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供应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技术。
技术介绍
多能联供,是指热力发电厂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户输出电能的同时,也向用户输出热能,并利用部分或全部的热能作为热源驱动可产生其它类型资源的设备(如溴化锂制冷机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等),从而产生多种类型资源(电、热、冷、水(淡化海水)等)同时或按需切换供应的效果。多能联供可以大大提高热电厂的热效率。因为,一般的凝汽式机组,汽轮机的排汽损失是很大的。而多能联供机组,通过一些方法。把一部分或者全部蒸气通过汽轮机做功后,再对热用户输出。充分利用了汽轮机排汽的余热作为热源,可用于供热也可驱动能够产生其它类型资源的设备(如溴化锂制冷机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等),使排汽损失减小。大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和应对市场需求的灵活度,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能源生成产品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如城市集中供热、大型商业区的区域型冷热电三联供、海岛供电和海水淡化,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且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目前已有公开的文献,如“独立熔盐蓄热电站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包括冷储罐(1)、热储罐(2)、冷介质泵(3)、热介质泵(4)、电加热器(5)、燃气加热器(6)、蒸汽发生器(7)、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汽轮机高压缸(10)、再热器(11)、汽轮机中低压缸(12)、发电机(13)、凝汽器(14)、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热用户组(20)、供热侧储能装置(21)和冷却塔(22);所述的发电机(13)的输入端与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中低压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包括冷储罐(1)、热储罐(2)、冷介质泵(3)、热介质泵(4)、电加热器(5)、燃气加热器(6)、蒸汽发生器(7)、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汽轮机高压缸(10)、再热器(11)、汽轮机中低压缸(12)、发电机(13)、凝汽器(14)、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热用户组(20)、供热侧储能装置(21)和冷却塔(22);所述的发电机(13)的输入端与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入端与再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再热器(11)的输入端与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除氧器(17)的一个输入端、凝汽器(14)的输入端和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14)的输出端与凝水泵(15)的输入端连接,凝水泵(15)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Ⅰ(16)的输出端与除氧器(17)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除氧器(17)的输出端与给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给水泵(18)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Ⅱ(19)输出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入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出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出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供热侧储能装置(21)的两个连接端连接;所述的电加热器(5)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5-1)连接,所述的燃气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剑锋,顾阳,刘晓宇,苗强,王景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