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24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包括设有承缆槽的索鞍,设置于承缆槽鞍座内的顶缆以及底缆,所述承缆槽内上下设有两条主缆,上下两条主缆之间间隔设有哑铃型摩擦板结构,所述摩擦板的顶面与顶缆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所述摩擦板的底面与底缆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通过顶缆与底缆保证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刚度和平衡力,再此基础上通过哑铃型摩擦板结构增加摩擦面,由此使得顶缆和底缆与索鞍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加,由此大大提高了多塔悬索桥体系结构抗滑移安全性。

Main Tower Saddle Structure of Double-Cable Multi-Tower Suspension Brid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ddle structure of the main tower in a double-cable multi-tower suspension bridge, which comprises a saddle with a cable supporting groove, a top cable and a bottom cable arranged in the saddle of the cable supporting groove, two main cables are arranged up and down in the cable supporting groove, and a dumbbell-shaped friction plate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main cables.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riction plate matches the cable strand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the top cable, and the friction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cabl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able strand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the bottom cable. The stiffness and balance force of multi-tower suspension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are guaranteed by top and bottom cables. On this basis, the friction surface is increased by dumbbell friction plate structure,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op and bottom cables and saddles,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anti-slip safety of multi-tower suspension brid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悬索桥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交通需求的不断提高,跨越江面和海峡等宽阔水域的连岛和洲际桥梁不断修建,悬索桥是极具竞争力的桥型之一,而在特定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下,多塔悬索桥具有突出优势。多塔悬索桥作为跨越宽阔海峡以及江面的较为经济的选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多塔悬索桥的结构和受力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刚度较小的缺陷。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刚度是评价多塔悬索桥适用性、连续跨越能力和结构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因此上述缺陷成为了制约多塔悬索桥应用和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刚性中主塔是提高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刚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增加中主塔刚度,不仅直接导致中主塔两侧主缆的不平衡力显著增加,显著降低主缆与鞍座间的抗滑移安全性,而且导致主塔和下部结构规模大幅度增加。为了提高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的竖向刚度,国内外学者均提出双缆结构概念,其主要是通过在一个索面内布置两根主缆,可实现荷载在两根主缆之间的灵活分配,优化悬索桥结构的受力特性,减小中主塔塔顶所受的不平衡力,显著改善了传统单缆悬索桥的上述问题。但是,目前初步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单缆体系,双缆体系虽可以提高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的竖向刚度,并且通过顶缆所受不平衡力与底缆所受不平衡力方的反向抵消,减小最不利荷载工况下中主塔塔顶所受的不平衡力。但是由于顶部和底部两根主缆的两个不平衡力均会增大,因此抗滑移问题相比于单缆结构时更加严重。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既能够保证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刚度和平衡力又能够满足抗滑移安全性要求的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塔悬索桥体系结构抗滑移安全性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包括设有承缆槽的索鞍,设置于承缆槽鞍座内的顶缆以及底缆,所述承缆槽内上下设有两条主缆,上下两条主缆之间间隔设有哑铃型摩擦板结构,所述摩擦板的顶面与顶缆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所述摩擦板的底面与底缆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通过顶缆与底缆保证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刚度和平衡力,再此基础上通过哑铃型摩擦板结构增加摩擦面,由此使得顶缆和底缆与索鞍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加,由此大大提高了多塔悬索桥体系结构抗滑移安全性。