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体增强层制造设备及其相关装置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6年11月26号提交的申请号为CN201611055855.X、名称为“一种管体增强层制造设备及其相关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软管增强层管体的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高压软管增强层的制造设备--缠绕机、编织机及其相关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管体增强层制造设备一般采用缠绕或编织的工艺方法将线丝螺旋缠绕或交叉编织在管胚表面形成管体增强层,采用缠绕工艺的管体增强层制造设备一般称为缠绕机,采用编织工艺的管体增强层制造设备则称为编织机,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系统:动力源、传动系统、缠绕/编织机组、牵引装置、支承系统(包括机架、口型器等)。动力系统通过传动系统带动缠绕/编织机组上的锭子X按一定转速绕管体旋转并通过锭子X的放线将线丝(钢丝、棉线或其它纤维丝)在一定张力下,按照一定规律缠绕或编制在管体表面形成管体增强层,牵引装置以一定的速度牵引管体移动从而保证线丝的缠绕角度或编织角度(理论平衡角为54°44′)。在线丝缠绕或编织的过程中,线丝的张力控制及锭子转速与管体牵引速度的配合是决定软管制造质量的关键,关乎线丝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缠绕盘,包括盘板(31)、集线头、集线头罩、导线机构,缠绕盘(Y)作为锭子(X)的锭子底座(1)和载体,可与锭子(X)及传动系统配合,锭子(X)固定在缠绕盘(Y)的盘板(31)上,传动系统驱动缠绕盘(Y)转动,从而实现锭子(X)放线及缠绕盘(Y)的缠绕工作,其特征在于:缠绕盘(Y)通过外圈固定支承的方式,实现缠绕盘(Y)的转动及锭子(X)放线工作;缠绕盘的外圈设置有缠绕盘定位面(32),该定位面为圆柱面,并以盘板(31)为端面、以基准轴(W)为回转中心,将外圈与盘板(31)同轴固定为一体;进一步,缠绕盘通过缠绕盘定位面(32)套装在转动支承转筒(51)的基准圆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缠绕盘,包括盘板(31)、集线头、集线头罩、导线机构,缠绕盘(Y)作为锭子(X)的锭子底座(1)和载体,可与锭子(X)及传动系统配合,锭子(X)固定在缠绕盘(Y)的盘板(31)上,传动系统驱动缠绕盘(Y)转动,从而实现锭子(X)放线及缠绕盘(Y)的缠绕工作,其特征在于:缠绕盘(Y)通过外圈固定支承的方式,实现缠绕盘(Y)的转动及锭子(X)放线工作;缠绕盘的外圈设置有缠绕盘定位面(32),该定位面为圆柱面,并以盘板(31)为端面、以基准轴(W)为回转中心,将外圈与盘板(31)同轴固定为一体;进一步,缠绕盘通过缠绕盘定位面(32)套装在转动支承转筒(51)的基准圆柱面(60)内,同时将缠绕盘的盘板(31)固定在转筒(51)的端面上,从而可使缠绕盘随转动支承的转筒(51)一起绕基准轴(W)回转;缠绕盘的中心还设置有分动接口(37),通过该分动接口(37)可实现缠绕盘的动力输出或输入;当缠绕盘通过转动支承的转筒(51)输入动力时,则该缠绕盘将作为主缠绕盘,其分动接口(37)也将作为动力输出口,输出动力给其它缠绕盘(Y)及牵引机构,而其它缠绕盘(Y)则作为副缠绕盘,通过其自身的分动接口(37)接收从主缠绕盘输出的动力,驱动自身转动,从而实现锭子(X)放线及缠绕工作;在靠近缠绕口(43)的位置还可以选择设置管体稳定器(44),可以设置在缠绕口(43)的前面和/或后面,起到限制管体跳动、稳定管体位置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缠绕盘,其特征在于,管体稳定器(44)包括筒形架(44-3),该稳定器(44)靠近缠绕口(43)设置,与缠绕口(43)和管体同轴心,管体从其中心穿过,可限制管体的跳动,筒形架(44-3)的腔为圆柱面,其轴线为基准轴(W),围绕基准轴(W)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导向孔(44-2),导向孔(44-2)沿筒形架(44-3)内腔圆柱面的径向向外贯穿筒形架(44-3);根据需要,上述导向孔(44-2)沿基准轴(W)的轴向可以设置一排或多排;还包括滚动体保持架(44-1)、滚动体(44-4)、同步齿筒(44-5)、同步齿条(44-7),滚动体保持架(44-1)装配在筒形架(44-3)的导向孔(44-2)内,其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极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