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1290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在第一承台区、第二承台区分别施工第一钻孔桩、第二钻孔桩;待第一钻孔桩施工完成后,在第一承台区外侧插打第一外侧围堰;在中央系梁区插打临时围堰,并令所述临时围堰与所述第一外侧围堰合拢;对第一承台区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二钻孔桩施工完成后,在第二承台区外侧插打第二外侧围堰,并令所述第二外侧围堰与所述临时围堰合拢;对第二承台区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一承台区、第二承台区基坑开挖完成后,对中央系梁区进行基坑开挖;对第一承台区、第二承台区和中央系梁区进行承台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承台施工受钻孔桩施工进度制约,有效缩短基坑开挖工期。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umbbell Cap Suitable for La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dumbbell-shaped caps on lan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bored pile and the second bored pile in the first cap area and the second cap area respectively; insertion of the first outer cofferdam outside the first cap area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bored pile; and insertion of the temporary cofferdam in the central tied beam area, and ordering the temporary cofferdam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uter side. Cofferdam closure;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n the first cap area;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bored pile is completed, the second outer cofferdam is inserted outside the second cap area, and the second outer cofferdam is closed with the temporary cofferdam;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second cap area;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first cap area and the second cap area is completed,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central tie beam area; and the first is carried out in the second cap area. Pile cap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cap area, the second cap area and the central tied beam area. The invention can avoid the constra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of Bored Piles in the cap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中陆地基础的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悬索桥主塔基础设计中,设中央系梁连接的哑铃型承台基础是较常采用的承台形式,其一般包括两侧的圆形的第一承台区、第二承台区和中间连接的中央系梁区。施工过程中,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常规的施工步骤为:1)、施工钻孔桩;2)、插打围堰,分步开挖至每层内支撑底,安装该层内支撑;3)、继续开挖至基坑底,进行地基处理,浇筑砼垫层,施工承台。按照该施工方法组织施工,由于钻孔桩施工须使用钻机作业平台,钻机转移不便,因此,基坑开挖须待所有钻孔桩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而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上下游的地质条件不同,或一些突发状况的影响,第一承台区和第二承台区的钻孔桩施工进度往往不能保持一致,这就会造成施工现场出现窝工的状况,影响工期进度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承台施工受钻孔桩施工进度制约,可有效缩短工期的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承台区、第二承台区分别施工第一钻孔桩、第二钻孔桩;待第一钻孔桩施工完成后,在第一承台区外侧插打第一外侧围堰;在中央系梁区插打临时围堰,并令所述临时围堰与所述第一外侧围堰合拢;对第一承台区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二钻孔桩施工完成后,在第二承台区外侧插打第二外侧围堰,并令所述第二外侧围堰与所述临时围堰合拢;对第二承台区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一承台区、第二承台区基坑开挖完成后,对中央系梁区进行基坑开挖;对第一承台区、第二承台区和中央系梁区进行承台施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中,对所述第一承台区和第二承台区进行基坑开挖时须保留中央系梁区处的土体以确保所述临时围堰稳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中,对所述第一承台区和第二承台区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还须在承台区内壁设置内支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承台区内壁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多层内支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支撑与所述临时围堰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支撑为钢结构支撑或填充水泥砂浆材料支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中,对所述中央系梁区进行基坑开挖前须拆除所述临时围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根据钻孔桩施工进度,在钻孔桩先施工完成的承台区域插打第一外侧围堰,配合在中央系梁区增设的临时围堰将该区域分隔开来,确保区域内土体受力稳定,可率先单独进行基坑开挖;待另一承台区域的钻孔桩也施工完成后,在该承台区域插打第二外侧围堰并与临时围堰合拢,使第一承台区、第二承台区和中央系梁区被分隔为三个独立的施工区域,根据工程进展需要合理安排三个区域的开挖顺序,便于将开挖设备和人员集中作业,避免承台施工受钻孔桩施工进度制约,可有效缩短基坑开挖工期。