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磊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395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左上侧安装有进水泵,所述装置本体内位于进水泵底部设有第一水室,所述第一水室底部连通有若干根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底端与第二水室相连通,第二水室顶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顶部与第三水室相连通,所述第三水室底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底端与第四水室相连通,所述第四水室右侧顶部连通有若干根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顶部与第五水室相连通,所述装置本体右上侧顶部位于第五水室中央位置安装有出水泵,出水泵与第五水室之间连通有出水泵进水管,所述出水泵右侧设有出水泵出水口,所述装置本体前侧外部固定安装有风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散热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一般使用内燃机,内燃机是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来作功,工作时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2000℃以上,但是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来作功。但是有效动力仅仅是燃料所具有的全能量的30%~40%,剩下的能量作为排气热损失和机械摩擦热损失而耗损。散热装置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发动机受热部件的热量即使散发出去,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保证其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如果得不到有效冷却,会使发动机机械强度变差,同时高温也会导致空气膨胀,引起气缸充气系数下降,进一步造成空燃比失调从而引起燃烧异常,过高的温度还会引起机油变质,破坏油膜对发动机的保护,造成润滑能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拉缸等故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左上侧安装有进水泵,所述进水泵左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装置本体内位于进水泵底部设有第一水室,所述进水泵与第一水室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室底部连通有若干根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底端与第二水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水室位于装置本体内部左下侧,所述第二水室顶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顶部与第三水室相连通,所述第三水室位于第一水室相邻右侧,所述第三水室与第一水室之间安装有水室隔块,所述第三水室底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底端与第四水室相连通,所述第四水室位于第二水室相邻右侧,所述第四水室与第二水室之间同样设有水室隔块,所述第四水室右侧顶部连通有若干根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顶部与第五水室相连通,所述第五水室位于装置本体右侧壳体和第三水室之间,所述第五水室与第三水室之间同样设有水室隔块,所述装置本体右上侧顶部位于第五水室中央位置安装有出水泵,所述出水泵与第五水室之间连通有出水泵进水管,所述出水泵右侧设有出水泵出水口,所述装置本体前侧外部固定安装有风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为扁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卡接在管道卡槽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在管道卡槽上为等距安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左右管壁上均设置有贯穿管壁固定连接的导热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块设有吸热端和放热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热端位于管道内部,放热端位于管道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吸收过汽车发动机的热的冷却液经进水泵进入散热装置内后,首先在第一水室内经若干根第一管道流至第二水室中,再经第二管道流向第三水室中,再经第三管道流至第四水室,再通过第四管道流到第五水室中,由于相邻管道间具有一定间距的空隙,依次的不同流向的管道设置有利于增加热的冷却液和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冷却液的散热,不同的水室设置有利于水流的转向和缓冲作用,减缓冷却液的流速,增加与管壁的接触时间,让热量尽可能多的散发出去。装置本体前侧风扇能向散热管道吹出冷风,风能通过在相邻管道间隙中的流动,尽可能快的将热量带走,提高散热速度。导热块设有吸热端和放热端,吸热端能直接与管道内的热的冷却液相接触,增大吸热面积,加强吸热效果,并将热量传导至放热端,放热端通过风扇吹出的冷风将热量迅速的向外散发,利于冷却液的降温,进一步利于对汽车发动机的降温。