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缓冲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93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缸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缓冲油缸,其至少在缸体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信号塞、信号腔、阀芯、阀孔和回位弹簧,阀孔沿轴向依次并列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自阀孔表面径向向外拓展出的三个环形油槽:阀孔油槽Ⅰ、阀孔油槽Ⅱ和阀孔油槽Ⅲ,阀芯中部位置设置有阀芯环槽,阀芯环槽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卸荷槽和节流槽,阀芯中心位置设置有阻尼孔和弹簧腔,回位弹簧一端安装在阀芯的弹簧腔内,该新型所涉及的缓冲油缸,其缓冲结构更加简化,工艺性好,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质量容易保证,便于批量化生产,优化了阀芯、阀孔的结构设置,提高了缓冲装置的调节性能,缓冲平稳性高且缓冲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缓冲油缸
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缸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缓冲油缸。
技术介绍
液压油缸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关键执行部件,为工程机械的工作机构提供动力,完成各种作业循环,如装载机的铲装作业、挖掘机的挖掘作业等。本技术是在CN201610419750.1技术专利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主要优化了液压缓冲油缸中缓冲装置的阀芯和阀孔的结构设置,提高了缓冲装置的调节性能和稳态特性,并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加工工艺性能,有利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缓冲油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油缸缓冲阀的调节性能和稳态特性较低,结构复杂,加工困难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缓冲油缸,包括导向套、缸头法兰、缸筒、活塞、活塞杆、缸底,缸头法兰和缸底分别固定在缸筒的两端形成缸体,导向套通过导向孔滑动配合在活塞杆上,活塞固定连接在活塞杆的一端形成活塞杆组件并滑动配合在缸筒内,导向套与缸头法兰固定连接,缸筒被夹持在导向套与缸底之间,活塞将缸体内腔分隔为腔Ⅰ和腔Ⅱ两个油缸腔室,腔Ⅰ和腔Ⅱ可依次分别作为油缸的进油腔和回油腔,当其中的一个作为油缸的进油腔通入高压压力油时,则另一个将作为油缸的回油腔低压回油,油缸通过高压进油腔和低压回油腔的配合驱动活塞移动来实现活塞杆的伸缩,其至少在缸体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信号塞、信号腔、阀芯、阀孔和回位弹簧,阀孔和信号腔设置在缸体端部,信号塞则对应设置在活塞杆组件上,阀孔沿轴向依次并列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自阀孔表面径向向外拓展出的三个环形油槽:阀孔油槽Ⅰ、阀孔油槽Ⅱ和阀孔油槽Ⅲ,阀孔油槽Ⅲ与缓冲装置对应端的油缸腔室连通,阀孔油槽Ⅰ则与缸体另一端的油缸腔室连通,油缸腔室的进出油口则设置在对应的阀孔油槽Ⅱ上;阀芯中部位置设置有阀芯环槽,阀芯环槽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卸荷槽和节流槽,卸荷槽和节流槽与阀芯环槽连通;阀芯中心位置设置有阻尼孔和弹簧腔,阻尼孔位于阀芯上设置有节流槽的一端,弹簧腔则设置在阀芯的另一端,阀芯环槽通过贯通油道与阀芯弹簧腔端贯通,同时又通过阻尼孔与阀芯另一端的阀芯驱动腔贯通;阀芯配合装配在阀孔内,阀芯驱动腔和阀芯弹簧腔分别位于阀芯的两端,阀芯带阻尼孔的一端朝向阀芯驱动腔,回位弹簧一端安装在阀芯的弹簧腔内,另一端抵压在阀孔底部的零件上,阀芯和回位弹簧被约束在阀孔内,在正常状态下,阀芯在回位弹簧的推力作用下,阀芯设置有阻尼孔的一端抵压在阀芯驱动腔的底部零件上,此时,阀芯节流槽与阀孔油槽Ⅲ的位置对应,阀孔油槽Ⅱ和阀孔油槽Ⅲ通过阀芯环槽正常连通,主阀口处于阀口开度较大的正常打开状态,对应的油缸腔室可通过阀孔油槽Ⅲ、主阀口、阀孔油槽Ⅱ与本油缸腔室的进出油口连通;于此同时,阀孔油槽Ⅰ则处于被阀芯外圆面完全封闭的状态,阀孔油槽Ⅰ与阀孔油槽Ⅱ之间的连通油路被完全切断,阀芯卸荷槽与阀孔油槽Ⅰ处于不连通的状态;信号腔对应设置在缸体端部的零部件上,并通过信号油道与阀孔的阀芯驱动腔连通;信号塞则对应设置在活塞杆组件上,并可随活塞的移动进入或移出对应的信号腔,从而可与对应的信号腔保持滑动配合或分离的状态。