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文强专利>正文

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026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包括转向角度感应器、风翼系统;所述风翼系统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前风翼和后风翼,所述前风翼设置在所述前支架的两端上,所述后风翼设置在所述后支架的两端上;所述前风翼和后风翼均竖直设置;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与汽车的方向盘相连接,在所述前支架的下面设有前舵机,在所述后支架的下面设有后舵机,所述前舵机和后舵机通过导线与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相连接;所述前舵机和前风翼相连接并控制前风翼摆动,所述后舵机和后风翼相连接并控制后风翼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在汽车前后的风翼系统,能极大的提高车子在高速状态下的转向和寻迹能力,效果好,最终使得车辆的总体操控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汽车高速行驶且需要大幅度转向的时候,车子一般都会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也就是说在高车速下无法急转入某个比较小的弯道。另外,车辆在高速切入某个弯道后,很容易出现甩尾情况。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现有的汽车是通过车子的前轮转向来获得车子的转向力,然而这个力度都是由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获得的,这个力度基本是固定的,但这个力度会随着车轮的旋转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在车辆高速行驶且作大角度变线动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转向不足或者甩尾的情况,从而导致车辆不能按驾驶员预定的指向行驶,导致失控或者事故的发生。目前市面上进行汽车辅助转向的产品主要是尾翼产品,没有垂直地面方向的风翼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包括转向角度感应器、风翼系统;所述风翼系统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前风翼和后风翼,所述前风翼设置在所述前支架的两端上,所述后风翼设置在所述后支架的两端上;所述前风翼和后风翼均竖直设置,所述前风翼和所述前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风翼和所述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与汽车的方向盘相连接,在所述前支架的下面设有前舵机,在所述后支架的下面设有后舵机,所述前舵机和后舵机通过导线与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相连接;所述前舵机和所述前风翼相连接并控制所述前风翼摆动,所述后舵机和所述后风翼相连接并控制所述后风翼摆动。进一步,所述后支架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平行杆、两个三角固定架;在两个所述平行杆的两端上分别安装有一后竖杆;任一所述三角固定架的一个顶点固定在位于下方的平行杆上,一个顶点固定在后竖杆上,一个顶点固定在汽车后端靠近底部的位置上。进一步,所述后风翼数量为两个,在任一所述后竖杆上安装有一后风翼,所述后风翼通过活页与所述后竖杆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后舵机与一第一短控制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短控制杆与一第一长控制杆相连接,所述第一长控制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后风翼上。进一步,所述前支架包括前连杆,所述前风翼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前风翼依次连接在所述前连杆上。进一步,在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前风翼的内侧上分别安装有一前竖杆,所述前风翼通过活页与所述前竖杆转动连接;所述前竖杆与所述前连杆相连接。进一步,在位于中间的两个前风翼上分别设有一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中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套筒、转轴,所述套筒套在所述转轴外侧,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前风翼相连接;所述前连杆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前支架还包括前固定杆,所述前固定杆与所述前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杆的末端固定在汽车前端靠近底部的位置上。进一步,所述前舵机与一第二短控制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短控制杆与一第二长控制杆相连接,所述第二长控制杆与后风翼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前风翼的形状为梯形,所述后风翼的形状为长方形。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汽车前后的风翼系统,能极大的提高车子在高速状态下的转向和寻迹能力,效果好,最终使得车辆的总体操控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风翼和后舵机安装在后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前风翼和前舵机安装在前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标注说明:1、转向角度感应器;2、后支架;3、前支架;4、前风翼;5、后风翼;6、前舵机;7、后舵机;8、活页;9、转动组件;21、平行杆;22、三角固定架;23、后竖杆;31、前连杆;32、前固定杆;33、前竖杆;61、第二短控制杆;62、第二长控制杆;71、第一短控制杆;72、第一长控制杆;91、套筒;92、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介绍。