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191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装置。包括:撞击件(12);叉状件(14),用于把持和释放撞击件(12);制转杆(15),用于在叉状件(14)半把持状态下和完全把持状态下锁定叉状件(14)的转动;止挡件(16),其限制制转杆(15)的转动。叉状件(14)具有第一锁定部(23),其在叉状件(14)由打开状态经过半把持状态转换到完全把持状态时锁定撞击件(12);以及第二锁定部(24),其在半把持状态下与制转杆(15)锁定在一起。所述门锁装置还包括声音调节装置,其使撞击件(12)撞击第一锁部分(23)时发出的第一撞击声音比在完全把持状态下制转杆(15)撞击止挡件(16)时发出的第三撞击声音大,同时,其还使制转杆(15)撞击第二锁定部(24)时发出的第二撞击声音比所述第三撞击声音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车辆的门等都设有门锁装置。门锁装置包括撞击件,设置于车身和门中任意一个上;以及叉状件(钩)和制转杆(棘爪),设置在门和车身中的另一个上。叉状件是用来把持和释放撞击件的构件,而制转杆是用来将叉保持在把持撞击件状态的构件。叉状件总是沿着释放撞击件的方向被推动,通过将制转杆转动或移动到不与叉状件啮合的位置,可以将门锁释放。通过使用这样的门锁装置,门可以被关闭或者打开。但是,如图7所示,当门关上时,会从门锁装置上连续地发出撞击声音1、2和3。在撞击件进入门锁之后,撞击叉状件时,发出撞击声音1。在撞击件为转动叉状件而进一步进入之后,制转杆撞击叉状件以锁定叉状件的转动,从而让门处于所谓的半锁闭状态时,发出撞击声音2。在撞击件为转动叉状件而更进一步进入之后,制转杆撞击减震橡胶或类似装置以最终锁定叉状件的转动,使门处于所谓的完全锁闭状态时,发出撞击声音3。以上所述的撞击声音1、2和3在某些情况下会使乘客感觉不适,因此,有人建议在撞击件、叉状件和制转杆上采用消音结构,如图8所示,以防止撞击声音1、2和3的发生。这种类型的传统门锁装置在例如JP-UM-B-6-524和JP-UM-B-16002中被公开。然而,开门关门的速度因人而异,传统的门锁装置并没有顺应这种不同的开门关门速度。特别是,在打开门时,制转杆抵接叉状件的位置会因关门速度不同而改变,自然地,撞击声音也会随之改变。因此,由于撞击声音的改变,用户在锁门时会感觉不安。而且,传统门锁装置为提高车辆质量,被设计为可以降低关门声音的声压等级。另一方面,却没有考虑到“卡嗒”(轻而短的关门声音)的感觉。此外,近年来,一些用户对于音质、音调和音量级等很在意,这些要求越来越增加。另外,我们也不认为仅仅通过降低关门声音就可以提高车辆质量。鉴于这些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其即使关门速度改变时也能够产生稳定的撞击声音,同时,通过改善发出声音的音调,不需要降低声压,而使车辆具有更好的质量,并具有与其他车辆不同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门锁装置包括撞击件(12);叉状件(14),用于把持或释放所述撞击件(12);制转杆(15),用于在所述叉状件(14)的半把持或完全把持状态下锁定所述叉状件(14)的转动;止挡件(16),用于限制所述制转杆(15)的转动。所述叉状件(14)具有第一锁定部(23),其在所述叉状件从打开状态经过半把持状态转换到完全把持状态时锁定所述撞击件(12);以及第二锁定部(24),其在所述半抓紧状态下与所述制转杆(15)锁定在一起。所述门锁装置还包括声音调节装置,其使所述撞击件(12)撞击第一锁定部(23)时发出的第一次撞击声音比在所述叉状构件完全抓紧状态下所述制转杆(15)撞击止挡件(16)时发出的第三撞击声音要大;同时,其使所述制转杆(15)撞击第二锁定部件(24)时发出的第二撞击声音比所述第三撞击声音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点,可以获得“卡嗒”的感觉,并改善车辆质量,从而获得与其他车辆不同的特性。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仅用来图示出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锁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叉状件的示意图;图3A是门锁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3B是门锁装置的半闭锁状态的示意图,图3C是门锁装置的完全闭锁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时的声压波形图;图5是叉状件的改进的示意图;图6是所述叉状件的另一种改进的示意图;图7是采用传统的门锁结构时的声压波形图;图8是根据传统门锁结构采用消音结构时的声压波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门锁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叉状件的示意图,图3A到图3C是示出了门锁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4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时的声压波形图,图5和图6是叉状件的改进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门锁装置11包括设置在门(未示出)侧的撞击件12、设置在车身(未示出)侧的主体13、叉状件14,制转杆15和减震橡胶(止挡构件)16。