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萍乡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651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包括锥形漏斗、管体、底板和标准容器,所述管体固定于底板上,锥形漏斗固定于管体上端,管体右侧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取料口,底板表面正对于出料口处横向设有一凹槽,凹槽左侧延伸至管体内部,凹槽内部滑动安装一推杆,推杆位于管体内部的表面上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筒体,标准容器下端插入所述的筒体中,取料口内部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密封板,取料口被所述的密封板密封,密封板下端通过胶水固定于推杆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阻挡风,使得粉体能垂直的落入标准容器中,避免了浪费,同时在移出标准容器时,能自动且平稳的将多余的粉体刮去,避免了倾倒,增加了测量效率。

A funnel device for measuring powder densit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nnel device for measuring powder density, which comprises a conical funnel, a tube body, a bottom plate and a standard container. The tube body is fix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conical funnel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tube body, and an arc-shaped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ube body. The bottom plate surface is transversely provided with a groove at the outlet, the left side of the groove extends to the inside of the tube body, and the groove slides inside. A push rod is install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ner part of the tube, and a cylinder is fixed by glue. The lower end of the standard container is inserted into the cylinder. An arc-shaped sealing plat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intake port, and the intake port is sealed by the sealing plate. The lower end of the sealing plate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ush rod through glu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effective wind blocking, vertical falling of powder into standard container, avoiding waste, automatic and smooth scraping of surplus powder when moving out of standard container, avoiding dumping and increasing measur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
本技术涉及粉体密度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
技术介绍
粉体密度因其堆积方式的不同分为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松装密度是指粉末在规定条件下自由充满标准容器后所测得的堆积密度,即粉末松散填装时单位体积的质量。目前,在粉体在自由掉落时,由于没有阻挡的结构,从而外界的风或者人在观察时呼出的气都会吹到粉体,使得粉体被吹散,增加了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粉体了浪费,降低了测量效率,且现在的粉体在装满测量容器后,会通过刮板将上部多余的粉体刮去,但是由于测量容器缺少固定装置,在刮去粉体时容易将测量容器推倒,严重影响测量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阻挡风,使得粉体能垂直的落入标准容器中,避免了浪费,同时在移出标准容器时,能自动且平稳的将多余的粉体刮去,避免了倾倒,增加了测量效率的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包括锥形漏斗、管体、底板和标准容器,所述管体垂直设置,管体上下端均开口,管体下端通过胶水固定于底板上,锥形漏斗下端顺着管体上端的开口插入管体内部,锥形漏斗的外壁面与管体上端的内壁面之间通过胶水固定连接,管体右侧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取料口,取料口下端开口,底板表面正对于出料口处横向设有一凹槽,凹槽左侧延伸至管体内部,凹槽的上端和右侧均开口,凹槽内部滑动安装一推杆,推杆位于管体内部的表面上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筒体,筒体内部的直径与标准容器的直径相同,标准容器下端插入所述的筒体中,标准容器上端与锥形漏斗的出料孔相对设置,取料口内部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密封板,取料口被所述的密封板密封,密封板下端通过胶水固定于推杆的表面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取料口的高度与标准容器的高度相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推杆右侧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拉环。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推杆的底面上均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滚珠,滚珠上珠子的外圈面均与凹槽的底面相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管体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阻挡风,使得粉体能垂直的落入标准容器中,避免了浪费,同时在移出标准容器时,能自动且平稳的将多余的粉体刮去,避免了倾倒,增加了测量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包括锥形漏斗1、管体2、底板8和标准容器9,所述管体2垂直设置,管体2上下端均开口,管体2下端通过胶水固定于底板8上,锥形漏斗1下端顺着管体2上端的开口插入管体2内部,锥形漏斗1的外壁面与管体2上端的内壁面之间通过胶水固定连接,管体2右侧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取料口10,取料口10下端开口,底板8表面正对于出料口10处横向设有一凹槽6,凹槽6左侧延伸至管体2内部,凹槽6的上端和右侧均开口,凹槽6内部滑动安装一推杆5,推杆5位于管体2内部的表面上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筒体7,筒体7内部的直径与标准容器9的直径相同,标准容器9下端插入所述的筒体7中,标准容器9上端与锥形漏斗1的出料孔相对设置,取料口10内部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密封板3,取料口10被所述的密封板3密封,密封板3下端通过胶水固定于推杆5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取料口10的高度与标准容器9的高度相同,在移出标准容器时,通过取料口的顶部能正好将多余的粉体刮去,且由于标准容器下端固定于筒体中,从而刮去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标准容器的倾倒或者摇晃,避免了粉体从标准容器中流出,增加了测量的精准性和效率。本实施例中,推杆5右侧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拉环4,通过拉环能将推杆向外拉出。本实施例中,推杆5的底面上均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滚珠(未图示),滚珠上珠子的外圈面均与凹槽6的底面相抵,增加了拉到推杆时的流畅性,避免了卡顿而造成的粉体掉落。本实施例中,管体2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使得能看见内部的情况,方便了观察。工作原理:通过管体能有效的阻挡外界的风或者人吹出的风,且由于管体上的取料口被密封板阻挡处,从而整个管体处于密封的状态,避免了风或者其他气体影响粉体的掉落,使得粉体能垂直稳定的掉落到标准容器中,在粉体将标准容器装满后,通过拉环向右拉到推杆,使推杆沿着凹槽向右移动,推杆的移动带了密封板和筒体,筒体的移动带动了标准容器,直至使标准容器顺着取料口移出,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取料口能自动的刮去标准容器上多余的粉体,方便了后续的测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漏斗、管体、底板和标准容器,所述管体垂直设置,管体上下端均开口,管体下端通过胶水固定于底板上,锥形漏斗下端顺着管体上端的开口插入管体内部,锥形漏斗的外壁面与管体上端的内壁面之间通过胶水固定连接,管体右侧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取料口,取料口下端开口,底板表面正对于出料口处横向设有一凹槽,凹槽左侧延伸至管体内部,凹槽的上端和右侧均开口,凹槽内部滑动安装一推杆,推杆位于管体内部的表面上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筒体,筒体内部的直径与标准容器的直径相同,标准容器下端插入所述的筒体中,标准容器上端与锥形漏斗的出料孔相对设置,取料口内部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密封板,取料口被所述的密封板密封,密封板下端通过胶水固定于推杆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粉体密度的漏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漏斗、管体、底板和标准容器,所述管体垂直设置,管体上下端均开口,管体下端通过胶水固定于底板上,锥形漏斗下端顺着管体上端的开口插入管体内部,锥形漏斗的外壁面与管体上端的内壁面之间通过胶水固定连接,管体右侧设有一弧形结构的取料口,取料口下端开口,底板表面正对于出料口处横向设有一凹槽,凹槽左侧延伸至管体内部,凹槽的上端和右侧均开口,凹槽内部滑动安装一推杆,推杆位于管体内部的表面上通过胶水固定安装一筒体,筒体内部的直径与标准容器的直径相同,标准容器下端插入所述的筒体中,标准容器上端与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杰光陈林王秀琴李金石邓达徐祥蓁刘荣发郭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萍乡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