进一步地,顶缆以及底缆的每列索股之间均设有填充物。设有填充物以填补索股之间的空隙,此填充物具有很小的弹性模量,由此进一步增大索股与索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增大顶缆和底缆与索鞍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哑铃型摩擦板结构包括摩擦板主体以及设置于摩擦板主体两侧的榫头,所述榫头在承缆槽上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榫头安装的安装槽。由此利于哑铃型摩擦板结构的稳定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为沿承缆槽槽壁延伸至承缆槽顶部的滑槽,所述榫头安装之后滑槽内榫头至承缆槽顶部空余的位置由填充板固定填充。滑槽方便了哑铃型摩擦结构的安装,设置填充板进一步加固哑铃型摩擦结构的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板与承缆槽槽壁通过锚定螺栓固定相连。由此方便填充板的固定。本技术提供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哑铃型摩擦板结构,第一种,所述哑铃型摩擦板结构顶面与底面为锯齿面;第二种所述哑铃型摩擦板结构顶面为锯齿面,底面为平面。第三种,所述哑铃型摩擦板结构顶面为锯齿面,底面为凹弧面。进一步地,所述顶缆与底缆中各列相邻索股之间设有竖向摩擦板。由此进一步增大顶缆、底缆与索鞍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底缆中的各竖向摩擦板与所述哑铃型摩擦结构之间设有压缩条。由此避免上部传来的径向压力没有传递到底缆,而直接通过底缆之间的竖向摩擦板传至索鞍索鞍的下部。可见,通过顶缆与底缆保证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刚度和平衡力,再此基础上通过哑铃型摩擦板结构增加摩擦面,使得顶缆和底缆与索鞍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加,由此大大提高了多塔悬索桥体系结构抗滑移安全性。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且简洁,现场施工过程方便快捷,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本技术主要适用于多塔悬索桥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中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技术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中实施例一的安装过程图。图4为本技术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中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位图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中哑铃型摩擦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技术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中哑铃型摩擦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1—索鞍;2—底缆;3—加劲板;4—哑铃形横向摩擦板;5—填充板;6—锚定螺栓;7—顶缆;8—填充物;9—锚杆;10—锚定螺栓;11—榫头;12—底板;13—安装槽;14—承缆槽;15—竖向摩擦板;16—压缩条;17—竖向摩擦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技术一分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本技术中术语和单位。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包括设有承缆槽14的索鞍1,设置于承缆槽14鞍座内的顶缆7以及底缆2,所述承缆槽14内上下设有两条主缆,上下两条主缆之间间隔设有哑铃型摩擦板结构4,所述摩擦板的顶面与顶缆7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所述摩擦板的底面与底缆2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顶缆7以及底缆2的每列索股之间均设有填充物8。所述哑铃型摩擦板结构4包括摩擦板主体以及设置于摩擦板主体两侧的榫头11,所述榫头11在承缆槽14上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榫头11安装的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为沿承缆槽14槽壁延伸至承缆槽14顶部的滑槽,所述榫头11安装之后滑槽内榫头11至承缆槽14顶部空余的位置由填充板5固定填充。所述填充板5与承缆槽14槽壁通过锚定螺栓6,10固定相连。所述哑铃型摩擦板结构4顶面与底面为锯齿面。所述哑铃型摩擦板结构4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包括设有承缆槽(14)的索鞍(1),设置于承缆槽(14)鞍座内的顶缆(7)以及底缆(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缆槽(14)内上下设有两条主缆,上下两条主缆之间间隔设有哑铃型摩擦板结构(4),所述摩擦板的顶面与顶缆(7)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所述摩擦板的底面与底缆(2)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包括设有承缆槽(14)的索鞍(1),设置于承缆槽(14)鞍座内的顶缆(7)以及底缆(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缆槽(14)内上下设有两条主缆,上下两条主缆之间间隔设有哑铃型摩擦板结构(4),所述摩擦板的顶面与顶缆(7)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所述摩擦板的底面与底缆(2)的索股布置结构相契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其特征在于,顶缆(7)以及底缆(2)的每列索股之间均设有填充物(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哑铃型摩擦板结构(4)包括摩擦板主体以及设置于摩擦板主体两侧的榫头(11),所述榫头(11)在承缆槽(14)上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榫头(11)安装的安装槽(1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缆多塔悬索桥中主塔鞍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为沿承缆槽(14)槽壁延伸至承缆槽(14)顶部的滑槽,所述榫头(11)安装之后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华郭昊霖程震宇卜一之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