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998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按三层三跨为一组排、前后两组配置,一层在地坑内,二层横移托板面与相邻的行车道面取平,存储在后排车位的车辆出入时必须经过前排相应车位,前后两排的有效停车位各8个,包括3个上托板、3个下托板、2个横移托板,空车位各1个,其特征在于: 设备框架的四周由8根断面各异、长短不同的H型钢立柱围成,立柱的底部用螺柱与调整垫板联接,调整垫板焊接在土建基础的予埋钢板上; 立柱的上端设有4根H型钢纵梁和一根前横梁,还有6根槽钢组成的三组后横梁;每组后梁上安装有驱动上托板用的减速电机;其出轴上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下方设有固定在传动轴上的从动链轮,传动轴两端设有提升链轮;4根纵梁的吊点位置上都装有转向链轮,绕在上面的提升链的下端与上托板连接;纵梁上还设有防坠装置。(*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停车设备,具体是一种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属于国际专利分类E04H6/12“具有用于移动或提升车辆的机械设备的存放多辆车的车库“

技术介绍
:当前,由于大城市的车辆增长速度过快,使得停车成为一大难题。有限而宝贵的城市土地面积难以允许过多的车辆占用,因此,向空间发展成为一个趋势。而空间停车场的技术要求较高,有许多具体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国内尚未有成功运作的大型空间停车场的实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面临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合理结构与配置特点,提高空间利用率的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按三层三跨为一组排、前后两组配置,一层在地坑内,二层横移托板面与相邻的行车道面取平,存储在后排车位的车辆出入时必须经过前排相应车位,前后两排的有效停车位各8个,包括3个上托板、3个下托板、2个横移托板,空车位各1个。设备框架的四周由8根断面各异、长短不同的H型钢立柱围成,立柱的底部用螺柱与调整垫板联接,调整垫板焊接在土建基础的予-->埋钢板上。立柱的上端设有4根H型钢纵梁和一根前横梁,还有6根槽钢组成的三组后横梁;每组后梁上安装有驱动上托板用的减速电机;其出轴上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下方设有固定在传动轴上的从动链轮,传动轴两端设有提升链轮;4根纵梁的吊点位置上都装有转向链轮,绕在上面的提升链的下端与上托板连接;纵梁上还设有防坠装置。上述传动轴另一端的下方,安装有驱动下托板用的减速电机;其出轴上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下方设有固定在传动轴上的从动链轮,传动轴两端设有提升链轮;提升链条绕过提升链轮后,松边固定在提升链轮下,紧边下垂后绕过设在下托板前后的转向链轮再向上固定在框架上。框架的中部,在前后立柱内侧设有两根横向布置的工字钢通长轨道,承载着两个横移托板。前后两排之间设有连接通道,通道高度与行车道面取平。在前排的三个下托板的上方都装有背板,与下托板上下随动;前后排下托板均装有平衡装置。其具体构成: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主要由框架(1)、上托板提升系统(2)、上托板(3)、横移托板(4)、下托板提升装置(5)、背板(6)、下托板(7)和下托板平衡装置(8)等组成,在两排之间设有连接通道(9)。其中:框架(1)由H型钢等型钢组成钢结构骨架,用来安装和支承(2)至(9)等部件及存储车辆。上托板提升系统(2)主要包括电动机、减速器、传动链及链轮、传动通轴、提升链、链轮,用来升降上托-->板和存储的车辆。电动机功率2.2kW。上托板(3)包括托板框架、波纹板、导向块、限位杆、减震块和缓冲弹簧等,用来承载上层存储车辆。横移托板(4)主要由电动机、减速器、传动链及链轮、传动轴、轮子及板体等部件组成,用来在轨道上左右移动,腾出车位及存储车辆,电动机功率0.4kW。托板板体是由钢板冷弯梁、波纹板及导线管组成。下托板提升装置(5)主要由电动机、减速器、传动链及链轮、传动轴、提升链及链轮等部件组成,用来升降下托板(7)背板(6)和存储车辆,电动机功率2.2kW。