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存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275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体存车装置是,在上下方向形成多个汽车存放空间,并将装载在托板上的汽车连同托板一起,向设置在前述存放空间内的存放搁板上进行存放或取出的装置;汽车搬出搬入装置,在构造上是利用在上下方向能自由移动的电梯来进行工作,该电梯是由一对导柱及沿着该导柱升降的升降架组成;在该升降架上设有使托板及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叉子装置,同时在前述升降架上,还配置有为了防止摇摆及倾斜的第一导轮及第二导轮。(*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地存放多辆汽车的立体存车装置,特别是关于能安全地运转、操作电梯式汽车升降架的立体存车装置。在城市中,确保存车场用地正日益困难,从土地有效利用的必要性出发,各种形式的立体存车装置正在被开发并实现实用化。以往最常用的是吊舱式立体存车装置,其构成是,上下各设置两组链轮,在该链轮上张挂输送链,在该输送链上安装多个吊舱,将汽车装载在各吊舱内。但这种吊舱式立体存车装置,在输送链上承载着全部吊舱的重量,由于过大的载荷作用,对输送链及该输送链的驱动装置来说,为确保其安全,必须采用较大的安全系数,于是整个设备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因此,人们就考虑出将汽车的存放机构与将汽车搬入或搬出此存放机构的搬送机构加以分离,即使增加汽车的存放台数,也能防止整个机械装置极端大型化的立体存车装置。体现这种立体存车装置的已有专利,可列举美国专利3,294,260及3,710,956或英国专利989,859。可是,上述美国专利及英国专利所示的立体存车装置存在着汽车的搬送机构庞大或是存放机构不能有效地配置等缺点。另外,这些立体存车装置的搬送机构对于安全地运搬每辆重量为一吨左右的汽车还缺乏实际的技术保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述装置,即在汽车搬送机构上,不承受过大的载荷,并且还能将汽车安全地搬入或搬出有效配置的存放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存车装置的汽车搬送机构与存放机构是各自独立的,作为搬送机构的电梯,其前后设置一对导柱,能使升降架沿此导柱平稳地进行升降动作,因此该电梯的侧部能有效地用作存放机构。另外,装载一辆汽车,并将该汽车搬入或搬出存放空间的升降架不会发生摇动及倾斜,能安全地进行运转操作,并且不必使搬送机构成为庞大的装置。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立体存车装置概况的侧面说明图,图2是图1的左视侧面说明图,图3是表示升降架代表例的将其一部分省略的侧面图,图4是沿着图3的Ⅳ-Ⅳ线剖切的向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Ⅴ-Ⅴ线剖切的向视图,图6是表示导柱的另一实施例的、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其他升降架例子的将其一部分省略的侧面图,图8是沿着图7的Ⅷ-Ⅷ线剖切的向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Ⅸ-Ⅸ线剖切的向视图。结合图1及图2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概略构造。立体存车装置是由作为搬送机构的电梯E与作为存放机构的存放架Lr、Ll构成。该存放架Lr、Ll是在电梯E的左右两侧,以框架7作为主构件而形成,在该框架7上,存放搁板8被设置于水平方向,该存放搁板8在上下方向形成许多层,在各存放搁板8、8之间构成汽车的存放空间4,并成层叠状。又在各存放搁板8上放置矩形板状的托板P,将汽车存放在该托板上,借助于后述的电梯E进行搬送。在该实施例中,地面层GL上形成从电梯E中搬入、搬出汽车的初始位置-->H0。电梯E是以导柱20、升降架10及提升装置6作为主要构成构件,导柱20在汽车C的前后侧位置上与框架7固定并竖立设置,在该导柱20、20之间配置有装载托板P1及汽车的升降架10,该升降架10沿着前述导柱20进行上下移动。另外,在框架7的最上层配置有提升装置6,利用图中未表示的链条来连结该提升装置6及升降架10,并基于提升装置6的驱动,使升降架10进行上下运动。另外,在前述升降架10的水平构件12上,配置了叉子装置F,该叉子装置F在水平方向(对于装载的汽车来说是左右方向),借助于滑动机构能自由伸缩,利用该叉子装置F将托板P及汽车C送入存放空间4,或相反将其取出。旋转装置9a及升降装置9b设置在前述电梯E的下部,以便能够变换汽车的前后姿势。利用该立体存车装置进行汽车的存放操作可按下述顺序进行。首先将汽车C引导到初始位置H0的托盘P0上,借助于下降到最低位置的升降架10的叉子装置F,将托板P0及汽车C装载到升降架10上。然后,借助于提升装置6,将该升降架10横靠在所希望层的存放空间4的侧部并停止,再次利用叉子装置F,将托板P2及汽车C按箭头S1方向水平移动到存放空间4内,随后使升降架10下降若干距离,将托板P3及汽车C换载在存放搁板8上。