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02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包括四个侧栏和底架,所述侧栏包括第一竖栏、第二竖栏和第一横栏,第一竖栏和第二竖栏顶部之间设有第一横栏,且第一横栏与第一竖栏和第二竖栏垂直相连;第二竖栏顶端设有定位槽,第二竖栏的下方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定位槽相对应设置,所述底架包括第二横栏、第三横栏、两根第三竖栏和四根第四竖栏,第三竖栏和第四竖栏平行设置,第二横栏和第三横栏平行设置,且垂直设于第三竖栏和第四竖栏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自动装车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进现有的载物框使其适应自动装车装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还加快了装车速度,保障了旺季时的发货速度与货物质量。

A Carrier Frame for Convenient Automatic Loa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ading frame for convenient automatic loading, which comprises four side rails and a bottom frame. The side rails include the first vertical column, the second vertical column and the first horizontal column. The first vertical column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vertical column and the second vertical column,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vertical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groove, and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vertical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foot. The supporting foot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ing slot. The chassis comprises the second, third, two third and four fourth vertical bars, the third and fourth vertical bars are parallel, the second and third horizontal bars are parallel, and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vertical bars. The utility mod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utomatic loading device, which is realized through improvement. Some loading frames make it adapt to the automatic loading devic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save costs, but also speed up the loading speed, to ensure the delivery speed and quality of goods in peak seas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
本技术涉及塑料管材生产储运及装卸
,尤其是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强劲发展,中国对塑料管材的需求日益上涨,因此塑料管材市场非常广阔,我国也非常重视并大力发展新型塑料管材,并制定了“十三五”期间塑料管材行业发展总体目标,强调塑料管材行业要加强科技创新及技术进步,其中,PE管材具有独特的柔韧性和优良的耐刮伤能力,容易移动、弯曲和穿插,遇铺设路面沉降、错位也不易断裂而造成伤害,而且抗震性能好,所以需求量巨大,然而在目前的管材储存与装车过程中,大部分靠的是人工装车,叉车将载物框运输到货车前,人工再将管材从载物框搬运到货车上,这种现状导致装车速度慢,耗费人力财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通过把普通载物框的中间位置去掉横栏、竖栏,从而可以方便自动装车装置将管材抬离载物框并运送到货车货箱的上方,通过载物框结构的改进,加快了装车速度,提高发货了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包括载物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框本体包括侧栏和底架,所述侧栏包括第一竖栏、第二竖栏和第一横栏,第一竖栏和第二竖栏顶部之间设有第一横栏,且第一横栏与第一竖栏和第二竖栏垂直相连,第二竖栏顶端设有定位槽,第二竖栏的下方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定位槽相对应设置;所述底架为矩形框架,包括第二横栏、第三横栏、第三竖栏和第四竖栏,第三竖栏和第四竖栏平行设置,第二横栏和第三横栏平行设置,且垂直设于第三竖栏和第四竖栏的两端,第四竖栏通过两个垫块与第五竖栏平行相连。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侧栏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平行设置于底架之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载物框本体均由相同规格的方钢组装构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载物框本体采用方钢焊接构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钢均涂敷有防水漆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定位槽为杯状定位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脚可套装在定位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包括侧栏和底架,载物框本体由相同规格的方钢组装构成,且整个框架结构均为焊接相连,框架强度得以增强,侧栏包括第一竖栏、第二竖栏和第一横栏,第二竖栏顶端设有定位槽,第二竖栏的下方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可套装在定位槽中,这样可以实现多个载物框的竖直码放,节省了占地面积。