请参见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包括转向角度感应器1、风翼系统。风翼系统包括前支架3、后支架2、前风翼4和后风翼5,前风翼4设置在前支架3的两端上,后风翼5设置在后支架2的两端上。前风翼4和后风翼5均竖直设置,前风翼4和前支架3转动连接,后风翼5和后支架2转动连接。转向角度感应器1与汽车的方向盘相连接,在前支架3的下面设有前舵机6,在后支架2的下面设有后舵机7,前舵机6和后舵机7通过导线与转向角度感应器1相连接。前舵机6和前风翼4相连接并控制前风翼4摆动,后舵机7和后风翼5相连接并控制后风翼5摆动。具体的,请参见图2,后支架2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平行杆21、两个三角固定架22。在两个平行杆21的两端上分别安装有一后竖杆23;任一三角固定架22的一个顶点固定在位于下方的平行杆21上,一个顶点固定在后竖杆23上,一个顶点固定在汽车后端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可以在固定在汽车后端上的三角固定架22的顶点上连接一固定杆,将固定杆安装在汽车内,更加便于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后风翼5数量为两个,形状为长方形。在任一后竖杆23上安装有一后风翼5,后风翼5通过活页8与后竖杆23转动连接。后舵机7与一第一短控制杆7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短控制杆71与一第一长控制杆72相连接,第一长控制杆7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后风翼7上。请参见图3,前支架3包括前连杆31和前固定杆32,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风翼4的数量为四个,形状为梯形,前风翼4依次连接在前连杆31上。前舵机6与一第二短控制杆6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短控制杆61与一第二长控制杆62相连接,第二长控制杆62与前风翼4固定连接。前固定杆32与前连杆31固定连接,前固定杆32的末端固定在汽车前端靠近底部的位置上。在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前风翼4的内侧上分别安装有一前竖杆33,前风翼4通过活页8与前竖杆33转动连接;前竖杆33与前连杆31相连接。在位于中间的两个前风翼4上分别设有一安装孔,在安装孔中安装有转动组件9。请参见图4,转动组件9包括套筒91、转轴92,套筒套91在转轴92外侧,转轴92的两端与前风翼4相连接;前连杆31与套筒91固定连接。通过转向角度感应器1检测到方向盘转动的角度信息,并将转动的角度信息分别传送给前舵机6和后舵机7。通过前舵机6控制前风翼4摆动,通过后舵机7控制后风翼5摆动。通过上述方法,设置在汽车前端的前风翼4可以增强车头的转向力,最大限度抑制转向不足的情况发生。设置在汽车后端的后风翼5可以增强车尾的寻迹性,最大限度抑制甩尾从而导致失控事件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前风翼4和后风翼5可以跟随汽车动态而进行角度改变,从而极大增加了汽车的操控性能。为了不让前风翼4遮挡到前方视线,将前风翼4制成梯形的形状,且前风翼4要比后风翼5面积小。因此,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汽车前后的风翼系统,能极大的提高车子在高速状态下的转向和寻迹能力,效果好,最终使得车辆的总体操控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可以用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如赛车上等,可以提供车子的性能。目前市场上没有此类智能的风翼产品,因此未来可以应用在更多的车子上,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角度感应器、风翼系统;所述风翼系统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前风翼和后风翼,所述前风翼设置在所述前支架的两端上,所述后风翼设置在所述后支架的两端上;所述前风翼和后风翼均竖直设置,所述前风翼和所述前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风翼和所述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与汽车的方向盘相连接,在所述前支架的下面设有前舵机,在所述后支架的下面设有后舵机,所述前舵机和后舵机通过导线与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相连接;所述前舵机和所述前风翼相连接并控制所述前风翼摆动,所述后舵机和所述后风翼相连接并控制所述后风翼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角度感应器、风翼系统;所述风翼系统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前风翼和后风翼,所述前风翼设置在所述前支架的两端上,所述后风翼设置在所述后支架的两端上;所述前风翼和后风翼均竖直设置,所述前风翼和所述前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风翼和所述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与汽车的方向盘相连接,在所述前支架的下面设有前舵机,在所述后支架的下面设有后舵机,所述前舵机和后舵机通过导线与所述转向角度感应器相连接;所述前舵机和所述前风翼相连接并控制所述前风翼摆动,所述后舵机和所述后风翼相连接并控制所述后风翼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平行杆、两个三角固定架;在两个所述平行杆的两端上分别安装有一后竖杆;任一所述三角固定架的一个顶点固定在位于下方的平行杆上,一个顶点固定在后竖杆上,一个顶点固定在汽车后端靠近底部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风翼数量为两个,在任一所述后竖杆上安装有一后风翼,所述后风翼通过活页与所述后竖杆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辅助转向前后风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舵机与一第一短控制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短控制杆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何文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