再有,关于搬出汽车C的操作,按前述搬入操作相反的顺序进行,根据需要改变汽车C的前后姿势时,可利用前述的旋转装置9a、升降装置9b。图3是表示升降架10的详细实施例的中间断开一部分的侧-->面图,图4是沿着图3的Ⅳ-Ⅳ线剖切的向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Ⅴ-Ⅴ线剖切的向视图。升降架10是由水平构件12及相对着竖立设置在此水平构件12的前后两端部的一对吊架11、11组成,而上述水平构件12是由沿着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一对长水平桁架构件12a、12a,以及横架在水平桁架构件12a、12a上面,用螺栓固定的一对槽形水平构件12b、12b组成的长方形框架构件。各吊架11是如下组合而成:将两根槽形垂直构件11a、11a的根部固定在槽形水平构件12b上,同时通过横构件11c连结槽形垂直构件11a、11a的顶部,再用加强构件11b、11b将槽形水平构件12b的两端部及各槽形垂直构件11a、11a的顶部斜向连结起来。通过托架14a将链轮14、14用轴安装在各吊架11的顶部,通过传动链14b、14b……将吊架11与上方的提升装置6之间连结起来。即升降架10是通过传动链14b、14b……从上方吊挂起来,借助于驱动提升装置6,即能自由升降。但是,与一对吊架11连接的传动链14b、14b……都是同时卷起或反绕。第一导轮31、31……,是将设置在吊架11上下方的导轮各自成对地设置在左右两侧,有四个导轮,用轴安装在吊架11的外侧。第一导轮31、31……是用轴安装在槽形垂直构件11a、11a的上下方两端部,上方的导轮置于与横构件11c相一致的高度位置上,下方的导轮设置在槽形垂直构件11a、11a突出于槽形水平构件12b下方的部件上。于是,其构成是:将四个第一导轮31、31……设置在长方形的各顶点上,并能沿着导柱20的左右外侧面滚动。-->第二导轮32、32……是通过托架32a,分别对应于横构件11c及槽形水平构件12b,上下成对地沿着纵向各自用轴安装(图4),该导轮32的圆周的一部分突出于吊架11的外侧。导柱20是由两条H形构件21、21构成,该H形构件21、21是互相平行并竖直地设置,通过横构件21a、连结件21b、21b及间隔件21c固定在形成存放架的框架7上(参见图3、5)。但是,H形构件21、21的相互间隔受到间隔件21c长度的限制,并且,H形构件21、2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通过在连结件21b、21b上形成的长孔可自由调节。第一及第二导轮31、32和导柱20的相互关系位置是如下进行设定的,即在第一导轮31、31……之中,位于同一高度的各一对导轮与两根H形构件21、21的左右侧各外侧端面相接触并使之能进行滚动,另外,第二导轮32、32……与两根H形构件21、21的前后侧各内侧面相接触并能进行滚动。因此,第二导轮32、32……是配置在一对吊架11、11上,与方向相对地竖立设置的一对导柱20、20的各内侧侧面相接触。如此构成的立体存车装置的升降架的动作如下所述。如前述那样,在升降架10上装有叉子装置F、F,并通过托板P装载1辆汽车C,在将此汽车C沿着上下方向搬送之后,向所希望的高度位置的汽车存放空间4中,连同托板P一起进行存入或将其搬出。下面就升降架10进行升降时的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多层汽车存放搁板的存放架。在该存放架的侧部配设电梯,该电梯是由在前后方向的平行地竖立设置的一对导柱、沿着该导柱上下移动的升降架及使该升降架进行升降的提升装置所构成,在该升降架上,配备有使装载的托板及汽车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叉子装置,前述升降架至少要由水平构件及在该水平构件的前后方突起设置的吊架组成,在上述升降架的前后端部,配置有沿着前述导柱的左右侧侧面滚动的第一导轮,同时配置有沿着前述导柱的前后侧内侧面滚动的第二导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7-11-18 291612/87;JP 1987-12-16 318349/871、一种立体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多层汽车存放搁板的存放架,在该存放架的侧部配设电梯,该电梯是由在前后方向的平行地竖立设置的一对导柱、沿着该导柱上下移动的升降架及使该升降架进行升降的提升装置所构成,在该升降架上,配备有使装载的托板及汽车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叉子装置,前述升降架至少要由水平构件及在该水平构件的前后方突起设置的吊架组成,在上述升降架的前后端部,配置有沿着前述导柱的左右侧侧面滚动的第一导轮,同时配置有沿着前述导柱的前后侧内侧面滚动的第二导轮。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冈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成建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