壁设有固定板251,用于挤压压紧块12;如图4所示,驱动杆25背离压紧块12的一侧设有定位杆252,当固定板251将压紧块12抵紧在炉门本体1上时,炉体5上设有定位块26,定位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炉炉门结构,包括炉体(5)、炉门导板(51)和炉门本体(1),其特征在于:滑槽(54)槽壁上开设有若干移动槽(11),各个所述移动槽(11)内均滑动连接有压紧块(12),所述炉门导板(51)上设有用于驱动压紧块(12)将炉门本体(1)压紧在炉体(5)上的驱动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炉炉门结构,包括炉体(5)、炉门导板(51)和炉门本体(1),其特征在于:滑槽(54)槽壁上开设有若干移动槽(11),各个所述移动槽(11)内均滑动连接有压紧块(12),所述炉门导板(51)上设有用于驱动压紧块(12)将炉门本体(1)压紧在炉体(5)上的驱动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11)朝向炉体(5)的一侧延伸出炉门导板(51)外,所述压紧块(12)长度大于移动槽(11)深度,所述驱动件(2)包括设置在压紧块(12)相对两侧的导向块(21)、开设在移动槽(11)槽壁上供导向块(21)移动的导向槽(22)和连接在导向块(21)与导向槽(22)槽底间的压缩弹簧(23),当所述压缩弹簧(2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压紧块(12)部分穿出炉门导板(51);所述炉门导板(51)侧壁转动连接有中间块(24),所述中间块(24)上铰接有驱动杆(25),所述驱动杆(25)侧壁设有固定板(251),所述驱动杆(25)背离压紧块(12)的一侧设有定位杆(252),当所述固定板(251)将压紧块(12)抵紧在炉门本体(1)上时,所述炉体(5)上设有定位块(26),所述定位块(26)上开设有供定位杆(252)插入的定位槽(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宁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