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和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694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绕线装置具备: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供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插通;卷绕驱动部,其使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芯部公转,以将各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芯部;旋转部,其使芯部自转;以及控制机构,其控制卷绕驱动部和旋转部。控制机构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基于规定条件,对上述第一控制和上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芯部的自转方向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使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快于芯部的自转速度,在第二控制中,使芯部的自转方向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且使第一控制中的芯部的自转方向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使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慢于芯部的自转速度。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winding device and coil components

The wind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wire position supporting component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wires to be connected; a winding driving part, which rotates the wire position supporting component around the core to winding edges around the core; a rotating part, which makes the core rotate; and a control mechanism, which controls the winding driving. Part and revolving part. The control mechanism has the first control and the second control. Based on the specified conditions, the first control and the second control are switched. In the first control,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co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wire position supporting component, so that the common speed of the wire position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core. In the second control,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core is the same as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of the wire position, and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core in the first control i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of the wire position, so that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of the wire position is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装置和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线装置和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在线圈部件的芯部卷绕2根线材而能够形成线圈的绕线装置,公知有使能够送出2根线材的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芯部公转,由此使2根线材卷绕于芯部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绕线装置为了使具有规定的张力的线材卷绕于芯部,具备对线材的张力进行控制并将该线材送出至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线材送出机构(张紧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132号公报然而,在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绕芯部公转时,由于线材成为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供线材插通的路径孔内接触的状态,所以存在线材单个扭转的情况。由此,存在线材在线材送出机构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产生扭结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线材在线材送出机构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产生扭结的绕线装置和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解决上述课题的绕线装置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绕线装置,具备: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上述多个线材插通的线材路径孔;线材送出机构,其将上述多个线材向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送出,并向上述多个线材给予张力;卷绕驱动部,其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上述芯部公转,以将上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上述芯部;旋转部,其使上述芯部自转;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卷绕驱动部和上述旋转部,上述控制部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并基于规定条件,对上述第一控制和上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上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快于上述芯部的自转速度,在第二控制中,使上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且使上述第一控制中的上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慢于上述芯部的自转速度。根据该结构,第一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方向与第二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方向成为相反的方向。而且,基于规定条件,对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做切换,因此,即使通过第一控制使多个线材分别产生了扭转,也通过第二控制使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减少。因此,与仅通过第一控制或者仅通过第二控制,在芯部卷绕多个线材的情况相比,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减少。因此,能够抑制线材在线材送出机构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产生扭结。解决上述课题的绕线装置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绕线装置,具备: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上述多个线材插通的线材路径孔;线材送出机构,其将上述多个线材向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送出,并向上述多个线材给予张力;卷绕驱动部,其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上述芯部公转,以将上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上述芯部;旋转部,其使上述芯部自转;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卷绕驱动部和上述旋转部,上述控制部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并规定条件,对上述第一控制和上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不使上述芯部自转,而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第一旋转方向公转,在第二控制中,使上述芯部向与上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方向自转,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与上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公转,使上述芯部的自转速度快于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根据该结构,第一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方向与第二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方向成为相反的方向。而且,基于规定条件,对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做切换,因此,即使通过第一控制,使多个线材分别产生了扭转,也通过第二控制使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减少。因此,与仅通过第一控制或者仅通过第二控制在芯部卷绕多个线材的情况相比,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减少。因此,能够抑制线材在线材送出机构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产生扭结。在上述绕线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上述规定条件是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上述第一控制中的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与上述第二控制中的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互为相等。根据该结构,第一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量与第二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量大体相等。