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元洪专利>正文

以太网络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62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3:41
一种以太网络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单元,所述变压器单元包括主磁芯、次磁芯、第一绕线、第二绕线、第三绕线、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所述主磁芯与所述次磁芯均为单孔磁环;所述第一绕线、第二绕线和第三绕线相互绞合形成第一绞合线,所述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相互绞合形成第二绞合线;所述第一绞合线缠绕在所述主磁芯上形成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绞合线缠绕在所述主磁芯上形成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绕线和所述第六绕线还缠绕在所述次磁芯上形成第三线圈或者第三线圈的一部分。

Ethernet Network Transformer

An Ethernet network transformer includes at least one transformer unit, the transformer unit includes the main core, the secondary core, the first winding, the second winding, the third winding, the fourth winding, the fifth winding and the sixth winding; the main core and the secondary core are all single-hole magnetic rings; the first winding, the second winding and the third winding are intertwisted to form the first winding. The fourth winding, the fifth winding and the sixth winding are intertwined to form a second stranded wire; the first stranded wire is wound around the main magnetic core to form a first coil; the second stranded wire is wound around the main magnetic core to form a second coil; the third winding wire and the sixth winding wire are also wound around the secondary magnetic core to form a third coil or a part of the third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太网络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网络变压器
,特别涉及一种万兆以太网络变压器。
技术介绍
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扩展性强、与IP网络能够很好地结合等诸多优点,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从企业内部网络向公用电信网的领域迈进。在以太网技术已有的应用基础上,随着云计算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及对统一的数据存储连接和企业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提高利用率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使得万兆级别的以太网(以下简称“万兆以太网”)正在迅速普及。在构建万兆以太网时,适用的网络变压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现有的万兆以太网络变压器一般采用在双孔磁芯上绕制线圈的结构,也就是将绕线多次来回反复地穿过磁芯的两个通孔,从而缠绕在磁芯上形成万兆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线圈。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磁芯构造和绕线结构都比较复杂,导致整体成本较高,实际生产时良率较低;进一步说,复杂的线圈结构也导致变压器的性能不够稳定,难以精确地控制工作参数,不利于大规模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太网络变压器,尤其适用于万兆以太网络,并且可以解决现有的万兆以太网络变压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以太网络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单元,所述变压器单元包括主磁芯、次磁芯、第一绕线、第二绕线、第三绕线、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所述主磁芯与所述次磁芯均为单孔磁环;所述第一至第六绕线均具有第一线头、第二线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线头与第二线头之间的主体段,所述第一绕线、第二绕线和第三绕线的主体段相互绞合形成第一绞合线,所述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的主体段相互绞合形成第二绞合线;所述主磁芯具有第一绕线区和第二绕线区,所述第一绞合线缠绕在所述第一绕线区上形成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绞合线缠绕在所述第二绕线区上形成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二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二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四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五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的抽头,所述第四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五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或者与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连接,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缠绕在所述次磁芯上形成第三线圈或者第三线圈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三线圈的末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相互分开,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优选地,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第三绞合线,所述第三绞合线缠绕在所述次磁芯上形成第三线圈;在所述第三线圈的末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相互分开,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的颜色均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三绕线的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四绕线和第五绕线的颜色均为第三颜色,所述第六绕线的颜色为第四颜色,所述第一至第四颜色互不相同。优选地,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还包括第七绕线,所述第七绕线具有第一线头、第二线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线头与第二线头之间的主体段;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与所述第七绕线的第一线头绞合在一起并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与所述第七绕线的主体段绞合在一起形成第三绞合线,所述第三绞合线缠绕在所述次磁芯上形成第三线圈;在所述第三线圈的末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七绕线的第二线头相互分开,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七绕线的第二线头用作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所述第二绕线和所述第七绕线的颜色均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三绕线的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四绕线和第五绕线的颜色均为第三颜色,所述第六绕线的颜色为第四颜色,所述第一至第四颜色互不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绞合线包括位于中段的第一缠绕部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缠绕部两端的两个第一绞合部,所述第二绞合线包括位于中段的第二缠绕部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缠绕部两端的两个第二绞合部;所述第一缠绕部缠绕在所述第一绕线区上形成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缠绕部缠绕在所述第二绕线区上形成第二线圈;所述两个第一绞合部和所述两个第二绞合部相互绞合在一起而形成具有一定的长度和绞合圈数的总绞合段;所述第一至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和第二线头都从所述总绞合段的末端引出,然后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二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二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四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五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的抽头,所述第四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五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或者与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连接,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缠绕在所述次磁芯上形成第三线圈或者第三线圈的一部分。