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轮椅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18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避震功能的避震轮椅车。一种避震轮椅车,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坐垫设置于上车架上,所述下车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上车架前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下端设有前轮,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上车架前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下端设有后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间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上车架后端之间设有第四连杆和若干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包括避震簧上支架和避震簧下支架,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前端与避震簧下支架前端铰接,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后端与避震簧下支架后端之间连接有若干避震簧,所述避震簧上支架中部与上车架固定,所述避震簧下支架中部与第四连杆固定。

Shock absorber wheelchair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shock absorber wheelchair vehicle with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shock absorber function. A shock absorber wheelchair car includes an upper frame and a lower frame. The seat cushion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frame. The lower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frame.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frame.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rear wheel,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re hing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frame. A third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upper frame. A fourth connecting rod and several shock absorber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upper frame. The shock absorber mechanism comprises an upper support of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and a lower support of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support of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is hing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 of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A number of shock absorber springs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rear end of the upper support of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 of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bracket is fixed with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ower bracket of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is fixed with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震轮椅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轮椅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中低档电动轮椅车,一般都没有避震装置,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使用,如果在碎石路面或稍有高低不平的路面上使用,则时有较强震动颠簸,对于使用者为残疾人士或老年人而言十分不适高档电动轮椅车具有液压避震器或气压避震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避震功能的避震轮椅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轮椅车,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坐垫设置于上车架上,所述下车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上车架前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下端设有前轮,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上车架前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下端设有后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间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与第一连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后端与第二连杆偏离后端的部位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上车架后端之间设有第四连杆和若干避震机构,若干避震机构左右间隔设置,所述避震机构包括避震簧上支架和避震簧下支架,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前端与避震簧下支架前端铰接,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后端与避震簧下支架后端之间连接有若干避震簧,所述避震簧上支架中部与上车架固定,所述避震簧下支架中部与第四连杆固定。当轮椅车行驶在路面不平的地面上时,由于上车架前端与下车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都是铰接的,车轮收到颠簸后下车架会受力向上活动,第二连杆会带动第四连杆上时移动,以使避震簧下支架后端向上移动,通过避震簧的压缩以吸收颠簸造成向上的力,起到避震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避震功能。作为优选,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后端具有上下贯穿的通过孔,所述通过孔内配合有避震簧芯杆,所述避震簧芯杆下端设有底盘,所述避震簧套设在所述避震簧芯杆上,所述避震簧芯杆上端穿过通过孔并与自锁螺母固定。上述设置以提高避震机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后端下端面向上凹以形成有让位槽,所述避震簧上端位于所述让位槽内。上述设置以使避震簧能垂直固定在避震簧上支架上,从而保证避震簧芯杆的底盘始终定在避震簧下支架上。作为优选,所述底盘上端面为平面,所述底盘下端面为弧面,在所述避震簧的作用下,所述底盘的弧面与避震簧下支架后端上端面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上车架包括横向设置的上横管,所述避震簧上支架与所述上横管固定,所述第四连杆包括左管、下横管、右管,所述左管与右管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下横管设置于左管上端与右管上端之间以使第四连杆呈n形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连杆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三连杆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连杆下端设有一个所述前轮,每个第二连杆下端设有一个所述后轮,所述左管下端与左侧的第二连杆铰接,所述右管下端与右侧的第二连杆铰接。