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行李架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8973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囊装置、行李架装置及车辆,包括控制器、气体发生器、第一落水监测模块和用于将物体浮在水面上的气囊,控制器分别与气体发生器和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向所述气囊供气,所述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的第一浸水深度,并将所述第一浸水深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浸水深度大于第一预定深度时,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工作。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使汽车浮在水面上,可减小乘员的逃生难度,增加逃生时间和生还几率;同时,展开后的气囊浮于水面上,便于被其他人发现,缩短外部救援时间和难度,而且该气囊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装置、行李架装置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气囊装置、行李架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有的交通事故导致车辆掉入海里、湖里或河里。车辆掉入水里后,由于自身重量较重,车辆很快全部沉入水底。随着车辆下沉深度的增加,车门受到的压力增大,加大了车门的打开难度,导致开门时间增多,逃生时间减少,不利于乘员的逃生。同时汽车沉入水底,也增加了救援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气囊装置、行李架装置及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其包括:控制器、气体发生器、第一落水监测模块和用于将物体浮在水面上的气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向所述气囊供气,所述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的第一浸水深度,并将所述第一浸水深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浸水深度大于第一预定深度时,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工作。利用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使汽车浮在水面上,可减小乘员的逃生难度,增加逃生时间和生还几率;同时,展开后的气囊浮于水面上,便于被其他人发现,缩短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气体发生器、第一落水监测模块和用于将物体浮在水面上的气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向所述气囊供气,所述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的第一浸水深度,并将所述第一浸水深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浸水深度大于第一预定深度时,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气体发生器、第一落水监测模块和用于将物体浮在水面上的气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向所述气囊供气,所述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落水监测模块的第一浸水深度,并将所述第一浸水深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浸水深度大于第一预定深度时,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3.一种行李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架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安装在所述行李架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包括容纳腔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容纳腔上,所述气囊装置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气囊沿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排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固定座,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气囊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如权利要求3-5任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远伟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