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反复使用刺破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02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本电气元件,具体涉及一种可反复使用刺破端子。为解决现有刺破端子反复使用后刺破能力降低,甚至无法有效刺破,无法检测、显示是否有效刺破,以及无法匹配多种导线直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反复使用刺破端子,包括设置有刀刃槽、导线孔及弯钩可翻转上盖,用于检测是否有效压合的触点开关,安装有指示灯、触点开关和刺破刀的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对导线的测试,可实现高可靠刺穿,同时可反复使用,可检测并指示导线是否有效刺破,便于后续导线测试、排查及维护。

A repeatable piercing termina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sic electrical component, in particular to a piercing terminal which can be repeatedly us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piercing terminal can not be effectively pierced after repeated use, can not detect and display whether it is effectively pierced, and can not match various wire diameter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kind of piercing terminal which can be repeatedly used, including a contact switch with a knife edge groove, a wire hole and a bending hook that can be turned over to detect whether it is effectively pressed. Installed with the base of indicator lamp, contact switch and piercing knife.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testing conductors, which can achieve high reliability piercing, and can be used repeatedly. It can detect and indicate whether the conductors are effectively pierced, and is convenient for subsequent conductor testing, checking and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反复使用刺破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本电气元件,具体涉及一种可反复使用刺破端子。
技术介绍
绝缘刺破端子目前应用于电信通讯、电器设备、工业测试测量领域,由于该连接方式不用剥掉导线的绝缘层,具有连接简单、速度快的优点,目前已获得广泛应用。但现有技术的绝缘刺破式端子仍存在以下不足:1、利用接触弹片对导线两侧垂直方向进行切割处理,在需要反复进行安装连接的场合,该类端子的接触弹片经过反复使用,其弹性减弱,接触弹片的切割力减弱,因此无法保障导线可靠刺破。2、对导线是否有效刺破无法进行检测及指示,操作人员无法直观识别,对后续导线的测试、排查工作带来了困难。3、采用固定的上盖,上盖中的插线孔一般对应多种线径的标准导线,此种设计的插线孔直径固定不变,线径越小的导线,在进行两侧切割时,中心偏移越大,导线的有效刺破率越低;同时在后期的测试、排查及维护中,需要操作人员拆掉原有刺破端子,如此操作造成人力及物力浪费,也给后期维护带来了不便。因此设计出检测导线是否有效刺破,便于后期排查及维护的刺破端子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刺破端子反复使用后刺破能力降低,甚至无法有效刺破,现有刺破端子无法检测、显示是否有效刺破,以及刺破端子插线孔无法有效匹配多种导线直径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反复使用刺破端子,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导线无需剥线而高可靠地刺穿,可反复使用,同时可检测并指示导线是否有效刺破,便于后续导线测试、排查及维护,为导线的测试、排查及维护提供了方便,大大降低了人工及材料成本,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反复使用的智能型刺破端子,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可翻转上盖、触点开关、底座、指示灯、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所述可翻转上盖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刀刃槽和第二刀刃槽,第一刀刃槽和第二刀刃槽的尺寸与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刺破刀一端尺寸相当;所述可翻转上盖设置有导线孔,且导线孔位于第一刀刃槽和第二刀刃槽上方,并与第一刀刃槽和第二刀刃槽相通,所述可翻转上盖与底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形式,可随意进行拆卸。