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筒式后处理结构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354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尾气后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并联筒式后处理结构总成,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连接两个筒体的连接管;第一筒体内部依次安装一级SCR载体、二级SCR载体;右端盖的小头端与连接管的另一端焊接相连,大头端与第二筒体一端相连;第二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端盖;第二筒体外壁呈分段式结构,各段之间通过抱箍相连,在第二筒体内部从右端盖到进气端盖之间依次设置有DPF载体和DOC载体。连接管内设置有旋流混合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DOC、DPF、SCR集成后处理路线,以尿素水溶液作为还原剂喷入到排气系统中,使其在废气流中分解为氨气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从而起到净化汽车尾气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筒式后处理结构总成
本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筒式后处理结构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推进,节能减排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柴油车欧六排放标准的实施迫在眉睫。到欧六阶段,仅凭机内净化已无法满足排放要求。目前惯用的欧六后处理路线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颗粒捕集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CR)相结合,实现对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PM)及氮氧化物(NOx)的严格控制。目前,将传统SCR技术应用到欧六产品上,NH3均匀性不容易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困难、易产生尿素结晶。且国内大部分欧六产品存在占用空间大、拆卸不方便、安装不灵活、装车通用性不好等缺点。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确保SCR能够高效稳定的工作,并且能保证欧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筒式后处理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并联筒式后处理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连接两个筒体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具有左端盖大头端、右端盖大头端和左端盖小头端、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小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筒式后处理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00)、第二筒体(200)和连接两个筒体的连接管(16);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左端盖(310)和右端盖(320),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具有左端盖大头端(311)、右端盖大头端(321)和左端盖小头端(312)、右端盖(322);所述左端盖小头端与连接管一端连接,大头端与第一筒体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端盖(330);所述第一筒体靠近出气端盖处设置有出气管(8)和氮氧化物传感器(1)和PM传感器(2),所述出气管一端插入第一筒体内,另一端延伸出筒体外壁;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1)和PM传感器(2)间隔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筒式后处理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00)、第二筒体(200)和连接两个筒体的连接管(16);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左端盖(310)和右端盖(320),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具有左端盖大头端(311)、右端盖大头端(321)和左端盖小头端(312)、右端盖(322);所述左端盖小头端与连接管一端连接,大头端与第一筒体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端盖(330);所述第一筒体靠近出气端盖处设置有出气管(8)和氮氧化物传感器(1)和PM传感器(2),所述出气管一端插入第一筒体内,另一端延伸出筒体外壁;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1)和PM传感器(2)间隔垂直设置在筒体外壁上;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端盖(340);第一筒体内部从进气端盖到左端盖之间依次安装一级SCR载体(21)、二级SCR载体(22);所述右端盖小头端与连接管的另一端焊接相连,大头端与第二筒体一端相连;第二筒体靠近进气端盖处设置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一端插入第二筒体内,另一端延伸出筒体外壁,在筒体内的进气管端部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娇陈增响张俊超付细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