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92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冷料柄、冷料井夹持片、固定导柱、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所述分流道设置在主流道的下部,且分流道与主流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冷料柄设置在分流道的两侧,且冷料柄与分流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在分流道的两端,且第二容纳槽与分流道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熔融塑料流动稳定性强,不易发生堵塞现象,冷料形成在料头中,不会作用在产品上,减小冷胶现象引起的产品报废,提高产品外观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A Die Head Structure for Anti-product Cold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jection moulding, in particular to a die head structure for product-proof cold material, which comprises a main channel, a shunt channel, a cold material handle, a cold material well clamping sheet, a fixed guide pillar, a first accommodation tank and a second accommodation tank; the shunt channel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main channel, and the shunt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hannel through a welding mode; The second holding groove is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shunt channel, and the second holding groove is integrated with the shunt channel. Through structural improve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strong flow stability of molten plastics, no clogging phenomenon, forming cold material in the feeding head, no effect on the product, reducing product scrap caused by cold glue phenomenon, improving product appearance quality, improv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etc., thus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exi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但是,产品注塑时(特别注塑尼龙材料)产品进胶口位置经常出现冷胶现象,并且产品注塑时经常会因为冷却的塑胶导致进胶口堵塞,使产品生产时经常出现缺陷,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升高注塑机射嘴温度,减少注塑过程中塑胶冷却的情况,或者发生冷胶现象时,停止生产,对射嘴进行排胶处理,清理射嘴里的冷却胶体后再继续生产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温度升高后容易引起材料的碳化,且不稳定,对于成型时间长的产品还是会产生冷胶现象;2、经常排料清理冷料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温度升高后容易引起材料的碳化,且不稳定,对于成型时间长的产品还是会产生冷胶现象;经常排料清理冷料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冷料柄、冷料井夹持片、固定导柱、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所述分流道设置在主流道的下部,且分流道与主流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冷料柄设置在分流道的两侧,且冷料柄与分流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容纳槽设置在分流道的两端,且第二容纳槽与分流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导柱设置在分流道的底部,且固定导柱与分流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在主流道的底部,且第一容纳槽与主流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冷料井夹持片设置在第一容纳槽的底部,且冷料井夹持片与第一容纳槽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流道的整体外观呈圆台状,且主流道的内部为中空式设置。优选的,所述分流道的俯视面呈Z形状,且分流道的弯折处设置为圆弧状过渡。优选的,所述分流道的横截面呈U形状,且分流道与主流道相贯通。优选的,所述冷料柄尺寸要求15mm以上,且冷料柄尺寸要求是分流道直径的两倍。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主流道的整体外观呈圆台状,且主流道的内部为中空式设置的设置,提高熔融塑料流动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堵塞现象。2、本技术分流道的俯视面呈Z形状,且分流道的弯折处设置为圆弧状过渡的设置,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获得平缓转换,且能将熔融塑料均匀分配到各模穴中。3、本技术冷料柄尺寸要求15mm以上,且冷料柄尺寸要求是分流道直径的两倍的设置,使冷料形成在料头中,不会作用在产品上,减小冷胶现象引起的产品报废,提高产品外观质量。4、本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熔融塑料流动稳定性强,不易发生堵塞现象,冷料形成在料头中,不会作用在产品上,减小冷胶现象引起的产品报废,提高产品外观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及冷料流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及冷料流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冷料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冷料柄分布示意图。图中:主流道1、分流道2、冷料柄3、冷料井夹持片4、固定导柱5、第一容纳槽6、第二容纳槽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包括:主流道1、分流道2、冷料柄3、冷料井夹持片4、固定导柱5、第一容纳槽6、第二容纳槽7;分流道2设置在主流道1的下部,且分流道2与主流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冷料柄3设置在分流道2的两侧,且冷料柄3与分流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二容纳槽7设置在分流道2的两端,且第二容纳槽7与分流道2为一体式结构;固定导柱5设置在分流道2的底部,且固定导柱5与分流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一容纳槽6设置在主流道1的底部,且第一容纳槽6与主流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冷料井夹持片4设置在第一容纳槽6的底部,且冷料井夹持片4与第一容纳槽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具体的,主流道1的整体外观呈圆台状,且主流道1的内部为中空式设置,提高熔融塑料流动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堵塞现象。具体的,分流道2的俯视面呈Z形状,且分流道2的弯折处设置为圆弧状过渡,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获得平缓转换,且能将熔融塑料均匀分配到各模穴中。具体的,分流道2的横截面呈U形状,且分流道2与主流道1相贯通。具体的,冷料柄3尺寸要求15mm以上,且冷料柄3尺寸要求是分流道2直径的两倍,使冷料形成在料头中,不会作用在产品上,减小冷胶现象引起的产品报废,提高产品外观质量。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使用该装置时,注塑过程中,熔融状态的塑料进入主流道1内,最先进入模具的溶胶料流前锋温度迅速下降,形成冷料,在后部料流的推动下向前行进,首先进入第一容纳槽6内,待冷料及料流将第一容纳槽6注满后再进入分流道2,延分流道2继续行进,再次过程中料流前锋温度与分流道2接触后迅速下降,又会形成冷料,在后部料流的推动下继续向前行进,进入第二容纳槽7内,待冷料及料流将第二容纳槽7注满后才会从冷料柄3流出,进入模穴中,并且本专利对冷料柄3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冷料形成在料头中,不会作用在产品上,大大减小冷胶现象引起的产品报废,提高产品外观质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综上所述:该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通过主流道的整体外观呈圆台状,且主流道的内部为中空式设置的设置,提高熔融塑料流动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堵塞现象;通过分流道的俯视面呈Z形状,且分流道的弯折处设置为圆弧状过渡的设置,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获得平缓转换,且能将熔融塑料均匀分配到各模穴中;通过冷料柄尺寸要求15mm以上,且冷料柄尺寸要求是分流道直径的两倍的设置,使冷料形成在料头中,不会作用在产品上,减小冷胶现象引起的产品报废,提高产品外观质量。本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熔融塑料流动稳定性强,不易发生堵塞现象,冷料形成在料头中,不会作用在产品上,减小冷胶现象引起的产品报废,提高产品外观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包括:主流道(1)、分流道(2)、冷料柄(3)、冷料井夹持片(4)、固定导柱(5)、第一容纳槽(6)、第二容纳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2)设置在主流道(1)的下部,且分流道(2)与主流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冷料柄(3)设置在分流道(2)的两侧,且冷料柄(3)与分流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容纳槽(7)设置在分流道(2)的两端,且第二容纳槽(7)与分流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导柱(5)设置在分流道(2)的底部,且固定导柱(5)与分流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容纳槽(6)设置在主流道(1)的底部,且第一容纳槽(6)与主流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冷料井夹持片(4)设置在第一容纳槽(6)的底部,且冷料井夹持片(4)与第一容纳槽(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产品冷料的模具料头结构,包括:主流道(1)、分流道(2)、冷料柄(3)、冷料井夹持片(4)、固定导柱(5)、第一容纳槽(6)、第二容纳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2)设置在主流道(1)的下部,且分流道(2)与主流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冷料柄(3)设置在分流道(2)的两侧,且冷料柄(3)与分流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容纳槽(7)设置在分流道(2)的两端,且第二容纳槽(7)与分流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导柱(5)设置在分流道(2)的底部,且固定导柱(5)与分流道(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容纳槽(6)设置在主流道(1)的底部,且第一容纳槽(6)与主流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冷料井夹持片(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添雄吴燕瑞梁根成邓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