因此,通过对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做切换,使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大体消失,因此,能够抑制线材在线材送出机构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产生扭结。在上述绕线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上述规定条件是上述线圈部件的制品数,上述控制部反复进行基于上述第一控制对于一个芯部卷绕上述多个线材、基于上述第二控制对于下一个芯部卷绕上述多个线材的循环。根据该结构,针对每个芯部,对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做切换,因此,第一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量与第二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量大体相等。因此,通过对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做切换,使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大体消失,因此能够抑制线材在线材送出机构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产生扭结。在上述绕线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第一控制中的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相对于上述芯部的相对速度的绝对值与上述第二控制中的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相对于上述芯部的相对速度的绝对值互为相等。根据该结构,第一控制中的卷绕于芯部的每一匝的多个线材彼此的扭转次数与第二控制中的卷绕于芯部的每一匝的多个线材彼此的扭转次数相等。因此,能够抑制线圈部件的性能产生差别。在上述绕线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多个线材上的位于上述芯部与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的部分相互形成了缠绕的点位数亦即缠绕点位数到达了上限值时,优先于上述规定条件,对上述第一控制和上述第二控制进行切换。多个线材上的位于芯部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的部分伴随着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而出现缠绕。若该缠绕点位数过度增多,则多个线材上的位于芯部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的部分全部成为多个线材已发生缠绕的状态,从而存在对多个线材施加过度的张力之虞。对于该点,根据该结构,在缠绕点位数到达了上限值时,对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进行切换,因此,能够抑制因多个线材上的位于芯部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的部分在多个线材上的缠绕而引起对多个线材施加过度的张力这种情况出现。解决上述课题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芯部准备工序,准备上述芯部;卷绕开始工序,在向上述多个线材给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将插通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线材路径孔中的上述多个线材上的卷绕开始的端部钩挂于上述芯部的与上述卷绕开始的端部对应的电极;卷绕工序,使上述芯部自转,并且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与上述芯部的自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公转,使上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上述芯部;卷绕结束工序,将上述多个线材中的卷绕结束的端部钩挂于上述芯部的与上述卷绕结束的端部对应的电极;以及固定工序,使上述卷绕开始的端部固定于上述芯部的与上述卷绕开始的端部对应的电极,使上述卷绕结束的端部固定于上述芯部的与上述卷绕结束的端部对应的电极,在上述卷绕工序中,基于规定条件,对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上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快于上述芯部的自转速度,在第二控制中,使上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且使上述第一控制中的上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使上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慢于上述芯部的自转速度。根据该结构,第一控制中的多个线材各自的扭转方向与第二控制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装置,其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绕线装置,具备: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所述多个线材插通的线材路径孔;线材送出机构,其将所述多个线材向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送出,并向所述多个线材给予张力;卷绕驱动部,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所述芯部公转,以将所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所述芯部;旋转部,其使所述芯部自转;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卷绕驱动部和所述旋转部,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并基于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所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快于所述芯部的自转速度,在第二控制中,使所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且使所述第一控制中的所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慢于所述芯部的自转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2 JP 2017-0952561.一种绕线装置,其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绕线装置,具备: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所述多个线材插通的线材路径孔;线材送出机构,其将所述多个线材向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送出,并向所述多个线材给予张力;卷绕驱动部,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所述芯部公转,以将所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所述芯部;旋转部,其使所述芯部自转;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卷绕驱动部和所述旋转部,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并基于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所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快于所述芯部的自转速度,在第二控制中,使所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且使所述第一控制中的所述芯部的自转方向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方向为相反的方向,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慢于所述芯部的自转速度。2.一种绕线装置,其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绕线装置,具备: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所述多个线材插通的线材路径孔;线材送出机构,其将所述多个线材向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送出,并向所述多个线材给予张力;卷绕驱动部,其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所述芯部公转,以将所述多个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所述芯部;旋转部,其使所述芯部自转;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卷绕驱动部和所述旋转部,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并基于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不使所述芯部自转,而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第一旋转方向公转,在第二控制中,使所述芯部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方向亦即第二旋转方向自转,使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公转,使所述芯部的自转速度快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所述规定条件是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所述第一控制中的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与所述第二控制中的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公转圈数互为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所述规定条件是所述线圈部件的制品数,所述控制部反复进行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对于一个芯部卷绕所述多个线材、基于所述第二控制相对于下一个芯部卷绕所述多个线材的循环。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中的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芯部的相对速度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控制中的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芯部的相对速度的绝对值互为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多个线材上的位于所述芯部与所述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的部分相互形成了缠绕的点位数亦即缠绕点位数到达了上限值时,优先于所述规定条件,对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进行切换。7.一种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是在芯部卷绕有多个线材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芯部准备工序,准备所述芯部;卷绕开始工序,在向所述多个线材给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将插通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的线材路径孔中的所述多个线材上的卷绕开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千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