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机电接合装置的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291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机电接合装置的锁,该接合装置只消耗小的电功率,该锁包括一总是与机电接合装置的驱动件作有效的连接的操纵把手,该接合装置在识别授权码以后,建立一与从动件的有效连接,该从动件本身又总是与锁的执行机构作为效的连接。接合装置的驱动件(6)和从动件(7)各自受弹簧的朝向静止位置的载荷,并可通过一闭锁机构(5、12a、12b、14a、14b、15a、15b)接合,该闭锁机构可通过一机电变换器(8、8a、8b)在一脱开位置和一接合位置之间转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特别是一种门锁,其操纵把手总是与机电接合装置的驱动件作有效的连接,该接合装置在识别授权码以后,建立一与从动件的作用连接,该从动件本身又与锁的执行机构作有效的连接。带机电接合装置的锁已经从GB 2 211 293 A知道。机电接合装置包括一电磁铁,它至少部分地放在操作把手中。由于这种锁有时必须无损伤地承受相当大的操作力,因此,已知的锁的机电接合装置必须相应地做得结实。因此,它需要很大的空间和大容量的电源,这样就排除了不用供电线路的昂贵的敷设进行改装和用电池操作的可能性。开始时提到的那种类型的锁已经从DE 195 02 288 A1知道。驱动件和从动件共直线地布置并做成用于旋转操作。驱动件与从动件的彼此相向的端面设计成在从动件从脱开位置移动至接合位置时产生一互补的形锁。为了形成接合位置,可以是双稳的往复磁铁的机电变换器必须使从动件,以及在形锁元件未对齐时,还有驱动件分别克服使这些零件回到其静止位置的弹簧的作用以及克服所有作用在传力件上的摩擦力移动,因此,变换器做得很大并且如同按前述现有技术的锁那样,需要一个不能用电池操作的大容量的供应电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做出一种在开始时提到的那种类型的锁,它要求小的体积而不损害机械上的结实性,而且它的机电接合装置只需要小的、用于在脱开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转换的电功率。按照本专利技术,此任务在开始时所提到的那种类型的锁中将如下解决,即闭锁机构包括-一执行件,它在闭锁机构的脱开位置可松开地与驱动件碰锁,并且可与后者按相同的方向一起移动,而在接合位置,则用机电变换器锁在其静止位置上,此时,碰锁状态在驱动件移动时自动松开,-至少一个闭锁体,它在驱动件中可与其运动平面大致成直角地移动,一在执行件中的凹座和一在从动件中的凹座,前者在各零件处于停止位置时与闭锁体相对放置,后者则与闭锁体相对放置,以致在脱开位置,处于其静止位置的从动件在驱动件移动时将闭锁体推入被驱动件一起带动的执行件的凹座中,而在接合位置,处于其静止位置的已被锁住的执行件则在驱动件移动时将闭锁件推入从动件的凹座中并由此将其一起携带。为了形成接合位置,机电变换器只需要将在任何情况下都向其静止位置的方向弹簧加载的驱动件锁紧在此静止位置上。用于在驱动件和从动件之间形成力闭锁所需要的力是由驱动件本身的后续移动,也就是使驱动件移动的使用者施加的。因此,传力件,首先是闭锁体,可以按合理传递的最大力设计,由此不需要能量或需要相应于机电变换器所需要电功率这么大的能量。合适的是,执行件与驱动件之间的可松开的碰锁由一与这些构件中的一个连接并在弹性预紧下与另一构件的凹座接合的零件组成。(权利要求2)。当处于接合位置时,机电变换器使一闭锁件与执行件作形锁接合,以便将其锁在其静止位置上,则也将有助于对电能的较少的需求。(权利要求3)。当处于脱开位置,执行件通过驱动件的带动将闭锁件压入松开位置时,开动机电变换器,以形成脱开位置,就成为多余的(权利要求4)。合适的是,闭锁体和/或闭锁件是一个滚子或一个球(权利要求5)。在作为滚子的实施形式中,显然可以比作为球的实施形式传递更大的力。在实践中,都采用更多的滚子或球去传递力,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避免彼此相对运动的部分倾斜(咬死)。对于简单的锁,例如其闩或锁舌不用钥匙通过移动按钮操作的衣柜锁,执行件、驱动件与从动件布置成可沿直线移动的(权利要求6)。于是驱动件可与操作按钮做成一体,而从动件则与闩或锁舌做成一体。为了得到紧凑的结构形式,机电变换器可放置在一平行于执行件的运动平面的平面中(权利要求7)。特别是在具有掣子的作为门锁的实施形式中,执行件、驱动件和从动件都布置成可以转动的(权利要求8)。这样就允许采用普通的锁盒,这样,尤其是在改装或翻新现有的门锁,成为不用钥匙操作,例如用数码卡或转发器操作时,是有很大好处的。在这种实施形式的一个改进中,执行件、驱动件和从动件做成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的环(权利要求9)。在此情况下,最好的是,驱动环与一第一方形物形锁地连接,以便放置操作把手,而从动环则与一第二方形物力闭锁地连接,以便操作普通门锁的芯部(Nuss)(权利要求10)。为了达到小的构造深度,从动环、驱动环和执行环可基本上彼此同心地布置,并以其各自彼此相向的周向表面相互作用(权利要求11)。