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735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包括控制台、底座、限位孔、转轴、从动轮、主动轮、转盘、支撑板、弹簧和气压杆,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控制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将组装件放置在转盘上的工位上,限位杆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抵压在转盘外侧,转盘转动,通过弹簧回复,限位杆卡在限位孔中完成准确定位,装配完毕,气压杆收缩带动限位杆收缩脱离,然后通过气压杆升长通过弹簧形变限位杆重新抵住转盘,为下次定位准备,支撑板与伺服电机间由第一连接块、橡胶圈和第二连接块构成的减振组件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完成连接,有效的缓解伺服电机的震动,提高装配精度。

A Rotating Flexible Assembly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tating flexible assembly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console, a base, a limit hole, a rotating shaft, a driven wheel, a driving wheel, a turntable, a supporting plate, a spring and a pneumatic bar. The control platform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the use is safe and convenient. The assembly is placed on the working position of the turntable, and the limit bar is offset by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spring. Press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urntable, the turntable rotates, through the spring recovery, the limit rod is clamped in the limit hole to complete accurate positioning, assembly is completed, the pneumatic rod contraction drives the limit rod contraction and separation, and then through the pneumatic rod length rise through the spring deformation limit rod to re-resist the turntable, for the next positioning preparation,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servo motor are compose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block, rubber ring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block. Vibration absorber components are connected by bolts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ng hol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vibration of servo motors and improve assembly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
本技术涉及转动柔性装配
,具体为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
技术介绍
柔性,是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组装也可称装配,是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和成组件、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的组件、部分组成产品的过程。柔性组装是一种能适应快速研制和生产及低成本制造要求、模块化可重组的先进装配方式,它具有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的特点。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转动柔性装配机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在对工装上的组装件进行装配时,装配机械手进行装配,零件的位置需要经过准确定位和限位,尽量减少装配失误,通过伺服电机工作时会产生极大的震动,影响装配精度,对设备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对工装上的组装件进行装配时,装配机械手进行装配,零件的位置需要经过准确定位和限位,尽量减少装配失误,通过伺服电机工作时会产生极大的震动,影响装配精度,对设备造成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包括控制台、底座、限位孔、转轴、从动轮、主动轮、转盘、支撑板、减震组件、伺服电机、支撑座、限位杆、弹簧和气压杆,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控制台,所述底座内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一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一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内部中心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且位于底座顶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外侧四周等距离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侧安装有气压杆,所述气压杆一端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橡胶圈、第二连接块、轴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减震组件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块底部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减震组件顶部中心处开设有轴孔,所述控制台输出端电性连接伺服电机输入端。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减震组件和伺服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转盘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转轴上下两端与底座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优选的,所述气压杆通过连接管与外界气压泵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装配机械手,所述转盘顶部设置有与限位孔一一对应的装配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将组装件放置在转盘上的工位上,限位杆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抵压在转盘外侧,转盘转动,通过弹簧回复,限位杆卡在限位孔中完成准确定位,装配完毕,气压杆收缩带动限位杆收缩脱离,然后通过气压杆升长通过弹簧形变限位杆重新抵住转盘,为下次定位准备,支撑板与伺服电机间由第一连接块、橡胶圈和第二连接块构成的减震组件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