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耐用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247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阀,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耐用球阀。所述大型耐用球阀包括第一壳体、球体和轴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置空间和管体;球体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球体的两端设置与外部两通的通孔,球体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对应所述管体;轴体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卡掣部,卡掣部枢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环向设置两周关于球体最大直径面对称的支撑元件,所述球体外壁抵靠于所述支撑元件上,所述支撑元件与第一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元件与球体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型耐用球阀解决了球体赤道位置支撑元件对球体支撑的不稳定性问题,能够对球体提供稳定的旋转支撑,能大幅度提高球阀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球阀,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耐用球阀。
技术介绍
长久以来,球阀己广为所知,一般球阀具备:本体,具有流体流入通路、流体流出通路以及流体流入通路、流体流出通路之间的连通部;球体,具有流体连通通路且可绕基准轴旋转的方式配设于本体的连通部中;及呈大致圆筒状的球座,其配设于球体与本体之间,周壁设有所需的开口部,使球体绕基准轴旋转而进行流体流入通路与流体流出通路的连通和截断。然而在大型球阀的领域中,由于大型球阀内的球体的体积大、重量重,因此球体在球阀内部长期因地心引力影响下,使得球阀内底受力承重,并且在使用时,球体又需要转向,以控制流体流通与否,在重力、压力及摩擦力的情况下,使得球阀内底容易损耗变形,产生故障,因此大型球阀内部仍具有改善空间,以提升耐用性。中国专利CN205001550U公开了一种球阀改良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管体,该第一容置空间设于该第一壳体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该管体设于该第一壳体的顶面,并与该第一容置空间连通;复数支撑元件,其环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壁上;一球体,其具有一两端与外部两通的通孔,且该球体的顶端设有一凹槽,该球体容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使该球体的凹槽对应该管体,该球体外侧抵靠于各该支撑元件上;以及一轴体,其一端具有一卡掣部,并枢设于该管体内,该卡掣部与该凹槽结合。但是,上述专利阀门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支撑件在球体的赤道线位置上,在球体转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其进行更为稳定的旋转支撑,特别是高压的液体开闭的过程,球体的受力是不均匀的,仅赤道圆周位置的支撑不能够确保球体对于球垫作用力的均匀,不利于球垫使用寿命的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耐用球阀,内部球体受力更均匀,球体与壳体摩擦力更小,稳定性高。一种大型耐用球阀,包括第一壳体、球体和轴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置空间和管体,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管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并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球体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球体的两端设置与外部两通的通孔,所述球体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管体;所述轴体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卡掣部,所述卡掣部枢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环向设置两周关于球体最大直径面对称的支撑元件,所述球体外壁抵靠于所述支撑元件上,所述支撑元件与第一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元件与球体的接触面积。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还设置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渐缩状颈部,所述颈部分别设置球垫。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设置的方向与球体的旋转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环向设置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卡合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二凹槽。本技术积极有益效果:1.本技术大型耐用球阀包括第一壳体、球体和轴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置空间和管体,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管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并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球体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球体的两端设置与外部两通的通孔,所述球体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管体;所述轴体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卡掣部,所述卡掣部枢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环向设置两周关于球体最大直径面对称的支撑元件,所述球体外壁抵靠于所述支撑元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支撑元件由一周位于球体赤道位置改进为两周且位于赤道附近关于球体最大直径面对称,解决了球体赤道位置支撑元件对球体支撑的不稳定性问题,本技术两周支撑元件在球体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球体提供稳定的旋转支撑,特别是高压的液体开闭的过程,球体的受力是更为均匀的,能大幅度提高球垫使用寿命。所述支撑元件与第一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元件与球体的接触面积,下大上小的结构可以一方面增大支撑元件与第一壳体内壁接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小支撑元件与球体的摩擦力。2.本技术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还设置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连通,使球体不外露,减少损坏。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渐缩状颈部,所述颈部分别设置球垫,为球体提高柔性支撑,提高了球体的使用寿命和密封性能。3.本技术所述支撑元件设置的方向与球体的旋转方向一致,解决相同压力条件下而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摩擦力较大的问题,提高支撑元件与第一壳体内壁接触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环向设置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卡合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二凹槽,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支撑元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大型耐用球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大型耐用球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支撑元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大型耐用球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支撑元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大型耐用球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支撑元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球体,3-轴体,4-第一容置空间,5-管体,6-通孔,7-第一凹槽,8-卡掣部,9-第二壳体,10-第二容置空间,11-颈部,12-球垫,13-支撑元件,14-固定部,15-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3,一种大型耐用球阀,包括第一壳体1、球体2和轴体3,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容置空间4和管体5,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管体5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面,并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连通;所述球体2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内,所述球体2的两端设置与外部两通的通孔6,所述球体2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对应所述管体5;所述轴体3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7相配合的卡掣部8,所述卡掣部8枢设于所述管体5内;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还设置第二壳体9,所述第二壳体9包括第二容置空间10,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9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和第二容置空间10连通,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9的一端分别设置渐缩状颈部11,所述颈部11分别设置球垫12,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环向设置两周关于球体2最大直径面对称的支撑元件13,所述球体2外壁抵靠于所述支撑元件13上,所述各个支撑元件13与所述球体2的球心距离相等,所述支撑元件13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元件13与球体2的接触面积。实施例2参见图4和图5,一种大型耐用球阀,包括第一壳体1、球体2和轴体3,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容置空间4和管体5,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管体5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面,并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连通;所述球体2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内,所述球体2的两端设置与外部两通的通孔6,所述球体2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对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耐用球阀,包括第一壳体、球体和轴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置空间和管体,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管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并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球体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球体的两端设置与外部两通的通孔,所述球体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管体;所述轴体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卡掣部,所述卡掣部枢设于所述管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环向设置两周关于球体最大直径面对称的支撑元件,所述球体外壁抵靠于所述支撑元件上,所述支撑元件与第一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元件与球体的接触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耐用球阀,包括第一壳体、球体和轴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置空间和管体,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两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管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并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球体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球体的两端设置与外部两通的通孔,所述球体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管体;所述轴体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卡掣部,所述卡掣部枢设于所述管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环向设置两周关于球体最大直径面对称的支撑元件,所述球体外壁抵靠于所述支撑元件上,所述支撑元件与第一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于支撑元件与球体的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江赵强张真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裕桐柏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