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内置块,所述内置块设置在底座内部,其上设置有安装触点开关、指示灯、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的卡槽;所述触点开关(有一常开触点)安装在底座内置块的卡槽内,所述触点开关与触点开关引脚连接,所述触点开关引脚从底座穿出,用于将触点开关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所述触点开关的卡槽高度需保证在上盖压合后上盖底面可有效接触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用于检测可翻转上盖是否与底座有效压合,若有效压合则给出端子位置信号;当可翻转上盖与底座有效压合时,触点开关的常开触点闭合,同时给出该端子的位置信号;反之,触点断开,不提供该端子位置信号。所述第一刺破刀一端为刺破刀,可在刺破导线绝缘层后与金属线芯有效接触,另一端为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一刺破刀引脚,引脚可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焊点焊接导通,所述第二刺破刀一端为刺破刀,可在刺破导线绝缘层后与金属线芯有效接触,另一端为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二刺破刀引脚,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安装在底座内置块的卡槽内,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的刺破刀一端伸出内置块顶面,且在上盖扣合后,可穿出第一刀刃槽和第二刀刃槽顶面并刺入导线孔,所述第一刺破刀引脚和第二刺破刀引脚从底座穿出,用于将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形成一组开关,当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均刺破导线绝缘层与金属线芯接触时,该组刀片形成的开关接通,给出接通信号(表明各刀刃与金属线芯可靠接通,满足四线制精确测量的需要)。所述指示灯安装于底座内置块的卡槽内,且外露于底座的外壁;可显示导线有效刺破的状态,当导线有效刺破后,指示灯亮;反之,指示灯无指示,所述指示灯与指示灯引脚连接,所述指示灯引脚从底座穿出,用于将指示灯引脚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触点开关引脚、指示灯引脚、第一刺破刀引脚及第二刺破刀引脚可直接或通过引线焊接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焊点焊接导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垂直于底座内置块的顶面,当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刺破导线时,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的刺破方向为垂直于线芯中心。进一步地,所述可翻转上盖与底座之间可按以下方式连接;所述可翻转上盖上设置有翻转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滑道,所述滑道由孔及滑道槽构成,所述可翻转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孔和翻转轴铰接;所述滑道槽自外侧向内逐渐变窄,所述孔用于与翻转轴配合使可翻转上盖转动,所述滑道槽用于可翻转上盖的安装及拆卸,当需要将可翻转上盖装在底座上时,将可翻转上盖的翻转轴放到滑道的滑道槽处,使得可翻转上盖通过滑道槽滑入孔内,实现可翻转上盖与底座的铰接,当需要卸下可翻转上盖时,再通过滑道槽取下可翻转上盖即可。所述可翻转上盖与底座之间还可以用下述方式连接;所述可翻转上盖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轴孔,所述可翻转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穿入轴孔和可翻转上盖的安装孔,实现可翻转上盖与底座的连接,在需要拆卸可翻转上盖时,将转轴取出,卸下可翻转上盖。进一步地,所述可翻转上盖上还设置有弯钩,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弯钩卡槽,弯钩与弯钩卡槽锁紧扣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为棱锥状或圆锥状,其功能在于当可翻转上盖与底座有效压合时,第一刺破刀可有效刺破导线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配有多个可翻转上盖,每一可翻转上盖导线孔的直径分别与不同的待刺破导线直径一致,可与不同国标线径进行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刺破刀一端伸出内置块顶面的高度为2.5~3.5mm,使得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能够将插入的导线有效刺破。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为LED指示灯,其寿命更长且用电量微小,使用时间长。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可翻转上盖向下有效压合接触到触点开关后,触点开关闭合,给出该端子的位置信号,处理单元接收到该位置信号后,在该位置信号对应的第一刺破刀和第二刺破刀处施加一电压信号。当检测到第一刺破刀与第二刺破刀形成的开关接通后,处理单元输出电压,点亮指示灯;反之,当检测到第一刺破刀开关和第二刺破刀形成的开关未接通后,指示灯无指示。指示灯可显示导线有效刺破的状态,当导线有效刺破后,指示灯亮;反之,指示灯无指示。