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5276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静电控制系统、量测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部件Ⅰ、运动控制部件Ⅱ、光学定位部件、抓取部件、转移基板、转移头阵列、载盘、回收部件、载台、微型发光二极管、承载基板;其中:抓取部件与转移基板连接,用于抓取转移基板,并将所述转移基板作为转移头,所述转移基板用于抓取微型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转移基板作为转移头进行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较现有技术减少一个转移步骤,可以有效提高转移效率,同时在转移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测试,以排除不合格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从而可以实现快速、高良率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系统。
技术介绍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是指尺寸缩小到微米级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由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反应速度快,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等优点,将微型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显示领域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门和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微型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显示领域需要将生长在衬底上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到驱动背板上,该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技术。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静电吸附方式的技术进行转移,静电转移技术需要使用转移头阵列,通过对转移头施加电压使其带上静电来对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抓取,去掉转移头上的电压来将微型发光二极管释放在接收衬底上。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对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速率和良率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接近100%的良率。然而静电吸附方式的转移技术在转移速率和良率上有限,制约了微型发光二极管在显示领域上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移速率和良率偏低的问题。(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101)、静电控制系统(102)、量测系统(103)、运动控制系统(104)、运动控制部件Ⅰ(105)、运动控制部件Ⅱ(106)、光学定位部件(107)、抓取部件(108)、转移基板(109)、转移头阵列(110)、载盘(111)、回收部件(112)、载台(113)、微型发光二极管(114)、承载基板(115);其特征在于:抓取部件(108)与转移基板(109)连接,用于抓取转移基板(109),并将所述转移基板(109)作为转移头,所述转移基板(109)用于抓取微型发光二极管(114),量测系统(103)通过抓取部件(108)与转移基板(10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转移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101)、静电控制系统(102)、量测系统(103)、运动控制系统(104)、运动控制部件Ⅰ(105)、运动控制部件Ⅱ(106)、光学定位部件(107)、抓取部件(108)、转移基板(109)、转移头阵列(110)、载盘(111)、回收部件(112)、载台(113)、微型发光二极管(114)、承载基板(115);其特征在于:抓取部件(108)与转移基板(109)连接,用于抓取转移基板(109),并将所述转移基板(109)作为转移头,所述转移基板(109)用于抓取微型发光二极管(114),量测系统(103)通过抓取部件(108)与转移基板(109)上的集成电路连接,所述量测系统(103)对抓取到转移基板(109)上的微型发光二极管(114)进行测试,所述量测系统(103)与计算机系统(101)连接,静电控制系统(102)上具有微型开关阵列,静电控制系统(102)与计算机系统(101)连接,静电控制系统(102)通过抓取部件(108)与转移基板(109)上的集成电路连接,运动控制系统(104)与运动控制部件Ⅰ(105)连接,运动控制部件Ⅰ(105)与运动控制部件Ⅱ(1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良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