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52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体车库,在升降箱的底盘内装有转盘,在该转盘上和车库的每一泊车单元内分别装有两条平行的入库小车轨道和车库轨道,两者相互配套并可对接;在该入库小车上装有升降装置,在该升降装置上放置泊车板,在车库轨道的两旁各设有泊车板支撑座。在转盘下面装有转盘车轮;在升降箱的底盘上装有两条平行的运送轨道;所述的泊车单元分层设置,每层车库的各个泊车单元均分布在一运送通道的两侧,在该运送通道上设有两条与运送轨道配套并可相互对接的通道轨道,转盘车轮置于所述的运送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泊车单元为方框式分布,充分利用了空间,并且通过运送轨道的设置,大大扩展了泊车容量。整个泊车过程自动完成,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自动泊位装置,尤其是一种框架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现有停放车辆的车库大都是由人为驾驶进出车库,或者用提升机推移来实施停放车辆的,车库有尾气用油污染,而且操作起来很是不便。后来有一种车辆自动泊位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框架式车库、泊车板、升降箱、入库小车和转盘,在升降箱的底盘内装有转盘,在该转盘上和车库的每一泊车单元内分别装有两条平行的入库小车轨道和车库轨道,两者相互配套并可对接,该入库小车的车轮置于该入库小车轨道或车库轨道上;在该入库小车上装有升降装置,在该升降装置上放置泊车板,在所述的车库轨道的两旁各设有泊车板支撑座。其缺点是转盘只能上下纵向移动,泊车单元围绕在转盘周围,致使车库的空间利用率低,容量很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泊车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车库的空间利用率低,容量很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泊车需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立体的框架式泊车单元、泊车板、升降箱、入库小车和转盘,在升降箱的底盘内装有转盘,在该转盘上和每一泊车单元内分别装有两条平行的入库小车轨道和车库轨道,两者相互配套并可对接,该入库小车的车轮置于该入库小车轨道或车库轨道上;在该入库小车上装有升降装置,在该升降装置上放置泊车板,在所述的车库轨道的两旁各设有泊车板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盘下面装有转盘车轮;在所述的升降箱的底盘上装有两条平行的运送轨道;所述的泊车单元分层设置,每层的各个泊车单元均分布在一运送通道的两边,在该运送通道上设有两条与所述的运送轨道配套并可相互对接的通道轨道,所述的转盘车轮置于所述的运送轨道上。-->在所述的入库小车的车轮上和转盘的车轮上各装有行走驱动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设有四个,分别设在所述的入库小车上靠近四角的位置。所述的升降箱由箱体、钢丝绳和升降驱动装置组成,箱体的上端通过钢丝绳与升降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升降箱的升降、转盘的旋转和行走、入库小车的行走和该入库小车上的升降装置的动力驱动装置均与一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该自动控制系统由微电脑和与其对应接口连接的、安装在各个受控对象的传感器组成。本技术的优点是:泊车单元为方框式分布,成分利用了空间,并且通过运送轨道的设置,大大扩展了泊车容量。整个泊车过程自动完成,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图3是图1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本技术包括框架式泊车单元3、泊车板9、升降箱8、入库小车11和转盘14,在升降箱的箱体8的底盘内装有转盘14,在该转盘14上装有两条平行的入库小车轨道13,在车库的每一泊车单元3内的底板17上装有两条平行的车库轨道5,入库小车轨道13与车库轨道5相互配套并可通过转盘14的转动进行对接。该入库小车11的车轮19可在该入库小车轨道13和车库轨道5上行走;在该入库小车11上装有升降装置15,在该升降装置15上放置泊车板9,在所述的车库轨道5的两旁各设有一根泊车板支撑座4,两根泊车板支撑座4的上端相对的一角设有凹角,用于为放置泊车板9定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盘14下面装有转盘车轮18;在所述的升降箱的箱体8的底盘上装有两条平行的运送轨道10;所述的泊车单元3分层设置,每层车库的各个泊车单元3均分布在一运送通道6的两侧,在该运送通道6上设有两条与所述的运送轨道10配套并可相互对接的通道轨道7,所述的转盘车轮18置于所述的运送轨道10上,并可移动到通道轨道7上。-->在所述的入库小车11上装有行走驱动装置12,可采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车轮转动,属于常规技术。所述的升降装置15设有四个,分别设在所述的入库小车11上靠近四个角部(对应于靠近泊车板9的四角位置)。所述的升降箱由箱体8、钢丝绳2和升降驱动装置1组成,与现有箱式电梯的结构相同,箱体8的上端通过钢丝绳2与升降驱动装置1连接。一般还设有配重机构(未图示)。所述的升降箱的升降(升降驱动装置1)、转盘的旋转驱动装置(未图示)和行走驱动装置(未图示)、入库小车的行走(行走驱动装置12)和该入库小车上的升降装置15的运行机构均与一自动控制系统(未图示)连接,该自动控制系统由微电脑和与其对应接口连接的、安装在各个受控对象的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组成。还可在车库3的各个泊车单元内安装视频检测装置、火警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喷淋洗车装置,均可通过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驾驶员只需将入库车辆16停歇在泊车板9上,止动,关门,上锁,取得入库停车卡就可放心离去。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检测的信息,首先用入库小车11上的升降装置15将泊车板9顶起一定高度,然后将升降箱箱体8升降到具有泊车位的一层,到达目标层后,启动转盘车轮18的驱动装置使转盘14沿着通道轨道7移动到目标泊车单元3,停车后转盘转动90度,使转盘14上的入库小车轨道13与车库轨道5对接,启动入库小车11将泊车板9上的汽车16移动到泊车单元3内,并降低升降装置15,将泊车板9放在泊车板支撑座4上(参见图3)。然后入库小车11返回到转盘14上,转盘14返回到升降箱箱体8内。至此完成一个泊车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包括立体的框架式泊车单元、泊车板、升降箱、入库小车和转盘,在升降箱的底盘内装有转盘,在该转盘上和每一泊车单元内分别装有两条平行的入库小车轨道和车库轨道,两者相互配套并可对接,该入库小车的车轮置于该入库小车轨道或车库轨道上;在该入库小车上装有升降装置,在该升降装置上放置泊车板,在所述的车库轨道的两旁各设有泊车板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盘下面装有转盘车轮;在所述的升降箱的底盘上装有两条平行的运送轨道;所述的泊车单元分层设置,每层的各个泊车单元均分布在一运送通道的两边,在该运送通道上设有两条与所述的运送轨道配套并可相互对接的通道轨道,所述的转盘车轮置于所述的运送轨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立体的框架式泊车单元、泊车板、升降箱、入库小车和转盘,在升降箱的底盘内装有转盘,在该转盘上和每一泊车单元内分别装有两条平行的入库小车轨道和车库轨道,两者相互配套并可对接,该入库小车的车轮置于该入库小车轨道或车库轨道上;在该入库小车上装有升降装置,在该升降装置上放置泊车板,在所述的车库轨道的两旁各设有泊车板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盘下面装有转盘车轮;在所述的升降箱的底盘上装有两条平行的运送轨道;所述的泊车单元分层设置,每层的各个泊车单元均分布在一运送通道的两边,在该运送通道上设有两条与所述的运送轨道配套并可相互对接的通道轨道,所述的转盘车轮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苗全杨学夫潘国桥
申请(专利权)人: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