本专利技术可实现高可靠刺穿,同时可反复使用,可检测并指示导线是否有效刺破,便于后续导线测试、排查及维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刺破方式采用刺破刀式设计,导线孔采用与标准线径相当的开孔设计,避免了孔径过大带来导线在刺破过程中的偏移问题;同时破刀式设计避免了由于反复使用导致的刺破力减弱的问题,刺破刀刺破方向为垂直于线芯中心,保证了导线的有效刺破,为导线的有效刺破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也延长了端子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触点开关及指示灯,检测触点开关信号,确定端子位置,在导线有效刺破时,输出电压,点亮指示灯,能够直观观测导线是否有效刺破,为后期的测试、排查及维护带来了便利,同时避免了人力及物力的浪费,极大地节约了成本;3、本专利技术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滑道连接,使得上盖具有对标准导线的可匹配性及可拆卸性,为后续导线的维护提供了便利,当需要更换导线时,仅需将可翻转上盖通过滑道取下,更换相匹配的上盖即可,可大幅降低后期导线测试、检查及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反复使用刺破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翻转上盖(1)、触点开关(2)、底座(3)、指示灯(4)、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所述可翻转上盖(1)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刀刃槽(71)和第二刀刃槽(72),所述可翻转上盖(1)设置有导线孔(8),且导线孔(8)位于第一刀刃槽(71)和第二刀刃槽(72)上方,并与第一刀刃槽(71)和第二刀刃槽(72)相通,所述可翻转上盖(1)与底座(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3)内部设置有内置块(12),所述内置块(12)设置在底座(3)内部,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触点开关(2)、指示灯(4)、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的卡槽;所述触点开关(2)安装在底座(3)内置块(12)的卡槽内,所述触点开关(2)与触点开关引脚(21)连接,所述触点开关引脚(21)从底座(3)穿出,用于将触点开关(2)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刺破刀(5)一端为刺破刀,另一端为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一刺破刀引脚(51),所述第二刺破刀(6)一端为刺破刀,另一端为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二刺破刀引脚(61),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安装在底座(3)内置块(12)的卡槽内,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的刺破刀一端伸出内置块(12)顶面,且在上盖(1)扣合后,可穿出第一刀刃槽(71)和第二刀刃槽(72)顶面并刺入导线孔(8),所述第一刺破刀引脚(51)和第二刺破刀引脚(61)从底座(3)穿出,用于将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所述指示灯(4)安装于底座(3)内置块(12)的卡槽内,且外露于底座(3)的外壁,所述指示灯(4)与指示灯引脚(41)连接,所述指示灯引脚(41)从底座(3)穿出,用于将指示灯(4)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反复使用刺破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翻转上盖(1)、触点开关(2)、底座(3)、指示灯(4)、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所述可翻转上盖(1)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刀刃槽(71)和第二刀刃槽(72),所述可翻转上盖(1)设置有导线孔(8),且导线孔(8)位于第一刀刃槽(71)和第二刀刃槽(72)上方,并与第一刀刃槽(71)和第二刀刃槽(72)相通,所述可翻转上盖(1)与底座(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3)内部设置有内置块(12),所述内置块(12)设置在底座(3)内部,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触点开关(2)、指示灯(4)、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的卡槽;所述触点开关(2)安装在底座(3)内置块(12)的卡槽内,所述触点开关(2)与触点开关引脚(21)连接,所述触点开关引脚(21)从底座(3)穿出,用于将触点开关(2)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刺破刀(5)一端为刺破刀,另一端为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一刺破刀引脚(51),所述第二刺破刀(6)一端为刺破刀,另一端为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二刺破刀引脚(61),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安装在底座(3)内置块(12)的卡槽内,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的刺破刀一端伸出内置块(12)顶面,且在上盖(1)扣合后,可穿出第一刀刃槽(71)和第二刀刃槽(72)顶面并刺入导线孔(8),所述第一刺破刀引脚(51)和第二刺破刀引脚(61)从底座(3)穿出,用于将第一刺破刀(5)和第二刺破刀(6)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所述指示灯(4)安装于底座(3)内置块(12)的卡槽内,且外露于底座(3)的外壁,所述指示灯(4)与指示灯引脚(41)连接,所述指示灯引脚(41)从底座(3)穿出,用于将指示灯(4)与处理单元电路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反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军谢丛振史旭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永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