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68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0
车辆前部结构具备:非接触充电器,其被配置于车辆前部的下侧,并接收由非接触送电系统所实施的送电而向车载的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横梁,其在所述车辆前部被配置于与所述非接触充电器相比靠车辆前侧,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梁的下表面被配置于与所述非接触充电器的下表面相比靠车辆下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向被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系统,已知有一种经由磁通以非接触的方式授受电力的系统。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22601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从被设置于地面上的送电线圈向被搭载于车体的下表面上的受电线圈供给电力的系统。如日本特开2014-226016号公报的系统那样,在作为非接触充电器的受电线圈被搭载于车体的下表面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与路面上的障碍物的接触而导致受电线圈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保护被搭载于车辆下侧的非接触充电器的车辆前部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具备:非接触充电器,其被配置于车辆前部的下侧,并接收由非接触送电系统所实施的送电而向车载的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横梁,其在所述车辆前部被配置于与所述非接触充电器相比靠车辆前侧,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梁的下表面被配置于与所述非接触充电器的下表面相比靠车辆下侧。在第一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在与非接触充电器相比靠车辆前侧配置有横梁。由于横梁的下表面被配置于与非接触充电器的下表面相比靠车辆下侧,因此,即便在路面上存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具备:非接触充电器,其被配置于车辆前部的下侧,并接收由非接触送电系统所实施的送电而向车载的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横梁,其在所述车辆前部被配置于与所述非接触充电器相比靠车辆前侧,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梁的下表面被配置于与所述非接触充电器的下表面相比靠车辆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6 JP 2017-118896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具备:非接触充电器,其被配置于车辆前部的下侧,并接收由非接触送电系统所实施的送电而向车载的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横梁,其在所述车辆前部被配置于与所述非接触充电器相比靠车辆前侧,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梁的下表面被配置于与所述非接触充电器的下表面相比靠车辆下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非接触充电器被安装于所述横梁。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具备悬架梁,所述悬架梁具有一对侧边梁,所述一对侧边梁被设置于所述车辆前部并被配置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横梁是被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和贵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