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951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工业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吸收塔,喷淋吸收塔内容纳有喷淋液,喷淋吸收塔包括第一喷淋腔和第二喷淋腔,第一喷淋腔一侧设置有进气管,第二喷淋腔一侧设置有出气管,第二喷淋腔内设置有气液分离器,进气管内的尾气在进入喷淋吸收塔后按照流动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喷淋腔、第二喷淋腔、气液分离器和出气管,喷淋吸收塔内设置有将喷淋液循环到第一喷淋腔和第二喷淋腔内的喷淋液循环管路。该技术方案具有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效率高,采用第一喷淋腔和第二喷淋腔组合的两级喷淋,提高了尾气内有机成分的吸收效率,尾气处理平均能耗降低,管路系统不易堵塞。

A device for exhaust spray absorptio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dustrial tail gas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tail gas spray absorption treatment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spray absorption tower, a spray absorption tower containing spray liquid, a spray absorption tower including a first spray chamber and a second spray chamber, an intake pipe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pray chamber, an outlet pipe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spray chamber, and an air-liquid fraction in the second spray chamber. The exhaust gas in the intake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spray chamber, the second spray chamber, the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the outlet pip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low direction after entering the spray absorption tower. A spray circulation pipeline is arranged in the spray absorption tower to circulate the spray liquid into the first spray chamber and the second spray chamber. The technical schem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operation cost, small area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two-stage spraying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spraying chamber and the second spraying chamber improves th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organic components in the tail gas, reduces the averag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tail gas treatment, and makes the pipeline system not easy to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工业尾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是有机废气,而且有机废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可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对人体危害极大;有机废气自然环境下难以降解,所以对它们的控制是一直都有尾气处理中的难点,有机废气处理是指用多种技术措施,通过不同途径减少石油损耗、减少有机溶剂用量或排气净化以消除有机废气污染。有机废气的种类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丙酮丁酮、乙酸乙酯、油雾、糠醛、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添加剂、漆雾、天那水等含碳氢氧有机物的尾气,有机废气污染源分布广泛,为防止污染,除减少石油损耗、减少有机溶剂用量以减少有机废气的产生和排放外,目前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主要有吸附法、燃烧法、生物法、化学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特点,但是都存在不足,吸附法和生物法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工艺复杂;燃烧法和化学法存在尾气不可回收,尾气处理耗时长、处理效率低、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为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工业尾气处理装置,提高尾气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处理工艺复杂而导致的处理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吸收塔,所述喷淋吸收塔内容纳有喷淋液,所述喷淋吸收塔包括第一喷淋腔和第二喷淋腔,所述第一喷淋腔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第二喷淋腔一侧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第二喷淋腔内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所述进气管内的尾气在进入喷淋吸收塔后按照流动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喷淋腔、第二喷淋腔、气液分离器和出气管,所述喷淋吸收塔内设置有将喷淋液循环到第一喷淋腔和第二喷淋腔内的喷淋液循环管路。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喷淋腔和第二喷淋腔组合成“U”形结构的尾气流动通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喷淋腔内设置有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上连接第一喷头和喷淋液循环管路的第一喷淋腔连接管;所述第二喷淋腔内设置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上连接第二喷头和喷淋液循环管路的第二喷淋腔连接管。