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78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为可能的线圈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圈部件(10A)具备被设置于第1以及第2凸缘部(21,22)的端子电极(41~46)、被卷绕于卷芯部(23)的绕线(W1~W4)。由绕线(W1~W4)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绕线(W1,W3)构成的下层、由绕线(W2,W4)构成的上层。第1凸缘部(21)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3)的内侧面(21i)、位于内侧面(21i)相反侧的外侧面(21o),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1)比绕线(W2,W4)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2)更接近于外侧面(21o)。这样,因为使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1)向外侧面方向后移,所以能够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W1,W3)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

Coil component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coil component which prevents the breakage or damage caused by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winding wire of the lower winding layer and the core of the winding layer from being possible. The coil component (10A)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terminal electrodes (41-46) arranged at the first and second flanges (21,22) and winding wires (W1-W4) wound around the core part (23). The winding block composed of winding wires (W1-W4) includes the lower layer composed of winding wires (W1, W3) and the upper layer composed of winding wires (W2, W4). The first flange part (21) has the inner side (21i) connected to the core part (23), the outer side (21o) locat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inner side (21i), and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x1) at one end of the winding wire (W1, W3) is closer to the outer side (21o) than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x2) at one end of the winding wire (W2, W4). In this way, because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x1) of one end of winding (W1, W3) is moved backward to the lateral direction, it can prevent the breakage or damage caused by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winding wire (W1, W3) which constitutes the lower winding layer and the winding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以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特别是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以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使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线圈部件众所周知有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就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而言所具有的结构为:3个端子电极分别被设置于一对端部,4根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4根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另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在最初将2根绕线卷绕于卷芯部来形成下层的卷绕层之后,通过重叠于下层的卷绕层来卷绕留下的2根绕线从而形成上层的卷绕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10926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5-2016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因为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直接与卷芯部相接触所以特别是对于在卷芯部的角部进行弯曲的部分来说会承受应力,根据不同情况会有发生断线和绝缘覆盖层损伤等的担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为可能的线圈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多个端子电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1~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由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所述下层被卷绕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使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的连接位置向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方向后移(setback),所以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第1以及第3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应力被缓和。由此,防止绕线的断线或损伤成为可能。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别构成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的第1以及第3接线部和分别构成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的第2以及第4接线部彼此没有在轴向上的重叠。由此,有效地防止由过度的热履历引起的伤害或焊料浸润性的降低成为可能。在本专利技术中,也是可以是,第1以及第3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即使比第2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并且第1~第4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与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的距离互相相等。在后者的情况下,被形成于第1凸缘部的内侧面与绕组块之间的空间也可以窄于被形成于第2凸缘部的内侧面与绕组块之间的空间。由此,就能够缓和承受更强应力的绕线的卷绕开始部分上的应力。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是,与卷芯部的轴向垂直的截面为角部被倒角的多边形,卷芯部具有位于第1凸缘部侧的第1端部区域、位于第2凸缘部侧的第2端部区域、位于第1端部区域与第2端部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第1以及第2端部区域中的倒角半径小于中央区域中的倒角半径。由此,在倒角半径小的端部区域缓和绕线所承受的应力成为可能。在本专利技术中,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是由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以及第3端子电极构成,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是由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4、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构成,第1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第2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1以及第2绕线的另一端都被连接于第4端子电极,第3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都被连接于第3端子电极,第3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一个,第4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1以及第3绕线和第2以及第4绕线也可以在互相相反方向上被卷绕。由此,构成具有6端子结构的脉冲变压器成为可能。在本专利技术中,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是由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构成,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是由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5、第6、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构成,第1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第1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一个,第2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2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3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一个,第3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的一个,第4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4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1以及第3绕线和第2以及第4绕线也可以在互相相反方向上被卷绕。由此,构成具有8端子结构的脉冲变压器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准备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的鼓形芯的工序;分别将多个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工序;在以将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在以将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边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第1以及第3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一边制作线圈部件成为可能。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包含在使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分别位于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之后使用加热头进行热压接的第1热压接工序,将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包含在使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位于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之后使用加热头进行热压接的第2热压接工序,第1热压接工序中的加热头的轴向上的位置也可以比第2热压接工序中的加热头的轴向上的位置更接近于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由此,在对第2以及第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多个端子电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以及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1~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由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所述下层被卷绕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5 JP 2017-117631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多个端子电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以及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1~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由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所述下层被卷绕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分别构成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第1以及第3接线部和分别构成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第2以及第4接线部彼此不具有在所述轴向上的重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的距离互相相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绕组块之间的空间窄于形成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绕组块之间的空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部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为角部被倒角的多边形,所述卷芯部具有位于所述第1凸缘部侧的第1端部区域、位于所述第2凸缘部侧的第2端部区域、位于所述第1端部区域与所述第2端部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所述第1以及第2端部区域中的倒角半径小于所述中央区域中的倒角半径。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由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以及第3端子电极构成,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由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4、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构成,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所述另一端都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所述第3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都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一个,所述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另一个,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和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绕。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御子神祐高木信雄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