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胆组件以及液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55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胆组件以及液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内胆组件包括内胆、复合板以及电热管,所述复合板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底壁的下表面的高导热熔接层以及设于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下表面的低导热层,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低导热层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中,通过所述复合板的低导热层,来减缓所述电热管与所述底壁之间连接区域的纵向传热,降低了所述连接区域的功率密度,改进了现有所述连接区域局部功率密度较高,会产生大量的小汽泡在水中爆炸,产生较大噪声的问题,并且,高导热熔接层与低导热层之间形成了熔接配合,在外力的作用下,低导热层不易脱落。

Inner liner assembly and liquid hea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ner gallbladder assembly and a liquid heater, in which the inner gallbladder assembly comprises an inner gallbladder, a composite plate and an electric heat pipe. The composite plate comprises a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usion layer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inner gallbladder bottom wall and a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layer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usion layer, and the electric heat pipe is locat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layer. In the liquid heat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layer of the composite plate, the longitudinal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electric heat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area between the bottom wall is slowed down, the power density of the connecting area is reduced, the local power density of the existing connecting area is improv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bubbles will explode in water, resulting in a large noise problem, and, A fusion fit is formed between the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usion layer and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layer.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layer is not easy to fall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胆组件以及液体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内胆组件以及液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液体加热器,例如电热水壶,大都采用电热管加热,请参阅图1,电热管多呈环绕状,电热管与壶体的底壁之间连接区域小,因而形成了对连接区域集中加热,而远离连接区域加热效果较差,导致局部功率密度较高,局部产生大量的小汽泡且更易脱离底壁,并在水中爆炸,产生较大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内胆组件以及液体加热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液体加热器的局部功率密度较高,局部产生大量的小汽泡在水中爆炸,产生较大噪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内胆组件,用于液体加热器,所述内胆组件包括:内胆;复合板,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底壁的下表面的高导热熔接层以及设于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下表面的低导热层,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100W/m.k,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厚度尺寸为a,且0.1mm≤a≤0.5mm,所述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者等于50W/m.k;以及,电热管,位于所述低导热层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200W/m.k。优选地,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材料为铝。优选地,所述高导热熔接层与所述底壁之间为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高导热熔接层与所述低导热层为热压复合。优选地,所述低导热层的厚度尺寸为b,且0.5mm≤b≤3mm。优选地,所述低导热层的材料为Fe、304不锈钢或者430不锈钢。优选地,所述低导热层的下表面设有铝板,所述电热管通过所述铝板与所述低导热层连接。优选地,所述低导热层与所述铝板之间为焊接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内胆组件,所述内胆组件包括:内胆;复合板,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底壁的下表面的高导热熔接层以及设于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下表面的低导热层,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100W/m.k,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厚度尺寸为a,且0.1mm≤a≤0.5mm,所述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者等于50W/m.k;以及,电热管,位于所述低导热层的下表面。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液体加热器通过复合板的低导热层来减缓电热管与沿内胆底壁厚度方向的传热,降低了连接区域的功率密度,通过,通过复合板的高导热熔接层来与底壁连接,增加了电热管沿内胆底壁平面方向传递的热量,进一步降低了连接区域的功率密度,改进了现有连接区域因局部功率密度较高产生大量的小汽泡在水中爆炸,进而产生较大噪声的问题。并且本液体加热容器采用合适厚度的高导热熔接层,在复合板通过高导热熔接层与内胆底壁焊接时,高导热熔接层可以基本完全熔化,不但可以消除高导热熔接层与低导热层复合成型时所产生的应力,还能与低导热层形成熔接配合,以加强高导热熔接层与低导热层之间的连接,如此在外力作用下,低导热层不易脱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液体加热器的电热管加热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电热管加热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液体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内胆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内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内胆组件200液体加热器1内胆4壶盖11底壁5开盖按键2复合板6手柄21高导热熔接层7开关22低导热层8底座3电热管9外壳31铝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图2和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一实施例,液体加热器包括内胆组件,图4至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内胆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4至图6,内胆组件100包括内胆1、复合板2以及电热管3,复合板2包括设于内胆1底壁11的下表面的高导热熔接层21以及设于高导热熔接层21的下表面的低导热层22,高导热熔接层21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100W/m.k,高导热熔接层21的厚度尺寸为a,且0.1mm≤a≤0.5mm,低导热层22的导热系数小于或者等于50W/m.k,电热管3位于低导热层22的下表面(此处需要说明,复合板2设于内胆1底壁11的下表面,故复合板2的直径≤内胆1的底部直径,电热管3位于低导热层22的下表面,即表示电热管3的外径≤复合板2的直径)。液体加热器200可以是电热水壶、电热水瓶或咖啡壶等,以下将以电热水壶为例进行介绍,以下液体加热器200即为电热水壶。液体加热器200可以是双层壶体结构,即为包括内胆和外壳,也可以单层壶体结构,即为只包括内胆,具体地,请参阅图3,液体加热器200包括壶盖4、开盖按键5、手柄6、开关7、底座8以及外壳9,内胆1和电热管3设于外壳9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请参阅图2,液体加热器200通过复合板2的低导热层22,来减缓电热管3与底壁11之间连接区域的纵向(内胆底壁厚度方向)传热,进而降低了连接区域的功率密度;同时,通过复合板2的高导热熔接层21来与底壁11连接,增加了连接区域横向(内胆底壁所在平面方向)传递的热量,进一步降低了连接区域的功率密度,改进了现有连接区域因局部功率密度较高产生大量的小汽泡在水中爆炸,进而产生较大噪声的问题,并且,通过设置合适厚度的高导热熔接层21,让复合板通过高导热熔接层21与内胆1底壁11焊接时熔化,与低导热层形22成熔接配合,不但可以消除高导热熔接层21与低导热层22复合成型时所产生的应力,还能加强高导热熔接层21与低导热层22之间的连接,如此在外力作用下,低导热层22不易脱落。通过设置复合板2的低导热层22,来减缓电热管3与底壁11之间连接区域纵向传热,降低液体加热器200加热时所产生的噪音,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在本实施例中,低导热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胆组件,用于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组件包括:内胆;复合板,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底壁的下表面的高导热熔接层以及设于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下表面的低导热层,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100W/m.k,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厚度尺寸为a,且0.1mm≤a≤0.5mm,所述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者等于50W/m.k;以及,电热管,位于所述低导热层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胆组件,用于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组件包括:内胆;复合板,包括设于所述内胆底壁的下表面的高导热熔接层以及设于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下表面的低导热层,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100W/m.k,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厚度尺寸为a,且0.1mm≤a≤0.5mm,所述低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者等于50W/m.k;以及,电热管,位于所述低导热层的下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200W/m.k。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熔接层的材料为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长云马向阳何柏锋刘华柳维军李兴航李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