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喷淋吸收塔底部设置有伸入喷淋液的喷淋液引出管,所述喷淋液引出管与喷淋液循环管路之间设置有循环泵。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喷淋吸收塔侧面设置有喷淋液进口和喷淋液出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喷淋吸收塔侧面设置有指示喷淋液液位高度的液位计。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底部支架、中心定位杆和顶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和顶部支架之间设置有竖向支撑组件,所述竖向支撑组件上张紧有液滴吸附网。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部支架下方设置有底部吸附网。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竖向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沿中心定位杆对称设置的“×”形支撑架。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液滴吸附网上侧边缘具有吸附网骨架,所述顶部支架与吸附网骨架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上述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喷淋吸收塔内各部分结构更紧凑,占地面积少,采用第一喷淋腔和第二喷淋腔组合的两级喷淋系统,提高了尾气内有机成分的吸收效率,尾气处理平均能耗降低,管路系统不易堵塞;(2)适用尾气中可溶性组分的吸收,该喷淋吸收塔的吸收效率受气体流量影响较低,适合大气量的尾气处理吸收,工艺简单,易于保养维护,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能够用于石油、化工、冶炼、制药、印染、造纸、皮革、城市环保等行业的尾气回收治理,市场前景广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内的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喷淋吸收塔,11-第一喷淋腔,12-第二喷淋腔,13-液位计,14-尾气流动通道,20-进气管,21-进气管控制阀,22-出气管,23-气体检测仪,24-出气管控制阀,30-喷淋液进口,31-喷淋液进口控制阀,32-喷淋液出口,33-喷淋液出口控制阀,40-喷淋液引出管控制阀,41-循环泵,42-喷淋液循环管路,43-第一喷淋腔连接管控制阀,44-第一喷淋腔连接管,45-第一喷头,46-第二喷淋腔连接管,47-第二喷淋腔连接管控制阀,48-第二喷头,50-气液分离器,51-底部支架,52-中心定位杆,53-顶部支架,54-竖向支撑组件,55-支撑架,56-吸附网骨架,57-液滴吸附网,58-底部吸附网,59-弹性连接件,60-喷淋液,61-液体浓度传感器,62-喷淋液引出管,451-喷淋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内”、“外”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吸收塔10,喷淋吸收塔10内容纳有喷淋液60,喷淋吸收塔10包括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第一喷淋腔11一侧设置有进气管20,第二喷淋腔12一侧设置有出气管22,第二喷淋腔12内设置有气液分离器50,进气管20内的尾气在进入喷淋吸收塔10后按照流动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喷淋腔11、第二喷淋腔12、气液分离器50和出气管22,喷淋吸收塔10内设置有将喷淋液60循环到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内的喷淋液循环管路42。喷淋液60可以是水或者其他对废气进行吸收的液体,通过与尾气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溶解、吸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进行吸收处理。喷淋吸收塔10包括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喷淋液60通过喷淋液循环管路42进入到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内进行喷洒,尾气从进气管20进入到第一喷淋腔11内,与第一喷淋腔11内的喷洒的喷淋液进行充分混合,喷淋液将尾气中的有机物吸收,而后第一喷淋腔11内的喷淋液汇入喷淋吸收塔10底部,尾气在经过第一喷淋腔11后进入到第二喷淋腔12,进一步与喷淋液混合,最后尾气经过气液分离器50将喷淋液截流下来,从出气管22离开喷淋吸收塔10。第一喷淋腔11内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吸收塔(10),所述喷淋吸收塔(10)内容纳有喷淋液(60),所述喷淋吸收塔(10)包括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所述第一喷淋腔(11)一侧设置有进气管(20),所述第二喷淋腔(12)一侧设置有出气管(22),所述第二喷淋腔(12)内设置有气液分离器(50),所述进气管(20)内的尾气在进入喷淋吸收塔(10)后按照流动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喷淋腔(11)、第二喷淋腔(12)、气液分离器(50)和出气管(22),所述喷淋吸收塔(10)内设置有将喷淋液(60)循环到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内的喷淋液循环管路(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吸收塔(10),所述喷淋吸收塔(10)内容纳有喷淋液(60),所述喷淋吸收塔(10)包括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所述第一喷淋腔(11)一侧设置有进气管(20),所述第二喷淋腔(12)一侧设置有出气管(22),所述第二喷淋腔(12)内设置有气液分离器(50),所述进气管(20)内的尾气在进入喷淋吸收塔(10)后按照流动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喷淋腔(11)、第二喷淋腔(12)、气液分离器(50)和出气管(22),所述喷淋吸收塔(10)内设置有将喷淋液(60)循环到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内的喷淋液循环管路(4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腔(11)和第二喷淋腔(12)组合成“U”形结构的尾气流动通道(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腔(11)内设置有第一喷头(45),所述第一喷头(45)上连接第一喷头(45)和喷淋液循环管路(42)的第一喷淋腔连接管(44);所述第二喷淋腔(12)内设置有第二喷头(48),所述第二喷头(48)上连接第二喷头(48)和喷淋液循环管路(42)的第二喷淋腔连接管(4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尾气喷淋吸收处理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刘文涛魏晓波刘波崔玮琳
申请(专利权)人:辽阳博仕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