所述底架包括第二横栏、第三横栏、两根第三竖栏和四根第四竖栏,第四竖栏通过两个垫块与第五竖栏平行相连,这样一方面实现了把载物框内部垫高,以方便其他装车装置插入到载物框的底架之上,另一方面通过设置4根第四竖栏,第四竖栏和第五竖栏之间又通过两个垫块相连,在保证了整个框架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又尽可能的节省了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载物框的生产成本,所述方钢均涂敷有防水漆层,具有防水防氧化的作用,本技术是自动装车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进现有的载物框使其适应自动装车装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还加快了装车速度,保障了旺季时的发货速度与货物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竖栏;2、第二竖栏;3、第一横栏;4、第二横栏;5、第三横栏;6、第三竖栏;7、第四竖栏;8、垫块;9、第五竖栏;10、支撑脚;11、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包括载物框本体,所述载物框本体包括四个侧栏和底架,所述侧栏的高度为1220mm,包括第一竖栏1、第二竖栏2和第一横栏3,第一竖栏1和第二竖栏2顶部之间设有第一横栏3,第一横栏3与第一竖栏1和第二竖栏2垂直相连,第一竖栏1和第二竖栏2之间的距离为900mm,第二竖栏2顶端设有定位槽11,第二竖栏2的下端设有支撑脚10,所述支撑脚10与定位槽11相对应设置,支撑脚10可套装在定位槽11中,这样可以实现载物框的竖直码放,节省占地面积,所述底架包括第二横栏4、第三横栏5、两根第三竖栏6和四根第四竖栏7,第三竖栏6和第四竖栏7平行设置,第二横栏4和第三横栏5平行设置,且垂直设于第三竖栏6和第四竖栏7的两端,第二横栏4和第三横栏5之间的距离为1150mm,第四竖栏7通过两个垫块8与第五竖栏9平行焊接相连,所述垫块8的高度为100mm,通过设置垫块8,一方面实现了把载物框内部垫高,以方便其他装车装置插入到载物框的底架之上,另一方面通过设置4根第四竖栏7,第四竖栏7和第五竖栏9之间又通过两个垫块8相连,在保证了整个框架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又尽可能的节省了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载物框的生产成本。本技术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需要配合他其他装车装置使用,本实施例为配合一种自动装车装置使用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自动装车装置由规格为50mm*100mm*5mm的方钢焊接拼成,所述自动装车装置包括箱体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箱体包括第二底架、后挡架、顶架、前挡架,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装置和液压系统,所述第二底架为矩形框架,第二底架底端设有可拆卸的第一U型活动架和第二U型活动架,所述第一U型活动架和第二U型活动架均采用140mm*58mm*6mm的槽钢制作而成,且第一U型活动架和第二U型活动架之间的距离为800mm,所述后挡架垂直设在第二底架后端,所述后挡架顶端与顶架垂直相连,所述顶架前端连接前挡架,在顶架与前挡架的连接处设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连接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和叉车内部的动力系统相连接,使自动装车装置变成一个可由液压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工作原理:管材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装配在载物框内,自动装车装置通过第一U型活动架和第二U型活动架固定在叉车的叉脚上,第一U型活动架内穿设有叉车左侧叉脚,第二U型活动架内穿设有叉车右侧叉脚,从而实现了自动装车装置与叉车的稳固连接,在操作自动装置时首先启动液压装置,液压装置通过连接叉车的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来源,使前挡板慢慢抬起到水平,然后第二底架慢慢插入到载物框垫高的内部,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竖栏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底架的宽度,这样就避免了当第二底架慢慢插入到载物框垫高的内部时由于人操作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当第二底架完全插入到载物框垫高的内部时,关闭液压装置使前挡架与第二底架闭合,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人工操作叉车将管材垂直向上慢慢抬离载物框,然后再运送到货车货箱的上方,停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包括载物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框本体包括侧栏和底架,所述侧栏包括第一竖栏(1)、第二竖栏(2)和第一横栏(3),第一竖栏(1)和第二竖栏(2)顶部之间设有第一横栏(3),且第一横栏(3)与第一竖栏(1)和第二竖栏(2)垂直相连;第二竖栏(2)顶端设有定位槽(11),第二竖栏(2)的下方设有支撑脚(10),所述支撑脚(10)与定位槽(11)相对应设置;所述底架为矩形框架,包括第二横栏(4)、第三横栏(5)、第三竖栏(6)和第四竖栏(7),第三竖栏(6)和第四竖栏(7)平行设置,第二横栏(4)和第三横栏(5)平行设置,且垂直设于第三竖栏(6)和第四竖栏(7)的两端,第四竖栏(7)通过两个垫块(8)与第五竖栏(9)平行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自动装车的载物框,包括载物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框本体包括侧栏和底架,所述侧栏包括第一竖栏(1)、第二竖栏(2)和第一横栏(3),第一竖栏(1)和第二竖栏(2)顶部之间设有第一横栏(3),且第一横栏(3)与第一竖栏(1)和第二竖栏(2)垂直相连;第二竖栏(2)顶端设有定位槽(11),第二竖栏(2)的下方设有支撑脚(10),所述支撑脚(10)与定位槽(11)相对应设置;所述底架为矩形框架,包括第二横栏(4)、第三横栏(5)、第三竖栏(6)和第四竖栏(7),第三竖栏(6)和第四竖栏(7)平行设置,第二横栏(4)和第三横栏(5)平行设置,且垂直设于第三竖栏(6)和第四竖栏(7)的两端,第四竖栏(7)通过两个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轩宇段洪文赵建国何正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永高塑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