所述叉状件14和制转杆15固定在主体13上,从而分别绕轴17和18,由相应的弹簧装置推动,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2所示,叉状件14由涂覆有薄树脂20的金属件19形成。叉状件14设有开口部21,当门关闭时,撞击件12会进入其中;以及把持部22,用于抓住从开口部21进入的撞击件12。另外,叉状件14还设置有锁定部分(第一锁定部分)23,用于在叉状件14由打开状态(释放状态)转换到半锁闭状态(半把持状态)的过程中锁定撞击件12,下面会谈到这一点;锁定部分(第二锁定部分)24,在半锁闭状态与制转杆15锁定在一起;以及锁定部分25,在打开状态与制转杆15锁定在一起。制转杆15具有爪部26,其适于与叉状件14相啮合;以及抵接部27,其适于抵接到减震橡胶16上。爪部26在上述叉状件14的半锁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与锁定部分24和25相接合,而抵接部27则可以抵接减震橡胶16以限制制转杆15的转动。如图3A到3C所示,当门从图3A中所示的打开状态关闭时,撞击件12进入叉状件14的开口部21,并被锁定部23锁定。在这种情况下,当撞击件12抵接到叉状件14的锁定部23上时,就会发出撞击声音1(第一撞击声音)。如图3B所示,随着撞击件12进一步进入,撞击件12会挤压叉状件14,同时,撞击件被把持部22所包围。通过这个作用,叉状件14克服弹簧装置的推力,沿顺时针方向围绕轴17转动。叉状件14转过一定量之后,锁定部分25会挤压制转杆15的爪部26,从而使制转杆15克服弹簧装置的推力沿逆时针方向绕轴18转动。当制转杆15的爪部26越过锁定部分25时,制转杆15将通过弹簧装置的推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制转杆15的爪部26将被锁定到锁定部24上。这个状态简称为半锁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制转杆15的爪部26抵接到叉状件14的锁定部24时,就会发出撞击声音2(第二撞击声音)。如图3C所示,随着撞击件12进一步进入,撞击件12会挤压叉状件14,同时,撞击件被把持部22所包围。通过这个作用,叉状件14克服弹簧装置的推力沿顺时针方向绕轴17转动。当叉状件14转过一定量之后,锁定部24会挤压制转杆15的爪部26,从而使制转杆15克服弹簧装置的推力沿逆时针方向绕轴18转动。当制转杆15的爪部26越过锁定部分24之后,制转杆15将通过弹簧装置的推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制转杆15的抵接部27将抵接到减震橡胶16上。通过这个作用,制转杆15的转动将会被停止,爪部26将会位于开口部21的入口附近。这个状态简称作完全锁闭状态(完全把持状态),门在这个状态中被锁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制转杆15的抵接部27抵接在减震橡胶16上,也很难发出撞击声音3(第三撞击声音)。为了解开锁,制转杆15需克服弹簧装置的推力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制转杆15的爪部26由叉状件14中释放出来。通过这个作用,如图3A所示,叉状件14将通过弹簧装置的推力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制转杆15的爪部26将会锁定到锁定部25上,同时,被把持部22抓紧的撞击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装置,包括:撞击件(12);叉状件(14),用于把持或释放所述撞击件(12);制转杆(15),用于在所述叉状件(14)半把持状态下和完全把持状态下锁定所述叉状件(14)的转动;以及止挡件(16),其限 制所述制转杆(15)的转动;所述叉状件(14)具有第一锁定部(23),其在所述叉状件(14)从打开状态经过半把持状态转换到完全把持状态时锁定所述的撞击件(12);以及第二锁定部(24),其在所述半把持状态下与所述制转杆(15)锁定在 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装置还包括声音调节装置,其使所述撞击件(12)撞击所述第一锁定部(23)时发出的第一撞击声音比在所述叉状件(14)完全把持状态下所述制转杆(15)撞击所述止挡件(16)时发出的第三撞击声音大,同时,其使所述制 转杆(15)撞击所述第二锁定部(24)时发出的第二撞击声音比所述第三撞击声音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速水秋好靖二柴田崇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