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阀及组合阀式缓冲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25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缸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卸荷阀及组合阀式缓冲油缸,卸荷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回位弹簧,还设置有阻尼孔和卸荷槽;组合阀包括卸荷阀和节流阀,节流阀包括缓冲塞和缓冲腔;组合阀式缓冲油缸的活塞杆组件安装在缸体内,缸体包括缸头法兰、缸底以及缸筒,活塞杆组件包括导向套、活塞以及活塞杆;组合阀设置在油缸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增加了进油腔的卸荷功能,缓冲效果突出,降低了缓冲压力,同时又使系统在缓冲阶段处于卸荷状态,减少了系统的能量损失及系统发热,避免了缓冲对系统造成的压力冲击,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原缓冲阀性能匹配及安装调试的难度。调试的难度。调试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卸荷阀及组合阀式缓冲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缸及液压阀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卸荷阀及组合阀式缓冲油缸。

技术介绍

[0002]工程机械油缸一般均为中高压重载油缸,工作的压力较大,油缸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也较大,因此在油缸活塞频繁往复运动的行程终点往往存在较大的机械碰撞冲击,导致故障的发生,同时还带来较大的液压冲击,引发液压系统故障。目前解决的办法一般是在油缸上增设缓冲机构,即在油缸行程终点位置设置缓冲腔,在活塞杆上设置缓冲塞,当油缸活塞接近行程终点时,缓冲塞进入缓冲腔后堵塞回油口从而形成节流作用,迫使油缸回油腔室的压力升高,利用回油背压阻止并降低活塞的运动速度,减小活塞行程终点的机械碰撞,达到油缸的缓冲目的(参见专利:201020114293.3;201410332785.2;201410560827.8)。
[0003]以上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缸活塞的机械碰撞强度,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缓冲过程中油缸进油腔的压力没有卸荷,从而导致油缸在通过回油腔节流阻止活塞运动的同时,活塞另一端的进油腔却依然持续做功给活塞提供动力,系统压力也会随着缓冲压力的骤升而升高形成系统压力冲击,造成了进油腔不必要的功率消耗和能量浪费,增加了系统发热,降低了缓冲效果。
[0004]专利CN201610419750.1、CN202010751295.1和CN202021559346.2通过设置缓冲阀控制油缸回油腔的节流及进油腔的卸荷,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但其节流控制主要通过缓冲阀阀芯来完成,通过单独设置的信号器从油缸腔室单独隔离出少量油液作为输出信号油来控制阀芯的移动,动态调节缓冲阀节流口及卸荷口的大小,但因信号油数量较少且影响信号油流量及压力的因素较多且比较敏感,故很难控制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易于产生较大的压力震荡波动,造成阀芯的上下窜动,使节流口的稳态性变差,而缓冲阀节流口及卸荷口的波动又会反作用到控制阀芯的信号油上从而进一步影响缓冲阀的稳态性能,从而影响节流口的调节质量。同时,阀的抗干扰能力有待提高,在油缸正常工作过程中,当压力波动引起的阀芯的非正常窜动超过一定幅值导致回油节流时,该节流产生的压差会进一步促使阀芯向不期望的方向继续移动,从而产生缓冲阀的误动作,影响油缸的正常使用。综上,弹簧刚度、缓冲阀节流口、卸荷口、阻尼孔、信号腔的截面积等都是影响缓冲阀动态特性及稳定性的因素,合理匹配的难度较大,阀芯调节的过调量也不好控制,故而导致缓冲阀的调节控制变得非常复杂,缓冲质量及稳定性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且因阀芯直径会影响到主油道流量而无法采用小直径设计,因此阀芯直径和阀的结构都偏大,结构复杂,布置困难,成本也高,筮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荷阀及组合阀式缓冲油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卸荷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回位弹簧,阀体上带有阀孔,阀芯配合安装在阀孔内,分别在阀孔的两端形成阀芯的驱动腔和阀芯的弹簧腔,回位弹簧设置在弹簧腔内,其一端压缩抵压在弹簧腔底部,另一端压缩抵压在阀芯的一端,在回位弹簧的推力作用下,阀芯的另一端抵压在驱动腔的底部;所述阀芯上设置有卸荷槽,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能够通过卸荷槽连通的油道Ⅰ和油道Ⅱ,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驱动腔连通的油道Ⅲ,所述油道Ⅱ与弹簧腔连通;在非卸荷状态下,所述卸荷槽与油道Ⅰ连通、与油道Ⅱ和弹簧腔及驱动腔(11)不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与弹簧腔连通的油道Ⅳ。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阻尼孔,所述阻尼孔设置于阀芯上、导向套上、缸底上或油路中,驱动腔和弹簧腔通过阻尼孔连通。
[0010]进一步地,卸荷槽包括环绕阀芯表面的环槽和/或沿阀芯表面下凹的轴向切槽,所述轴向切槽沿着阀芯的圆周方向排布。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卸荷阀一体集成于油缸的导向套上或一体集成于油缸的缸底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卸荷阀装配于导向套上、缸底上或油路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卸荷阀为插装阀。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卸荷阀还包括阀套,阀芯配合在阀套内,并通过阀套插装定位在阀体内,所述阀套上设置有油道