本技术具有高效的散热效果,利于对汽车发动机的降温处理,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进水泵、3-进水口、4-出水管、5-第一水室、6-第一管道、7-第二水室、8-第二管道、9-第三水室、10-第三管道、11-第四水室、12-第四管道、13-第五水室、14-出水泵、15-出水泵进水管、16-出水泵出水口、17-管道卡槽、18-水室隔块、19-管道间隙、20-风扇、21-导热块、22-吸热端、23-放热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左上侧安装有进水泵2,所述进水泵2左侧设置有进水口3,所述装置本体1位于进水泵2底部有第一水室5,所述进水泵2与第一水室5之间通过出水管4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室5底部连通有若干根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底端与第二水室7箱连通,所述第二水室7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左下侧,所述第二水室7顶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二管道8,所述第二管道8顶部与第三水室9相连通,所述第三水室9位于第一水室5相邻右侧,所述述第三水室9与第一水室5之间安装有水室隔块18,所述第三水室9右侧底部连通有若干根第三管道10,所述第三管道10底端与第四水室11相连通,所述第四水室11位于第二水室7相邻右侧,所述第四水室11与第二水室7之间同样设有水室挡块18,所述第四水室11右侧顶部连通有若干根第四管道12,所述第四管道12顶部与第五水室13相连通,所述第五水室13位于第三水室9右侧和装置本体1右侧壳体之间,所述第五水室13与第三水室9之间同样设有水室挡块18,所述装置本体1右上侧顶部位于第五水室13中央安装有出水泵14,所述出水泵14与第五水室13之间设有出水泵进水管15相连通,所述出水泵14右侧设有出水泵出水口16。所述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8、第三管道10和第四管道12均等距卡接在管道卡槽17内,相邻管道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利于散热;所述装置本体1前侧外部固定安装有风扇20,风扇20能提供管道内热的冷却液散热所述需要的风源;所述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8、第三管道10和第四管道12的左右管壁上均设有贯穿管壁的导热块21,所述导热块21设有吸热端22和放热端23,所述吸热端22位于管道内部,放热端23位于管道外部,吸热端22能直接与管道内的热的冷却液相接触,增大吸热面积,加强吸热效果,并将热量传导至放热端23,放热端23通过风扇20吹出的冷风将热量迅速的散发出去,利于冷却液的降温,进一步利于对汽车发动机的降温。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吸收过汽车发动机的热的冷却液经进水泵2进入散热装置内后,首先在第一水室5内经若干根第一管道6流至第二水室7中,再经第二管道8流向第三水室9中,再经第三管道10流至第四水室11,再通过第四管道12流到第五水室13中,由于相邻管道间具有一定间距的空隙,依次的不同流向的管道设置有利于增加热的冷却液和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冷却液的散热,不同的水室设置有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左上侧安装有进水泵(2),所述进水泵(2)左侧设置有进水口(3),所述装置本体(1)内位于进水泵(2)底部设有第一水室(5),所述进水泵(2)与第一水室(5)之间通过出水管(4)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室(5)底部连通有若干根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底端与第二水室(7)相连通,所述第二水室(7)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左下侧,所述第二水室(7)顶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二管道(8),所述第二管道(8)顶部与第三水室(9)相连通,所述第三水室(9)位于第一水室(5)相邻右侧,所述第三水室(9)与第一水室(5)之间安装有水室隔块(18),所述第三水室(9)底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三管道(10),所述第三管道(10)底端与第四水室(11)相连通,所述第四水室(11)位于第二水室(7)相邻右侧,所述第四水室(11)与第二水室(7)之间同样设有水室隔块(18),所述第四水室(11)右侧顶部连通有若干根第四管道(12),所述第四管道(12)顶部与第五水室(13)相连通,所述第五水室(13)位于装置本体(1)右侧壳体和第三水室(9)之间,所述第五水室(13)与第三水室(9)之间同样设有水室隔块(18),所述装置本体(1)右上侧顶部位于第五水室(13)中央位置安装有出水泵(14),所述出水泵(14)与第五水室(13)之间连通有出水泵进水管(15),所述出水泵(14)右侧设有出水泵出水口(16),所述装置本体(1)前侧外部固定安装有风扇(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左上侧安装有进水泵(2),所述进水泵(2)左侧设置有进水口(3),所述装置本体(1)内位于进水泵(2)底部设有第一水室(5),所述进水泵(2)与第一水室(5)之间通过出水管(4)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室(5)底部连通有若干根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底端与第二水室(7)相连通,所述第二水室(7)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左下侧,所述第二水室(7)顶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二管道(8),所述第二管道(8)顶部与第三水室(9)相连通,所述第三水室(9)位于第一水室(5)相邻右侧,所述第三水室(9)与第一水室(5)之间安装有水室隔块(18),所述第三水室(9)底部右侧连通有若干根第三管道(10),所述第三管道(10)底端与第四水室(11)相连通,所述第四水室(11)位于第二水室(7)相邻右侧,所述第四水室(11)与第二水室(7)之间同样设有水室隔块(18),所述第四水室(11)右侧顶部连通有若干根第四管道(12),所述第四管道(12)顶部与第五水室(13)相连通,所述第五水室(13)位于装置本体(1)右侧壳体和第三水室(9)之间,所述第五水室(13)与第三水室(9)之间同样设有水室隔块(18),所述装置本体(1)右上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磊
申请(专利权)人:田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