进一步的,缓冲装置设置在腔Ⅰ端,阀孔和信号腔设置在导向套上,实现油缸在腔Ⅰ端的缓冲。进一步的,缓冲装置设置在腔Ⅱ端,阀孔和信号腔设置在缸底上,实现油缸在腔Ⅱ端的缓冲。进一步的,在油缸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装置,腔Ⅰ端缓冲装置的阀孔和信号腔设置在导向套上,腔Ⅱ端缓冲装置的阀孔和信号腔设置在缸底上,可分别实现油缸在腔Ⅰ端和腔Ⅱ端的缓冲。进一步的,卸荷槽和/或节流槽为浅而窄的狭长形结构。进一步的,卸荷槽和/或节流槽为一沿阀芯表面倾斜一定角度的斜面,该斜面由外向阀芯环槽的方向倾斜。进一步的,卸荷槽和/或节流槽为一与贯通油道连通的径向孔。进一步的,卸荷槽和/或节流槽为浅而窄的狭长形结构,横截面为变截面,其截面面积自阀芯环槽开始向外由大逐渐变小。进一步的,卸荷槽和/或节流槽的槽宽范围为1-12mm,槽深的范围为0.1-4mm。进一步的,阀芯驱动比的取值范围为0.5-1.5,阻尼孔的直径范围为0.8-3mm;回位弹簧的刚度范围为2-10N/m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液压缓冲油缸与传统的液压油缸相比,其缓冲结构更加简化,工艺性好,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质量容易保证,便于批量化生产;(2)优化了阀芯、阀孔的结构设置,提高了缓冲装置的调节性能,缓冲平稳性高且缓冲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液压缓冲油缸的结构原理示意图,油缸腔Ⅰ端设置有缓冲装置,油缸处于非缓冲工作状态;图2是图1液压缓冲油缸处于缓冲状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用箭头表示出了此状态下的液流方向和流动路线;图3是图1阀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E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的变形,阀芯的卸荷槽和节流槽设置为一小圆孔;图6是本技术油缸腔Ⅱ端设置有缓冲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液压缓冲油缸的双向缓冲结构原理示意图,油缸大腔Ⅰ均设置有缓冲装置。图8是图3阀芯的变形,阀芯的卸荷槽和节流槽为一沿阀芯表面倾斜一定角度切出的斜面。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导向套;1-1、阀孔油槽Ⅰ;1-2、阀孔油槽Ⅱ;1-3、阀孔;1-4、阀孔油槽Ⅲ;1-5、信号油道;1-6、导向孔;1-7、腔Ⅰ油道;1-8、缸筒定位孔;2、缸头法兰;3、缸筒;4、信号塞;5、活塞;6、活塞杆;7、缸底;8、阀芯;8-1、弹簧腔;8-2、卸荷槽;8-3、阀芯环槽;8-4、节流槽;8-5、贯通油道;8-6、阻尼孔;9、回位弹簧;10、阀盖;11、油箱;X、信号腔;J、泄压阀口;K、主阀口;A1、腔Ⅱ油口;A2、腔Ⅱ泄荷口;B1、腔Ⅰ油口;B2、腔Ⅰ卸荷口;C、腔Ⅰ;D、腔Ⅱ;Q、阀芯驱动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压缓冲油缸,仅在腔Ⅰ一端设置缓冲装置,缓冲阀集成在导向套内,可实现油缸在腔Ⅰ一端活塞接近油缸行程终了时的缓冲。液压缓冲油缸主体部件包括导向套、缸头法兰、缸筒、活塞、活塞杆、缸底,缸头法兰和缸底分别固定连接在缸筒的两端形成一体;还包括信号塞4,信号塞与活塞依次套装在活塞杆上形成活塞杆总成,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信号塞被限制在活塞与活塞杆的台阶面之间,活塞滑动配合在缸筒内,同时,活塞杆滑动配合在导向套的导向孔内,进一步,导向套再通过缸筒定位孔1-8套装在缸筒上,并通过缸头法兰与缸筒固定连接在一起。活塞将缸筒腔室分隔为腔ⅡD和腔ⅠC,腔ⅡD通过腔Ⅱ油口A1进油或排油,腔ⅠC通过腔Ⅰ油口B1进油或排油,腔Ⅰ从腔Ⅰ卸荷口B2排油或者进油。导向套上还设置有信号腔X,信号腔可与对应设置在腔ⅠC内的信号塞配对形成滑动配合。