,所述油道

用于与卸荷槽配合来实现卸荷阀的卸荷功能。
[0015]一种组合阀式缓冲油缸,所述缓冲油缸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活塞杆滑动配合,活塞固定连接在活塞杆上,活塞将缸体内腔分隔为两个油缸腔室,所述缓冲油缸还包括组合阀,所述组合阀包括配对使用的一组节流阀和一组上述卸荷阀,所述节流阀包括缓冲塞和缓冲腔,缓冲塞设置在活塞杆上,缓冲腔设置在缸体端部,缓冲腔还作为该缸体端的油缸腔室的进出油通道连通到卸荷阀的弹簧腔,弹簧腔通过油道Ⅱ连通到系统油路;卸荷阀的驱动腔通过油道Ⅲ与缸体缓冲腔端的油缸腔室连通,卸荷阀的卸荷槽通过油道Ⅰ与油缸的另一油缸腔室始终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腔还通过油道Ⅳ与缸体缓冲腔端的油缸腔室连通。
[0017]进一步地,包括配合使用的两组组合阀,分别控制油缸两端的缓冲;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两组组合阀的两组卸荷阀分别单独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两组组合阀的两组卸荷阀集成在一起,每组卸荷阀阀芯的弹簧腔分别与另一组卸荷阀的卸荷槽连通。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单向阀。
[0021]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节流阀上,所述单向阀包括在缓冲塞的内孔与活塞杆配合表面之间形成的充油间隙、在缓冲塞朝向活塞一端的端面上设置的端面油槽以及缓冲塞与活塞杆上对应设置的互相配合的台肩面构成的单向阀口。
[0022]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阀芯上,所述单向阀包括单向阀芯和单向阀弹簧(22),卸荷阀的阻尼孔设置在单向阀芯上,阀芯上设置有中心油道,单向阀芯安装在阀芯的中心油道的口部,单向阀弹簧压缩安装在驱动腔底部;常态下,单向阀芯在单向阀弹簧的推力作用下抵压在中心油道的口部,单向阀口处于关闭状态。
[0023]进一步地,缓冲塞上开有节流槽,节流槽为沿阀芯表面斜切出的平面槽或纵向切
出的纵向凹槽。
[002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卸荷阀对油缸进油腔卸荷,降低进油腔压力,减小活塞的动力,有效避免了系统不必要的动力消耗及系统发热,减小了系统的压力冲击,保护了液压系统,提高了油缸的缓冲效果;
[0026](2)组合阀将节流功能和卸荷功能分开设置,并通过节流阀控制卸荷阀,节流阀负责缓冲过程中油缸回油腔的节流并同时利用节流压力差控制卸荷阀。
[0027](3)该液压缓冲油缸与传统的液压油缸相比,由于增加了进油腔的卸荷功能,因此缓冲效果更加突出,即降低了缓冲压力,同时又使系统在缓冲阶段处于卸荷状态,减少了系统的能量损失及系统发热,避免了缓冲对系统造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卸荷阀,包括阀体、阀芯(10)以及回位弹簧(16),阀体上带有阀孔(12),其特征在于:阀芯(10)配合安装在阀孔(12)内,分别在阀孔(12)的两端形成阀芯(10)的驱动腔(11)和阀芯(10)的弹簧腔(14),回位弹簧(16)设置在弹簧腔(14)内,其一端压缩抵压在弹簧腔(14)底部,另一端压缩抵压在阀芯(10)的一端,在回位弹簧(16)的推力作用下,阀芯(10)的另一端抵压在驱动腔(11)的底部;所述阀芯(10)上设置有卸荷槽(13),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能够通过卸荷槽(13)连通的油道Ⅰ(24)和油道Ⅱ(25),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驱动腔(11)连通的油道Ⅲ(26),所述油道Ⅱ与弹簧腔(14)连通;在非卸荷状态下,所述卸荷槽(13)与油道Ⅰ(24)连通、与油道Ⅱ(25)和弹簧腔(14)及驱动腔(11)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与弹簧腔(14)连通的油道Ⅳ(27)。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卸荷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孔(15),所述阻尼孔(15)设置于阀芯(10)上、导向套上、缸底上或油路中,驱动腔(11)和弹簧腔(14)通过阻尼孔(15)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荷阀,其特征在于:卸荷槽(13)包括环绕阀芯表面的环槽和/或沿阀芯表面下凹的轴向切槽,所述轴向切槽沿着阀芯(10)的圆周方向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一体集成于油缸的导向套上或一体集成于油缸的缸底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装配于导向套上、缸底上或油路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为插装阀,所述卸荷阀还包括阀套(23),阀芯(10)配合在阀套(23)内,并通过阀套(23)插装定位在阀体内,所述阀套(23)上设置有油道

(28),所述油道

(28)用于与卸荷槽(13)配合来实现卸荷阀的卸荷功能。8.一种组合阀式缓冲油缸,所述缓冲油缸包括导向套(1),所述导向套(1)与活塞杆(6)滑动配合,活塞(5)固定连接在活塞杆(6)上,活塞(5)将缸体内腔分隔为两个油缸腔室(8),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油缸还包括组合阀,所述组合阀包括配对使用的一组节流阀和一组如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卸荷阀,所述节流阀包括缓冲塞(4)和缓冲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伟荣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极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