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55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体加热器,该液体加热器包括全玻璃材质的壶体、底壳、导热盘以及电热装置,底壳套接在所述壶体底部,且与所述壶体共同围设形成底腔,导热盘位于所述底腔内与所述壶体底部套接,以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电热装置设于所述底腔内且通过所述导热盘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其中,所述导热盘的侧部与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胶粘接固定,且在所述固定胶的粘接处,所述导热盘的侧部和/或所述壶体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凸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导热盘和全玻璃壶体难以固定的问题。

Liquid hea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quid heater, which comprises a full glass kettle body, a bottom shell, a heat conducting plate and an electrothermal device. The bottom shell is sleeved at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kettle body to form a bottom cavity.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sleeved in the bottom cavity and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to make thermal contact with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and the electrothermal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cavity. The heat conducting disc is thermally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in which the side of the heat conducting disc and the bottom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kettle body are fixed by fixed glue bonding, and at the bonding place of the fixed glue, the side of the heat conducting disc and/or the bottom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kettle body are provided with concave and convex structures. The utility model aims at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heat conducting disc and the whole glass pot body are difficult to fi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液体加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中,例如电水壶,用于烧水和储水。通常液体加热器壶体的底壁由不锈钢制成,侧壁则由塑料或者不锈钢制成,塑料在长期高温时易产生有害物质,不锈钢又有重金属离子析出的危险。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现在市场上出现了玻璃水壶(例如养生壶),但是这种玻璃水壶,只是侧壁由玻璃制成的,其底壁还是金属制成的,无法完全解决重金属离子析出的问题。如果壶体采用全玻璃的,由于玻璃本身的导热系数小的特性,如果直接通过电热组件对玻璃壶体加热,会存在玻璃壶体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导热盘与全玻璃壶体难以固定、安装不牢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旨在解决导热盘和全玻璃壶体难以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全玻璃材质的壶体;底壳,套接在所述壶体底部,且与所述壶体共同围设形成底腔;导热盘,位于所述底腔内与所述壶体底部套接,以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所述导热盘与所述壶体底壁之间设有导热介质;以及,电热装置,设于所述底腔内且通过所述导热盘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其中,所述导热盘的侧部与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胶粘接固定,且在所述固定胶的粘接处,所述导热盘的侧部和/或所述壶体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凸结构。优选的,所述导热盘的侧部开设有通孔或者第一凹槽,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优选的,所述导热盘的侧部的局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外凸设置,以在所述导热盘内形成所述第一凹槽。优选的,所述通孔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或长边长度为L,1mm≤L≤10mm。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条形、方形、圆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外表面设有第二凹槽,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沿着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的周向延伸而呈环形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为多个且沿上下向排布。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D,0.5mm≤D≤4mm。优选的,所述导热盘的上端嵌入至所述固定胶内,所述导热盘的上端包括沿轴向嵌入到所述固定胶内的嵌入固定段、以及由所述嵌入固定段沿径向朝外弯折延伸且位于所述固定胶内的环形外翻边,所述嵌入固定段和所述环形外翻边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优选的,所述嵌入固定段设有第一凹槽;或,所述嵌入固定段的局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外凸设置,以在所述嵌入固定段内形成第一凹槽。优选的,所述嵌入固定段的长度为H1,所述环形外翻边的宽度为H2,其中,0.5mm≤H1≤5mm和/或0.5mm≤H2≤3mm。优选的,在所述固定胶的粘接固定处,所述壶体的底部侧壁和/或所述导热盘的侧部经过打磨处理或等离子表面活化处理。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导热盘的侧部与壶体侧壁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胶粘接固定,且在固定胶的粘接处,导热盘的侧部和/或壶体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凸结构,如此,通过设置凹凸结构增大导热盘与壶体之间固定胶粘接处的粘接面积,增大了粘接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再一实施例对应图5的局部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再又一实施例对应图5的局部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液体加热器4电热装置1壶体5固定胶2底壳6凹凸结构21底腔61通孔3导热盘62第一凹槽31嵌入固定段63第二凹槽32环形外翻边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100的一实施例中,该液体加热器100包括壶体1、底壳2、导热盘3以及电热装置4,壶体1是全玻璃材质的,底壳2套接在壶体1底部,且与壶体1底部共同围设形成底腔21;导热盘3位于底腔21内与壶体1底部套接,以与壶体1底部热接触,导热盘3与壶体底壁之间设有导热介质,例如导热介质可以为导热硅胶,以减少因壶体底壁和导热盘不平导致的热接触不良;电热装置4设于底腔21内且通过导热盘3热导接至壶体1底部;其中,导热盘3的侧部与壶体1侧壁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胶5粘接固定,且在固定胶5的粘接处,导热盘3的侧部和/或壶体1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凸结构6。液体加热器100可以是咖啡壶、养生壶或电水壶等等,只要具有上述结构的液体加热器100,均属于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100的范围内。以下将以电水壶为例进行介绍,以下液体加热器100即为电水壶。请参阅图1,液体加热器100一般包括壶盖组件、壶体1、底壳2、电热装置4、手柄组件、电源底座。因为金属加热过程中会存在重金属离子析出,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故壶体1为全玻璃材质的,即壶体的底壁和侧壁均由玻璃制成,且整个壶体最好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全玻璃材质壶体一般采用吹拉方式一体成型。但是,如果壶体1采用全玻璃材质的,由于玻璃本身的导热系数小的特性,如果直接通过电热装置4对玻璃壶体1集中加热,会存在玻璃壶体1受热不均匀的问题,一般采用导热盘3来对壶体1传递热量,但是由于两者的膨胀系数不一样以及玻璃本身的特性,无法在玻璃上打螺钉,通过箍紧固定,玻璃受到较大紧固力会容易破裂,导热盘3与壶体1的固定是一个行业难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导热盘3的侧部与壶体1侧壁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胶5粘接固定,且在固定胶5的粘接处,导热盘3的侧部和/或壶体1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凸结构6,如此,通过设置凹凸结构6增大导热盘3与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玻璃材质的壶体;底壳,套接在所述壶体底部,且与所述壶体底部共同围设形成底腔;导热盘,位于所述底腔内与所述壶体底部套接,以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以及,电热装置,设于所述底腔内且通过所述导热盘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其中,所述导热盘的侧部与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胶粘接固定,且在所述固定胶的粘接处,所述导热盘的侧部和/或所述壶体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凸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玻璃材质的壶体;底壳,套接在所述壶体底部,且与所述壶体底部共同围设形成底腔;导热盘,位于所述底腔内与所述壶体底部套接,以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以及,电热装置,设于所述底腔内且通过所述导热盘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其中,所述导热盘的侧部与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胶粘接固定,且在所述固定胶的粘接处,所述导热盘的侧部和/或所述壶体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凸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盘的侧部开设有通孔或者第一凹槽,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盘的侧部的局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外凸设置,以在所述导热盘内形成所述第一凹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或长边长度为L,1mm≤L≤10mm。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外表面设有第二凹槽,以形成所述凹凸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沿着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柳生南春来刘云祥柳维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