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解锁手柄的座椅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解锁手柄的座椅以及具有该座椅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坐垫的侧臂为刚体,整体铰接在靠背的旋转轴处,在座椅整体前倾时,坐垫整体与靠背整体向前旋转,即靠背旋转的度数与坐垫旋转的度数基本保持一致。为了使坐垫能够实现与靠背旋转的度数基本一致,需要将坐垫的高度抬高(否则坐盆易与地板面或滑轨碰撞干涉),这样导致坐垫上面到滑轨底面的距离较大,这制约了此类型座椅适用于内部空间更大的MPV,对于相对空间较小的SUV则不合适。SUV对座椅的需求为整体厚度较小,即坐垫上面到滑轨底面的距离偏小。而且,因坐垫的侧臂为刚体,靠背与坐垫整体向前旋转,使得坐盆整体下降的高度较大,当向前旋转到三排乘客上车位置时,坐盆因向前向下移动较大,会侵占解锁手柄的舒适性范围,使得手柄的布置位置处于不舒适位置,使得乘客在操作时不便利。同样,因侧臂为刚体结构,靠背与坐垫整体向前旋转,使得坐盆整体下降的高度较大,为了与滑轨解锁手柄避让,坐盆上的防下潜位置超出设计范围;同时因空间有限,使得坐盆只能使用整体式坐盆,坐盆因尺寸较大,模具费用以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解锁手柄(7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骨架(11);基座(20),所述基座(20)包括:定轨(21)和动轨(22),所述动轨(22)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定轨(21)上;调角器组件(30),所述调角器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板(31)、调角器(32)和第二连接板(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通过所述调角器(32)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靠背骨架(11)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33)选择性地固定在所述基座(20)上;侧臂(41),所述侧臂(41)包括:第一侧臂(411)和第二侧臂(412),所述第一侧臂(411)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解锁手柄(7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骨架(11);基座(20),所述基座(20)包括:定轨(21)和动轨(22),所述动轨(22)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定轨(21)上;调角器组件(30),所述调角器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板(31)、调角器(32)和第二连接板(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通过所述调角器(32)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靠背骨架(11)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33)选择性地固定在所述基座(20)上;侧臂(41),所述侧臂(41)包括:第一侧臂(411)和第二侧臂(412),所述第一侧臂(411)铰接在所述第二侧臂(412)的前侧,所述第二侧臂(412)还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铰接;第一至第四连杆(51、52、53、54),所述第一连杆(51)铰接在所述基座(20)和所述第一侧臂(411)之间,所述第二连杆(52)铰接在所述第二侧臂(412)和所述基座(20)之间,所述第三连杆(53)和所述第四连杆(54)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3)和所述基座(20)之间,所述第一连杆(51)位于所述第三连杆(53)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53)和所述第四连杆(5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杆(52)的前后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杆(51)、所述第二连杆(52)、所述第一侧臂(411)、所述第二侧臂(412)和所述基座(20)之间形成五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52)、所述第二侧臂(412)、第四连杆(54)、所述基座(20)和所述调角器组件(30)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或五连杆机构,所述第三连杆(53)、所述第四连杆(54)、所述基座(2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解锁手柄(70),所述解锁手柄(70)选择性地解锁所述动轨(22),其中,在所述座椅(100)前倾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二连接板(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攻关,赵龙飞,崔永顺,张桂君,李晶,郭浩鹏,刘灿,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