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补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49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补气阀,包括:进气管、电动阀、单向阀、进气/排气阀和出气管;电动阀包括电机和开关阀,电机安装于开关阀上;进气管与开关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开关阀的出口与单向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单向阀的出口与进气/排气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包括补气口和排气口,补气口与出气管相连,排气口与空气相连;进气/排气阀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的开关使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或排气口。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进气/排气阀的自动或手动切换,从而使待补气装置内的压力保持在稳定的安全范围内,提高了电动补气阀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补气阀
本技术涉及补气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补气阀。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因前后压差影响导致储能器的气压不正常,从而影响储能器的正常工作,不能维持水电站等油压装置或其他储能器内的气液比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补气阀,通过电动阀的开关、单向阀的单向传输及进气/排气阀的切换实现进气和排气功能的切换,从而使得待补气装置内的压力保持在稳定的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待补气装置因气压不正常而影响正常工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补气阀,包括:进气管、电动阀、单向阀、进气/排气阀和出气管;所述电动阀包括电机和开关阀,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开关阀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开关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开关阀的出口与所述单向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包括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补气口与所述出气管相连,所述排气口与空气相连;所述进气/排气阀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开关使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或排气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气/排气阀上还设置有手动切换阀,所述手动切换阀的旋转开关使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或排气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与高压气源储罐相连,所述出气管与待补气装置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动补气阀还包括进气端空气过滤器,所述进气端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所述进气端空气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开关阀的入口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动补气阀还包括出气端空气过滤器,所述出气端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相连,所述出气端空气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动补气阀还包括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安装于所述排气口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气管、所述开关阀、所述单向阀、所述进气/排气阀、所述出气管和所述电磁阀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动阀采用轴向直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电动阀的开关、单向阀的单向传输及进气/排气阀的切换实现进气和排气功能的切换,通过电磁阀或手动切换阀实现对进气/排气阀的自动或手动切换,从而使得待补气装置内的压力保持在稳定的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待补气装置因气压不正常而影响正常工作,利用进、出口双过滤器结构,既可保证气源不清洁时装置能正常工作,也可以杜绝装置外管路铁锈或杂质从装置上端出气口进入装置内,影响装置正常工作,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使得电动补气阀长期使用不被锈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电动补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电动补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电动补气阀的补气原理示意图。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1.进气管,12.电动阀,121.电机,122.开关阀,13.单向阀,14.进气/排气阀,15.出气管,16.电磁阀,17.手动切换阀,18.进气端空气过滤器,19.出气端空气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补气阀,包括:进气管11、电动阀12、单向阀13、进气/排气阀14和出气管15;电动阀12包括电机121和开关阀122,电机121安装于开关阀122上;进气管11与开关阀122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开关阀122的出口与单向阀13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单向阀13的出口与进气/排气阀14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包括补气口和排气口,补气口与出气管15相连,排气口与空气相连;进气/排气阀14上设置有电磁阀16,电磁阀16的开关使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或排气口。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气管11与高压气源储罐相连,出气管15与待补气装置相连。具体的,高压气源储罐中的压缩空气由进气管11进入电动补气阀,在电动阀12中的电机121带动下,其开关阀122处于开通状态时,气流经开关阀122进入单向阀13,在单向阀13的单向传输作用下进入进气/排气阀14。电磁阀16的开关状态不同,则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也不同,优选地,当电磁阀16处于关闭状态时,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为排气口,电动补气阀处于排气状态,气流由排气口排入空气中,当电磁阀16处于开启状态时,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为补气口,电动补气阀处于补气状态,气流由补气口进入待补气装置中实现补气。具体地,假设待补气装置中的压力安全范围为5.8~6.3MPa,压力报警范围为5.7~6.4MPa,则当待补气装置中的压力小于报警下限5.7MPa时,使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电动补气阀处于补气状态进行补气,直至待补气装置中的压力达到6.3MPa,则将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切换为排气口,停止向待补气装置补气。当待补气装置中的压力大于6.4MPa时,使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切换为排气口,开始排气,当待补气装置中的压力小于6.3MPa时,停止排气。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气/排气阀14上还设置有手动切换阀17,手动切换阀17的旋转开关使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或排气口。当需要进行手动补气时,利用手动切换阀17对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进行切换,实现手动补气或排气。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电动补气阀还包括进气端空气过滤器18,进气端空气过滤器18的入口与进气管11相连,进气端空气过滤器18的出口与开关阀122的入口相连。采用进气端空气过滤器18,既可保证气源不清洁时装置能正常工作,也可以杜绝装置外管路铁锈或杂质从装置上端出气口进入装置内,影响装置正常工作,且空气过滤器的滤芯更换方便。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电动补气阀还包括出气端空气过滤器19,出气端空气过滤器19的入口与进气/排气阀14的出口相连,出气端空气过滤器19的出口与排气口相连。优选的,在进气管11和出气管15处分别设置进气端空气过滤器18和出气端空气过滤器19,采用双过滤器结构,提高对铁锈等杂质的过滤作用,保证电动补气阀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电动补气阀还包括消声器,消声器安装于排气口上,从而大大降低排气时产生的刺耳噪声,减少噪声污染。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气管11、开关阀122、单向阀13、进气/排气阀14、出气管15和电磁阀16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耐锈蚀材料制成,从而保证整套电动补气阀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被锈蚀,延长电动补气阀的使用寿命,提高电动补气阀的运行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电动阀12采用轴向直动结构,电动阀12优选电源为DC24V,电动补气阀的传输气体优选为干燥无腐蚀性气体。在上述实施例中,电磁阀16的操作电压为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补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电动阀、单向阀、进气/排气阀和出气管;所述电动阀包括电机和开关阀,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开关阀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开关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开关阀的出口与所述单向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包括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补气口与所述出气管相连,所述排气口与空气相连;所述进气/排气阀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开关使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或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补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电动阀、单向阀、进气/排气阀和出气管;所述电动阀包括电机和开关阀,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开关阀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开关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开关阀的出口与所述单向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入口通过气路相连,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包括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补气口与所述出气管相连,所述排气口与空气相连;所述进气/排气阀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开关使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或排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排气阀上还设置有手动切换阀,所述手动切换阀的旋转开关使所述进气/排气阀的出口切换为补气口或排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高压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峰王珍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三联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