当机电变换器同执行环一样大致位于同一径向平面内,并优先平行于执行环的周向切线布置时,对小的构造深度是有利的(权利要求12)。反之,如果直径应该保持尽可能小,则合适的是这样一种实施形式,其中,从动环、驱动环与执行环基本上沿轴向共直线地依次布置,而且它们的各自的彼此相向的端面共同起作用(权利要求13)。为了得到小的直径,同样有用的是,机电变换器位于一径向平面内,该径向平面相对于执行环位于其中的径向平面平行错开(权利要求14)。机电变换器可以特别是一个最小型的电动机或微电动机,它可以以已知的方式作成带丝杠的电动机,或在其后面接以相应的传动装置,后者将旋转运动转换成为其本身作用在封闭件上的主轴或销轴的平移运动。不过,机电变换器最好由一双稳的往复磁铁组成(权利要求15)。这种往复磁铁的衔铁和由此作用在闭锁件上的衔铁杆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一弹簧保持在一端部位置,并通过一永久磁铁保持在另一端部位置。为了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切换,只需要符号相反的短的电流脉冲。这样,在脱开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或反过来)切换锁所需要的电能就特别小。所建议的锁对电能的要求可由一电池提供。作为双稳往复磁铁的机电变换器的优选的实施形式导致特别长的电池寿命。在图中用示意的简图示出了作为例子选出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锁的实施形式。在图中,附图说明图1至5示出了带布置成可直线移动的零件的机电接合装置的原理图,图6至8示出一实用的实施例,图9示出一带布置成可旋转的零件的第二实施例,图10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1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驱动侧的俯视图,图12示出了沿图11的BB-BB线的剖视图,图13示出了沿图12的CC-CC线的剖视图,图14示出了同样带布置成可旋转的零件的第三实施例,图15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简化的分解图。图1至5根据不同的接合状态示出了锁及其机电接合装置的结构原理。手动的操作装置及锁闩或类似物均未示出。在座1中,在侧壁2a和2b之间,设置彼此隔开的滑动导轨3a、3b和4a、4b。在这些滑动导轨之间有一执行滑板5、一驱动滑板6和一从动滑板7。在滑动导轨3a的上方平卧地置放一双稳往复磁铁8。其衔铁8a在其衔铁杆上载有一夹紧块8b。后者与一球9合作,该球可在上滑动导轨3a的一个孔中移动。图1示出了脱开的静止位置。在此位置,在执行滑板5中,对着球9,有一截球形凹座10。执行滑板5通过一被弹簧加载的球11与驱动滑板6弹性地碰锁在一起。在此实施例中,球11和对其加载的弹簧都位于驱动滑板6中,而执行滑板则有一浅的凹坑、槽或类似物。驱动滑板6有两个横向的孔,其中各自装有一个作为闭锁体的球12a和12b。执行滑板5有精确地对着球12a和12b的截球形凹座14a和14b。在从动滑板7中,对着球12a、12b,有凹坑15a、15b,其深度差不多等于截球形凹座14a、14b的深度,但是其长度则明显地大于球12a、12b的直径。驱动滑板6和从动滑板7各自通过一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锁,特别是一种门锁,其操纵把手总是与机电接合装置的驱动件(6,36,46)作有效的连接,该接合装置在识别授权码以后,建立一与从动件(7,37,47)的有效连接,该从动件本身又始终与锁的执行机构作用连接,接合装置的驱动件与从动件各自受到弹簧的朝向静止位置的载荷,并可通过一闭锁机构接合,该闭锁机构可通过一机电变换器(8、38、48)在一脱开位置与一接合位置之间转换,其特征为,闭锁机构包括:-一执行件(5、35、45),它在闭锁机构的脱开位置可松开地与驱动件(6、36、46)碰 锁,并且可与后者按相同的方向一起移动,而在接合位置,则用机电变换器(8、38、48)锁在其静止位置上,此时,碰锁状态在驱动件(6、36、46)移动时自动松开,-至少一个闭锁体(12a、12b;312、412),它在驱动件(6、36、46 )中可与其运动平面大致成直角地移动,-一在执行件(12a、12b;312,412)中的凹座和一在从动件(7、37、47)中的凹座,前者在各零件处于静止位置时位于闭锁体(12a、12b;312、412)对面,后者则位于闭锁体对面,因此 在脱开位置,处于其静止位置的从动件在驱动件(6、36、46)移动时将闭锁体(12a、12b;312、412)推入被驱动件(6、36、46)一起携带的执行件(5、35、45)的凹座(14a、14b)中,而在接合位置,处于其静止位置的已被锁住的执行件则在驱动件移动时将闭锁件推入从动件的凹座中并由此将其一起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夫冈恩勒
申请(专利权)人:斯芬克斯电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