背板(6)主要由一个长方形的平台和四个立柱组成。平台为矩形钢管等型材焊的框架、上面铺一层豆形花纹钢板,立柱为矩型钢管,其上、下用法兰分别与平台和下托板连接并成为一体。背板是专门供后排车辆出入时使用的。下托板(7)是由型钢和花纹钢板焊接而成,主要由前、后提升架、支座以及组合链条等部件组成,用来除存储下层车辆外,还同背板一起协助后排车辆出入车库。下托板平衡装置(8)由平衡链和安装在下托板上的链轮等件组成,用以保证下托板升降时能平行升降。连接通道(9)为连接前后两排之间的行车踏面,由型钢和花纹钢板组成。控制系统及安全设施:控制系统主要控制点是出入停车位时的位置控制,上、下托板的上、下终点位置控制和上位超行程控制;横移托板的停位控制等;控制方式包括自动和手动两种。安全设施主要是上、下托板均设置有防坠装置。所有载车托板和存储车辆都在设定的工作行程内运行和停放,依靠各种限位开关、光电管等一次元件和中心处理器控制;设有防坠装置对悬吊的托板及存储车辆的安全给予保障。本技术与在先技术相比,就空间利用率而言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背板的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地坑的空间。既不影响一层车辆的存储和进出,后排车辆通过时也不影响该背板下的车辆存储。同时该背板还不影响横移托板的左右运行。由于本技术前后两排车位的间距较小,且省去了后排车位前面的一条至少6米宽的行车道。因此不仅增加了车位、提高了场地利用率,还节省了占地面积和相应的投资。这对于地皮紧缺,昂贵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的主视图;图2为设备的侧视图;图3为前排右侧一层车位出入车时状况示意图;图4右侧中层为后排车辆出入时状况示意图;图5为后排车辆出入时行进在两排之间时状况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每排有三层停车位,一层在地坑中,二层与行车道等高,前后排间距视情而定。每排的有效停车位8个、空车位1个。前排下托板配置有背板。本技术是利用设计的升降和横移功能,倒换空车位的位置,以达到车辆存储和出入的目的。在存入和取出车辆时,均由司机在二层位置交接。具体为:一层车位的存入和取出:当确定车辆存入一层某车位或取出车辆时,该位置的上方横移托板4首先移开,留出空位,然后启动下托板提升装置5,使背板6和下托板7(取出时托板上存有车辆)提升至车道平面,由司机将车辆开入或开出。-->二层车位的存入和取出:当确定车辆存入或取出的某一横移托板4时,该横移托板在二层的任何车位位置,均可由司机将车辆开入或开出。三层车位的存入和取出:当确定车辆存入三层某车位或取出车辆时,该位置的下方横移托板4首先移开,留出空位,然后启动上托板提升系统2,使上托板3(取出时托板有车辆)降至车道平面,由司机将车辆开入或开出。后排车辆的存入和取出:后排车辆的存入和取出工作程序基本上与前排相同,不同之处是:后排车辆开入或开出前,前排相应位置的横移托板4先移开,下托板7和背板6一起降下,后排车辆方可“踏”此背板通过前排而完成存取作业。所有载车托板和存储车辆都在设定的工作行程内运行和停放,靠的是各种限位开关、光电管等一次元件和中心处理器的有效控制。悬吊的托板及存储车辆的安全由防坠装置得以可靠的保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列地坑式升降横移机械停车设备,按三层三跨为一组排、前后两组配置,一层在地坑内,二层横移托板面与相邻的行车道面取平,存储在后排车位的车辆出入时必须经过前排相应车位,前后两排的有效停车位各8个,包括3个上托板、3个下托板、2个横移托板,空车位各1个,其特征在于:设备框架的四周由8根断面各异、长短不同的H型钢立柱围成,立柱的底部用螺柱与调整垫板联接,调整垫板焊接在土建基础的予埋钢板上;立柱的上端设有4根H型钢纵梁和一根前横梁,还有6根槽钢组成的三组后横梁;每组后梁上安装有驱动上托板用的减速电机;其出轴上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下方设有固定在传动轴上的从动链轮,传动轴两端设有提升链轮;4根纵梁的吊点位置上都装有转向链轮,绕在上面的提升链的下端与上托板连接;纵梁上还设有防坠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孝先李友川张瑞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菲科技产业集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