完成连接,有效的缓解伺服电机的震动,提高装配精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气压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减震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控制台;2、底座;3、限位孔;4、转轴;5、从动轮;6、主动轮;7、转盘;8、支撑板;9、减震组件;10、伺服电机;11、支撑座;12、限位杆;13、弹簧;14、气压杆;15、第一连接块;16、橡胶圈;17、第二连接块;18、轴孔;19、第一连接孔;20、第二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包括控制台1、底座2、限位孔3、转轴4、从动轮5、主动轮6、转盘7、支撑板8、减震组件9、伺服电机10、支撑座11、限位杆12、弹簧13和气压杆14,底座2一侧设置有控制台1,底座2内侧设置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一侧设置有减震组件9,减震组件9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一端设置有主动轮6,主动轮6一侧设置有从动轮5,从动轮5内部中心处设置有转轴4,转轴4一端且位于底座2顶部设置有转盘7,转盘7外侧四周等距离设置有限位孔3,底座2一侧设置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内侧安装有气压杆14,气压杆14一端内侧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一侧设置有限位杆12,减震组件9包括第一连接块15、橡胶圈16、第二连接块17、轴孔18、第一连接孔19和第二连接孔20,减震组件9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5,第一连接块15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9,第一连接块15底部设置有橡胶圈16,橡胶圈16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7,第二连接块17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0,减震组件9顶部中心处开设有轴孔18,控制台1输出端电性连接伺服电机10输入端。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板8、减震组件9和伺服电机10通过螺栓连接。为了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盘7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加强筋。为了更好的进行传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轴4上下两端与底座2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为了便于气压杆14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压杆14通过连接管与外界气压泵连接。为了便于准确定位完成装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2一侧设置有装配机械手,转盘7顶部设置有与限位孔3一一对应的装配工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底座2内部的支撑板8与伺服电机10间由第一连接块15、橡胶圈16和第二连接块17构成的减震组件9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19和第二连接孔20完成连接,有效的缓解伺服电机10的震动,提高装配精度,伺服电机10工作带动主动轮6转动,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从动轮5转动,带动从动轮5内部中心处设置的转轴4转动,转轴4顶部的转盘7也随之转动,将组装件放置在转盘7上的工位上,限位杆12通过弹簧13的弹性形变抵压在转盘7外侧,转盘7转动,通过弹簧13回复,限位杆12卡在限位孔3中完成准确定位,通过装配机械手装配完毕,气泵带动气压杆14收缩带动限位杆12收缩脱离,然后通过气压杆14升长通过弹簧13形变限位杆12重新抵住转盘7,为下次定位准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包括控制台(1)、底座(2)、限位孔(3)、转轴(4)、从动轮(5)、主动轮(6)、转盘(7)、支撑板(8)、减震组件(9)、伺服电机(10)、支撑座(11)、限位杆(12)、弹簧(13)和气压杆(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一侧设置有控制台(1),所述底座(2)内侧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一侧设置有减震组件(9),所述减震组件(9)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一端设置有主动轮(6),所述主动轮(6)一侧设置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内部中心处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一端且位于底座(2)顶部设置有转盘(7),所述转盘(7)外侧四周等距离设置有限位孔(3),所述底座(2)一侧设置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内侧安装有气压杆(14),所述气压杆(14)一端内侧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一侧设置有限位杆(12),所述减震组件(9)包括第一连接块(15)、橡胶圈(16)、第二连接块(17)、轴孔(18)、第一连接孔(19)和第二连接孔(20),所述减震组件(9)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5),所述第一连接块(15)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9),所述第一连接块(15)底部设置有橡胶圈(16),所述橡胶圈(16)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7),所述第二连接块(17)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0),所述减震组件(9)顶部中心处开设有轴孔(18),所述控制台(1)输出端电性连接伺服电机(10)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柔性装配机构,包括控制台(1)、底座(2)、限位孔(3)、转轴(4)、从动轮(5)、主动轮(6)、转盘(7)、支撑板(8)、减震组件(9)、伺服电机(10)、支撑座(11)、限位杆(12)、弹簧(13)和气压杆(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一侧设置有控制台(1),所述底座(2)内侧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一侧设置有减震组件(9),所述减震组件(9)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一端设置有主动轮(6),所述主动轮(6)一侧设置有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内部中心处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一端且位于底座(2)顶部设置有转盘(7),所述转盘(7)外侧四周等距离设置有限位孔(3),所述底座(2)一侧设置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内侧安装有气压杆(14),所述气压杆(14)一端内侧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一侧设置有限位杆(12),所述减震组件(9)包括第一连接块(15)、橡胶圈(16)、第二连接块(17)、轴孔(18)、第一连接孔(19)和第二连接孔(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际尚周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标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