导向套上还设置有阀孔1-3,阀孔上沿阀孔轴向并列间隔设置有沿阀孔径向向外拓展形成的环形阀孔油槽Ⅰ、阀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缓冲油缸,包括导向套(1)、缸头法兰(2)、缸筒(3)、活塞(5)、活塞杆(6)、缸底(7),缸头法兰(2)和缸底(7)分别固定在缸筒(3)的两端形成缸体,导向套(1)通过导向孔(1-6)滑动配合在活塞杆(6)上,活塞(5)固定连接在活塞杆(6)的一端形成活塞杆组件并滑动配合在缸筒(3)内,导向套(1)与缸头法兰(2)固定连接,缸筒(3)被夹持在导向套(1)与缸底(7)之间,活塞(5)将缸体内腔分隔为腔Ⅰ(C)和腔Ⅱ(D)两个油缸腔室,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缸体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信号塞(4)、信号腔(X)、阀芯(8)、阀孔(1-3)和回位弹簧(9),阀孔(1-3)和信号腔(X)设置在缸体端部,信号塞(4)则对应设置在活塞杆组件上,阀孔(1-3)沿轴向依次并列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自阀孔(1-3)表面径向向外拓展出的三个环形油槽:阀孔油槽Ⅰ(1-1)、阀孔油槽Ⅱ(1-2)和阀孔油槽Ⅲ(1-4),阀孔油槽Ⅲ(1-4)与缓冲装置对应端的油缸腔室连通,阀孔油槽Ⅰ(1-1)则与缸体另一端的油缸腔室连通,油缸腔室的进出油口则设置在对应的阀孔油槽Ⅱ(1-2)上;阀芯(8)中部位置设置有阀芯环槽(8-3),阀芯环槽(8-3)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卸荷槽(8-2)和节流槽(8-4),卸荷槽(8-2)和节流槽(8-4)与阀芯环槽(8-3)连通;阀芯(8)中心位置设置有阻尼孔(8-6)和弹簧腔(8-1),阻尼孔(8-6)位于阀芯(8)上设置有节流槽(8-4)的一端,弹簧腔(8-1)则设置在阀芯(8)的另一端,阀芯环槽(8-3)通过贯通油道(8-5)与阀芯弹簧腔(8-1)端贯通,同时又通过阻尼孔(8-6)与阀芯(8)另一端的阀芯驱动腔(Q)贯通;阀芯(8)配合装配在阀孔(1-3)内,阀芯驱动腔(Q)和阀芯弹簧腔(8-1)分别位于阀芯(8)的两端,阀芯(8)带阻尼孔(8-6)的一端朝向阀芯驱动腔(Q),回位弹簧(9)一端安装在阀芯(8)的弹簧腔(8-1)内,另一端抵压在阀孔(1-3)底部的零件上,阀芯(8)和回位弹簧(9)被约束在阀孔(1-3)内,信号腔(X)对应设置在缸体端部的零部件上,并通过信号油道(1-5)与阀孔(1-3)的阀芯驱动腔(Q)连通;信号塞(4)则对应设置在活塞杆组件上,并可随活塞(5)的移动进入或移出对应的信号腔(X),从而可与对应的信号腔(X)保持滑动配合或分离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缓冲油缸,包括导向套(1)、缸头法兰(2)、缸筒(3)、活塞(5)、活塞杆(6)、缸底(7),缸头法兰(2)和缸底(7)分别固定在缸筒(3)的两端形成缸体,导向套(1)通过导向孔(1-6)滑动配合在活塞杆(6)上,活塞(5)固定连接在活塞杆(6)的一端形成活塞杆组件并滑动配合在缸筒(3)内,导向套(1)与缸头法兰(2)固定连接,缸筒(3)被夹持在导向套(1)与缸底(7)之间,活塞(5)将缸体内腔分隔为腔Ⅰ(C)和腔Ⅱ(D)两个油缸腔室,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缸体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信号塞(4)、信号腔(X)、阀芯(8)、阀孔(1-3)和回位弹簧(9),阀孔(1-3)和信号腔(X)设置在缸体端部,信号塞(4)则对应设置在活塞杆组件上,阀孔(1-3)沿轴向依次并列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自阀孔(1-3)表面径向向外拓展出的三个环形油槽:阀孔油槽Ⅰ(1-1)、阀孔油槽Ⅱ(1-2)和阀孔油槽Ⅲ(1-4),阀孔油槽Ⅲ(1-4)与缓冲装置对应端的油缸腔室连通,阀孔油槽Ⅰ(1-1)则与缸体另一端的油缸腔室连通,油缸腔室的进出油口则设置在对应的阀孔油槽Ⅱ(1-2)上;阀芯(8)中部位置设置有阀芯环槽(8-3),阀芯环槽(8-3)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卸荷槽(8-2)和节流槽(8-4),卸荷槽(8-2)和节流槽(8-4)与阀芯环槽(8-3)连通;阀芯(8)中心位置设置有阻尼孔(8-6)和弹簧腔(8-1),阻尼孔(8-6)位于阀芯(8)上设置有节流槽(8-4)的一端,弹簧腔(8-1)则设置在阀芯(8)的另一端,阀芯环槽(8-3)通过贯通油道(8-5)与阀芯弹簧腔(8-1)端贯通,同时又通过阻尼孔(8-6)与阀芯(8)另一端的阀芯驱动腔(Q)贯通;阀芯(8)配合装配在阀孔(1-3)内,阀芯驱动腔(Q)和阀芯弹簧腔(8-1)分别位于阀芯(8)的两端,阀芯(8)带阻尼孔(8-6)的一端朝向阀芯驱动腔(Q),回位弹簧(9)一端安装在阀芯(8)的弹簧腔(8-1)内,另一端抵压在阀孔(1-3)底部的零件上,阀芯(8)和回位弹簧(9)被约束在阀孔(1-3)内,信号腔(X)对应设置在缸体端部的零部件上,并通过信号油道(1-5)与阀孔(1-3)的阀芯驱动腔(Q)连通;信号塞(4)则对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伟荣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极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