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具体为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城市内涝现象严重,雨水倒灌现象多发。尤其是地势低洼地段及地下车库等区域,雨水倒灌现象更加严重,大量停放于这些地段的机动车浸没于城市涝水中,对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群众的日常出行造成很大不便,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机动车被水浸没后,涝水通过排气管进入机车内部,对机动车发动机及重要配件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涝水进入车厢后,对汽车内饰及仪表盘等电子设备也会造成严重损伤,目前没有防止汽车浸没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但使得安装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浸没,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漂浮时发生侧翻,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包括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为方形结构,并且支撑顶板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气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包括支撑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4)为方形结构,并且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气囊(1),连接气囊(1)的下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支撑底板(11),所述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后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气体压力罐(14),所述第二气体压力罐(14)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电动阀门(13),第二电动阀门(13)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二气体压力罐(14)的出气口连接,第二电动阀门(13)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连接气囊(1)的一侧上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的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包括支撑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4)为方形结构,并且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气囊(1),连接气囊(1)的下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支撑底板(11),所述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后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气体压力罐(14),所述第二气体压力罐(14)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电动阀门(13),第二电动阀门(13)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二气体压力罐(14)的出气口连接,第二电动阀门(13)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连接气囊(1)的一侧上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底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橡胶充气囊(10),所述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前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气体压力罐(9),所述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电动阀门(18),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8)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气体压力罐(9)的出气口连接,并且第一电动阀门(18)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侧边支撑外壳(7),两个侧边支撑外壳(7)分别位于支撑底板(11)的前后两端,所述侧边支撑外壳(7)的一侧设有开口,并且侧边支撑外壳(7)的内部一侧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橡胶充气囊(12),所述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充气泵(15),充气泵(15)的进气口连接有抽气管(5),并且充气泵(15)的出气口与Y型导管的一端连接,Y型导管的另两端与两个第二橡胶充气囊(1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侧边支撑外壳(7)的一侧开口处设有侧边防护板(8),所述支撑顶板(4)的上表面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一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6),液位传感器(16)的输出端电连接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充气泵(15)、第一电动阀门(18)和第二电动阀门(13)的输入端,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人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