优选地,所述总绞合段的长度为2-4毫米,所述总绞合段的绞合圈数为3-6圈。优选地,所述主磁芯的所述第一绕线区和所述第二绕线区由同时经过所述主磁芯的一个径向和所述主磁芯的中轴线的平面划分出来。优选地,所述第三线圈在所述次磁芯上的覆盖面积不超过所述次磁芯表面积的一半。优选地,所述变压器单元为多个,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多个变压器单元都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每个所述变压器单元的所述第一至第六绕线的所述第一线头及第二线头都与所述电路板建立电性连接。与传统的以太网络变压器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以太网络变压器的优点在于:采用单孔磁环代替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双孔磁芯作为变压器的磁芯,并且在线圈的绕线方式上也作出了相应的改进,使得变压器的磁芯结构和绕组结构都更加简单,制造更加便利,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中的产品良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绕线方式还有助于使变压器的性能更加稳定,更精确地控制工作参数,适合于大规模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以太网络变压器的一个变压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A示出了图2所示的变压器单元中第一绕线、第二绕线和第三绕线绞合形成第一绞合线的示意图。图3B示出了图2所示的变压器单元中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绞合形成第二绞合线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变压器单元中的主磁芯上第一绕线区和第二绕线区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电路原理图。图6示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太网络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单元包括主磁芯、次磁芯、第一绕线、第二绕线、第三绕线、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所述主磁芯与所述次磁芯均为单孔磁环;所述第一至第六绕线均具有第一线头、第二线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线头与第二线头之间的主体段,所述第一绕线、第二绕线和第三绕线的主体段相互绞合形成第一绞合线,所述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的主体段相互绞合形成第二绞合线;所述主磁芯具有第一绕线区和第二绕线区,所述第一绞合线缠绕在所述第一绕线区上形成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绞合线缠绕在所述第二绕线区上形成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二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二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四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五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的抽头,所述第四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五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或者与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连接,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缠绕在所述次磁芯上形成第三线圈或者第三线圈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三线圈的末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相互分开,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太网络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单元包括主磁芯、次磁芯、第一绕线、第二绕线、第三绕线、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所述主磁芯与所述次磁芯均为单孔磁环;所述第一至第六绕线均具有第一线头、第二线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线头与第二线头之间的主体段,所述第一绕线、第二绕线和第三绕线的主体段相互绞合形成第一绞合线,所述第四绕线、第五绕线和第六绕线的主体段相互绞合形成第二绞合线;所述主磁芯具有第一绕线区和第二绕线区,所述第一绞合线缠绕在所述第一绕线区上形成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绞合线缠绕在所述第二绕线区上形成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二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二绕线的第二线头、所述第四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五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的抽头,所述第四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五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或者与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连接,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缠绕在所述次磁芯上形成第三线圈或者第三线圈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三线圈的末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相互分开,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络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的抽头,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绞合在一起形成第三绞合线,所述第三绞合线缠绕在所述次磁芯上形成第三线圈;在所述第三线圈的末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相互分开,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用作所述以太网络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络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的颜色均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三绕线的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四绕线和第五绕线的颜色均为第三颜色,所述第六绕线的颜色为第四颜色,所述第一至第四颜色互不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络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七绕线,所述第七绕线具有第一线头、第二线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线头与第二线头之间的主体段;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一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二线头引出后与所述第七绕线的第一线头绞合在一起并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绕线的第二线头和所述第六绕线的第一线头引出后与所述第七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洪
申请(专利权)人:张元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