对钻孔桩施工难度大、基坑开挖方量大、对工期要求紧的大型基坑工程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台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承台区基坑开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承台区基坑开挖的受力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承台区基坑开挖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承台区基坑开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承台区基坑开挖的受力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承台区基坑开挖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央系梁区基坑开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央系梁区基坑开挖的立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承台区,11—第一钻孔桩,12—第一外侧围堰,2—第二承台区,21—第二钻孔桩,22—第二外侧围堰,3—中央系梁区,31—临时围堰,4—内支撑,5—固定支撑,6—土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分别施工第一钻孔桩11、第二钻孔桩21;待第一钻孔桩11施工完成后,在第一承台区1外侧插打第一外侧围堰12;在中央系梁区3插打临时围堰31,并令所述临时围堰31与所述第一外侧围堰12合拢;对第一承台区1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二钻孔桩21施工完成后,在第二承台区2外侧插打第二外侧围堰22,并令所述第二外侧围堰22与所述临时围堰31合拢;对第二承台区2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基坑开挖完成后,对中央系梁区3进行基坑开挖;对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和中央系梁区3进行承台施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根据钻孔桩施工进度,在钻孔桩先施工完成的承台区域插打第一外侧围堰12,配合在中央系梁区3增设的临时围堰31将该区域分隔开来,确保区域内土体受力稳定,可率先单独进行基坑开挖;待另一承台区域的钻孔桩也施工完成后,在该承台区域插打第二外侧围堰22并与临时围堰31合拢,使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和中央系梁区3被分隔为三个独立的施工区域,根据工程进展需要合理安排三个区域的开挖顺序,便于将开挖设备和人员集中作业,避免承台施工受钻孔桩施工进度制约,可有效缩短基坑开挖工期。对钻孔桩施工难度大、基坑开挖方量大、对工期要求紧的大型基坑工程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台区1的第一钻孔桩11比第二承台区2内的第二钻孔桩21先行施工完成,故优先插打第一外侧围堰12,并对第一承台区1进行基坑开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施工进度灵活调整,如第二承台区2的第二钻孔桩21先行施工完成,可调整施工顺序,优先插打第二外侧围堰22,对第二承台区2进行基坑开挖。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其中,对所述第一承台区1和第二承台区2进行基坑开挖时须保留中央系梁区3处的土体6以确保所述临时围堰31稳定;临时围堰31插设于土体6中,在第一承台区1开挖时,临时围堰31承受背侧土产生的向第一承台区1方向的土压力,通过内支撑4传递,在第二承台区2进行开挖时,临时围堰31须承受通过内支撑4传递的向承台区2方向的不平衡土压力,土体6的厚度须确保为临时围堰31提供足够的被动土压力确保土压力的平衡和临时围堰31的稳定。因此对第一承台区1和第二承台区2进行基坑开挖时,须保留土体6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其中,对所述第一承台区1和第二承台区2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还须在承台区内壁设置内支撑4;开挖过程中设置内支撑4加强第一外侧围堰12、第二外侧围堰22及临时围堰31的稳定性。内支撑4各构件之间连接设计须满足具备传递受力的需要,必要时可对部分节点进行砼填充处理以提高承载力。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深基坑承台区内壁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多层内支撑4(图中未示出);可根据开挖进度实时在基坑内依次设置多层支撑,稳固效果更佳。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内支撑4与所述临时围堰31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撑5;设置固定支撑5可确保施工区域内局部良好的压力传递,维持基坑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分别施工第一钻孔桩(11)、第二钻孔桩(21);待第一钻孔桩(11)施工完成后,在第一承台区(1)外侧插打第一外侧围堰(12);在中央系梁区(3)插打临时围堰(31),并令所述临时围堰(31)与所述第一外侧围堰(12)合拢;对第一承台区(1)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二钻孔桩(21)施工完成后,在第二承台区(2)外侧插打第二外侧围堰(22),并令所述第二外侧围堰(22)与所述临时围堰(31)合拢;对第二承台区(2)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基坑开挖完成后,对中央系梁区(3)进行基坑开挖;对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和中央系梁区(3)进行承台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分别施工第一钻孔桩(11)、第二钻孔桩(21);待第一钻孔桩(11)施工完成后,在第一承台区(1)外侧插打第一外侧围堰(12);在中央系梁区(3)插打临时围堰(31),并令所述临时围堰(31)与所述第一外侧围堰(12)合拢;对第一承台区(1)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二钻孔桩(21)施工完成后,在第二承台区(2)外侧插打第二外侧围堰(22),并令所述第二外侧围堰(22)与所述临时围堰(31)合拢;对第二承台区(2)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基坑开挖完成后,对中央系梁区(3)进行基坑开挖;对第一承台区(1)、第二承台区(2)和中央系梁区(3)进行承台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陆地上的哑铃型承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对所述第一承台区(1)和第二承台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静宋小三张家伦冯广胜刘亦奇马晓东王艳峰张睿智王英博马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