作为优选,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具有左右贯穿以供上横管通过的固定孔,所述避震簧上支架与上横管焊接固定,所述避震簧下支架下端面上凹以形成有弧形缺口,所述避震簧下支架与下横管焊接固定,以使下横管上缘位于所述弧形缺口内。作为优选,所述上横管与下横管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横管上的上固定座、固定在下横管上的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上设有限位轴,所述下固定座上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和限位轴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下固定座通过所述铰接轴与锁定扳手下端铰接固定,所述锁定扳手上端为扳动部,所述锁定扳手中部形成有向前下方延伸的保险凸起,所述保险凸起下端面与锁定扳手前端面形成有弧形的限位凹槽,当锁定扳手的扳动部向前扳动至极限位置,以使限位轴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并使保险凸起的前端下缘位于所述限位轴上缘的下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避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避震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锁定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避震轮椅车,包括上车架1和下车架,坐垫12设置于上车架1上,下车架包括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一连杆3上端与上车架1前端铰接,第一连杆3下端设有前轮11,第二连杆4上端与上车架1前端铰接,第二连杆4下端设有后轮13,第二连杆4与第一连杆3间连接有第三连杆2,第三连杆2的前端与第一连杆3中部铰接,第三连杆2后端与第二连杆4偏离后端的部位铰接,第二连杆4与上车架1后端之间设有第四连杆5和两个避震机构,两个避震机构左右间隔设置,避震机构包括避震簧上支架6和避震簧下支架7,避震簧上支架6前端与避震簧下支架7前端铰接,避震簧上支架6后端与避震簧下支架7后端之间连接有一个避震簧8,避震簧上支架6中部与上车架1固定,避震簧下支架7中部与第四连杆5固定。避震簧上支架6后端具有上下贯穿的通过孔,通过孔内配合有避震簧芯杆9,避震簧芯杆9下端设有底盘91,避震簧8套设在避震簧芯杆9上,避震簧芯杆9上端穿过通过孔并与自锁螺母92固定。避震簧上支架6后端下端面向上凹以形成有让位槽61,避震簧8上端位于让位槽61内。底盘91上端面为平面,底盘91下端面为弧面,在避震簧8的作用下,底盘91的弧面与避震簧下支架7后端上端面相接触。上车架1包括横向设置的上横管14,避震簧上支架6与上横管14固定,第四连杆5包括左管51、下横管52、右管53,左管51与右管53左右对称设置,下横管52设置于左管51上端与右管53上端之间以使第四连杆5呈n形设置,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3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连杆4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三连杆2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连杆3下端设有一个所述前轮11,每个第二连杆4下端设有一个所述后轮13,左管51下端与左侧的第二连杆铰接,右管53下端与右侧的第二连杆铰接。避震簧上支架6具有左右贯穿以供上横管14通过的固定孔,避震簧上支架6与上横管14焊接固定,避震簧下支架7下端面上凹以形成有弧形缺口,避震簧下支架7与下横管52焊接固定,以使下横管52上缘位于弧形缺口内。由图1、图4所示,上横管14与下横管52间设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横管14上的上固定座21、固定在下横管52上的下固定座22,上固定座21上设有限位轴23,下固定座22上设有铰接轴24,铰接轴24和限位轴23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下固定座22通过铰接轴24与锁定扳手25下端铰接固定。锁定扳手25上端为扳动部251,锁定扳手25中部形成有向前下方延伸的保险凸起252,保险凸起252下端面与锁定扳手25前端面形成有弧形的限位凹槽253,当锁定扳手25的扳动部251向前扳动至极限位置,以使限位轴23位于限位凹槽253内,并使保险凸起252的前端下缘位于限位轴23上缘的下侧。当轮椅车行驶在路面不平的地面上时,由于上车架前端与下车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都是铰接的,车轮收到颠簸后下车架会受力向上活动,第二连杆会带动第四连杆上时移动,以使避震簧下支架后端向上移动,通过避震簧的压缩以吸收颠簸造成向上的力,起到避震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避震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轮椅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坐垫设置于上车架上,所述下车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上车架前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下端设有前轮,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上车架前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下端设有后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间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与第一连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后端与第二连杆偏离后端的部位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上车架后端之间设有第四连杆和若干避震机构,若干避震机构左右间隔设置,所述避震机构包括避震簧上支架和避震簧下支架,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前端与避震簧下支架前端铰接,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后端与避震簧下支架后端之间连接有若干避震簧,所述避震簧上支架中部与上车架固定,所述避震簧下支架中部与第四连杆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轮椅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架和下车架,坐垫设置于上车架上,所述下车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上车架前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下端设有前轮,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上车架前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下端设有后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间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与第一连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后端与第二连杆偏离后端的部位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上车架后端之间设有第四连杆和若干避震机构,若干避震机构左右间隔设置,所述避震机构包括避震簧上支架和避震簧下支架,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前端与避震簧下支架前端铰接,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后端与避震簧下支架后端之间连接有若干避震簧,所述避震簧上支架中部与上车架固定,所述避震簧下支架中部与第四连杆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后端具有上下贯穿的通过孔,所述通过孔内配合有避震簧芯杆,所述避震簧芯杆下端设有底盘,所述避震簧套设在所述避震簧芯杆上,所述避震簧芯杆上端穿过通过孔并与自锁螺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簧上支架后端下端面向上凹以形成有让位槽,所述避震簧上端位于所述让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端面为平面,所述底盘下端面为弧面,在所述避震簧的作用下,所述底盘的弧面与避震簧下支架后端上端面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树果黎膜傅承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